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一些中学获悉,伴随考试前复习时间一每天降低,一些考生开起了“夜车”,熬夜看书复习。这类考生感觉晚上环境比较安静,干扰原因小,复习效率相对较高,但高考考试时间是上午9:00—11:30和下午15:00—17:00。考生假如在这个时间段内使自己维持最好开心状况,或有助于临场发挥。
据悉,比较适合的睡眠时间是22:30—6:30。通常来讲,考生在这期间入睡既能保证睡眠水平,也比较符合常规的生物钟,最后的具体时间标准要以考生的自我感觉为准。
八一中学心理教师王培觉得,考试前这期间,考生要把生物钟调整到和高考考试同步。假如考生习惯了“开夜车”,在考试时会开心不起来,精神也不容易集中。调整生物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慢慢来,切忌一步调整到位。如以往都是凌晨1时才睡,今天立刻就改在晚上10时睡觉,这种做法不可取,考生短期适应不过来,更容易辗转难眠,紧急的会致使焦虑失眠。习惯晚睡的考生临考试前,可先尝试提早20至30分钟入睡,过几天生物钟调整到一定量后,可再提早一些入睡。
考生要保证天天准点入睡。高考考试从上午9时和下午3时开始,考生的作息时间最后调整目的是把生物钟的开心点调整到这两个时间段,要让我们的睡眠习惯适应高考考试的环境。考生调整好生物钟后还应该注意维持,让身体渐渐适应这个睡眠规律。有些学校考试前会安排学生在家自由复习,考生更应该注意时间安排,不要想什么时间睡就什么时间睡,更不要晚上熬夜,白天睡觉,打乱生物钟。睡眠作息不定时,生物钟很难适应开心点与疲劳点,还容易减少身体免疫力,致使感冒等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