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不到两岁的时候,中秋节,当时我携带他住在娘家。父亲筹备了供品放在桌子上,然后点燃香和蜡烛筹备磕头。这个小人儿一言不发站在旁边观摩,忽然他迈着小短腿噔噔噔跑到另外一个房间,出来时手里拿着那个磕头专用的蒲团,递给父亲。做姥爷的首次享受外孙突如其来的“孝顺”,惊呆了,大笑着说这孩子如何这么有“眼色”。而孩子特有些“眼色”,就是他自带的灵气。是他通过自己纯真无杂质的见地,用心察看生活,所得到的最原始最直接的结论。私以为,伴随孩子日渐长大,最难能可贵的,当属“灵气”二字。所有些孩子在生命之初,都是灵气充沛的。睁着一双黑葡萄一样的双眼,好奇地查看这个世界,将这个复杂的世界解析成孩子特有些简单纯真,假如稍大一些会说话,那更是语不惊人誓不休。然而伴随年龄日渐长大,不少孩子眼中这种堪比星辰的光芒,却日渐陨落了。
第一节课讲我们的母亲,当我问到“母亲生气时,你们有哪些感觉”时,十几个孩子仰着头看我,或嗔或喜。
我为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而惊叹,抬头就看到那个年龄最大的男生,一个人坐在教室最后一排,低着头,眼神躲闪,努力将我们的存在感降到最低。我笑着问道:“大哥哥,你来讲说,母亲生气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他慌慌张张站起,脸涨得通红,眼神乱飘,我鼓励道:“没关系,如何想的就如何说。”等了差不多一分钟,他才吭吭哧哧小声说了句什么,我没听清,离得近的几个同学就帮忙重复:“老师,他说他想死。”我当即明了,这是一个长期被爸爸妈妈打压的孩子。于是我用赞赏的语气大声道:“你说得非常不错!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每次被母亲冤枉或是批评,当时的感觉就是,还不如去世了呢!”孩子们发出善意的哄笑声,男生抬头,深深看我一眼,红着脸坐下了。到第二节课,令我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一走进教室,就看到原本坐在最后一排的男生,此刻正昂首挺胸坐在教室的第一排,看到我,小声道:“老师,大家都等你好久了!”整堂课下来,无论提问那些问题,他都是第一个高高地举着手,急得都快要站起来,迫不及待嚷嚷:“老师,我来!我先来!”那一堂课,他整个人仿佛都在发光。第一节课,他整个人仿佛被一根看不见的绳子捆缚着,缩手缩脚,犹如“套中人”。第二节课,他才“活”了过来,他的眼里仿佛有星星在闪耀,整个人焕发着不可思议的光彩。有些说,感觉母亲变成了一座活火山,自己来不及跑就被滚烫的岩浆埋住了;
有些说,感觉母亲的怒气像是天上飘落的雪花,把自己冻成冰冷的雪人;
还有个孩子说,感觉母亲生气的时候就像孙奥创,无论自己躲到哪儿,都能被母亲踩着筋斗云找到。
而魔法,只不过那样点微乎其微的“一定”和“看见”。
2
不过是孩子自我的成长,和爸爸妈妈权威之间的较量而已。
3
1.不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假如用心察看,就会发现不少爸爸妈妈在养育孩子过程中,不自觉就站会在孩子对立面。
孩子磨蹭如何解决?孩子不愿吃饭如何解决?孩子不主动写作业如何解决?其实当大家问出这类问题时,已经将孩子推出去,让孩子站在大家的对立面,大家像是处置工作中遇见的困难一样,把孩子当成“阶级敌人”来对待。反过来,假如将孩子看做是孩子,他不吃饭是由于不饿,或者消化不好的没胃口。磨蹭不写作业,是由于写作业非常无趣,大家小的时候,有几个人喜欢写作业呢?不都是在和爸爸妈妈的斗智斗勇中长大的吗?
假如爸爸妈妈有耐心一点,可以让孩子参与到做饭的过程中来,或者依据孩子的性情将写作业变得好玩有吸引力,孩子又会怎么样不喜欢呢?
身为爸爸妈妈,我可以理解这位母亲的焦虑,但,假如她能换一种方法,不要把能给孩子带来开心的肯德基和无趣的拼音学习挂钩,或者可以坐下来,心平气和耐心教一次拼音,无论怎么样,都比如此不耐烦的抱怨要强数百倍。
感谢你的不限制,将来中国可能就会多一个牛顿,一个爱迪生,一个达尔文。
4.不要只盯着书本中的常识要了解,大多数的常识,都是源自生活,且最后服务于生活。有一天晚上家停电,我和儿子对坐无聊,于是我翻箱倒柜找出两支蜡烛点上。点的过程中儿子凑过来小脑袋,好奇地问:“母亲,蜡烛这么细这么长,放在桌子上不会倒吗?是否会把大家家点着?”我微微一笑:“你看母亲怎么样变魔法,将蜡烛‘定’在桌子上。”儿子察看过后,被这个魔法吸引住了,他两眼亮晶晶道:“母亲,原来还有这个常识,这个常识我居然还没有学过。”我大笑,于是在我的陪护下,他熄灭其中一支蜡烛,请我点着,小心翼翼将蜡烛倾斜,用烛泪来固定蜡烛。
那一晚,这个简单的游戏他玩了将近半个小时,我则趁机和他解说,蜡烛点着是非常危险的,什么东西是易燃物容易被烧着,什么则不会。
5.孩子的成长,爸爸妈妈别心急说到这点,就不能不提一提十多年前奥运替唱风波中的林妙可和杨沛宜。杨沛宜的爸爸是个真的了解孩子成长的大智若愚的父母,他不像林妙可的爸爸妈妈那样,在自己精心养育的花朵尚未成熟时,过早地将她展示在世人面前。而是选择小心翼翼藏起这颗掌中明珠,使其在平淡岁月中学习成长壮大,在适合的机会,才选择放下,公之于众。
孩子的成长,最忌爸爸妈妈心急。
愿所有孩子长大后,依旧可以眼里有光,心里有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