儿童早教是年轻的父母都非常有兴趣的课题,有些父母早早地把孩子送进早教班,有些父母购买很多早教教程,潜心研究专家提醒父母,早教是好事,但应该注意别陷入这类误区。
什么是早教
所谓早教简单来讲就是在孩子0-6岁,尤其是0-3岁幼儿期大脑发育的迅速增长期,挖掘其最大潜力,使孩子达到早慧的目的,同时使他们培养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
婴幼儿早教应防止三个误区
专家表示,现在父母对早教常见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把早教简单地理解为孩子智商的培养
专家强调,这种想法是片面的。早期教育应重视孩子的全方位进步,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健康、聪慧、性格好,而不是有的父母理解的仅仅为了智商发育好,每人夸孩子聪明,不参加早教班会让孩子低人一等。
2.对孩子的学习力评估不足
有的父母觉得孩子太小不会学习,不给他们学习的机会。其实孩子学习的能力远远超越成年人,在孩子的眼中从来就没难易之分,感觉好奇就同意,感到厌烦他们就拒绝。
人脑潜能的开发主要依靠早期,儿童大脑发育在6岁时基本完成,其中0至3岁是重点期,由于此时是脑细胞发育最飞速的时期。脑结构的发育完成、脑功能的基本健全是在学龄前,特别是3岁前。这个时期就是脑潜能储存及早期挖掘的重点期。
目前研究已经证明:4岁时孩子已进步出大约50%的学习力,在8岁前会进步出另外的30%。在那短短几年里,大脑已经构建了主要的学习渠道,摄取了很多的信息,孩子已经拥有最强地学习力。
3.对于孩子的培养过早定向
目前好多父母喜欢四处报培训机构,孩子心理、生理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就没有负担,但应该注意方法办法。大家倡导的早教是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早教其实就是引导孩子开心的玩耍,如此他们是乐意的,是不会产生负担的,对学习有趣的常识也不会感到困难。
生活式早教是最好的早教方法
生活式早教就是主张在日常促进儿童早期进步。对于0-3岁孩子来讲,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家,在家人的伴随下度过,所以家庭环境的影响尤为重要,也是拓展早期教育最主要也是非常重要的场合。
家庭对孩子心理品质和行为进步的影响是早教中心及婴幼儿园、学校等其他环境没办法比拟的,带有启蒙性、长期性、情感性、感染性等特征。
孩子自发地专注于玩水、玩沙、玩米、玩牙刷、翻马桶盖、爬上爬下、翻箱倒柜、抓住扔掉,都是要紧的学习过程,因此父母可以借助这类机会不失机会地帮助孩子成长。采取的融入生活、潜移默化的早教。在这类充满早教元素的平时生活和游戏玩耍中,孩子的各项能力都将得到训练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