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试已经结束,不少父母已提前在为孩子的高考考试志愿填报做筹备。
但近年来,各种关于考试报名的定义不断出现,平行志愿、单独招生、排名位次......致使考生和父母对这类定义一知半解、似是而非。大多数父母对于志愿填报还处于传统理念:填报专业可只盯热点!觉得平行志愿就没风险!
今天记者为大伙带来填报志愿时最常出现的十大误区,赶快看着,填报时千万要避开!
请注意:“名牌”大学并不是都是优势专业!
有些考生爸爸妈妈觉得志愿填报就是填报院校,一份名牌大学的录取公告书才能代表成功。
不能否认,“211”、“985”、“双一流”高校在硬件、软件上都相对较优越,能考上名牌大学固然是好事,但完全从“名牌”出发选择高校,不考虑其他原因,则是不明智的。
由于“名牌”大学并不是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而普通高校也不乏一些有特点、实力强的专业。
因此,在填报志愿时,爸爸妈妈不要只考虑“名校”,走出非“名校”不报的误区。
填报志愿别冷落了招生章程!
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招生章程主要内容包含:高校全名、校址,层次,办学种类,在有关省分专业招生人数及有关说明,专业培养对外语的需要,经批准的招收男女孩比率,身体健康情况需要,录取规则,学费收费标准,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字及证书类型,联系电话、网址,与其他需知等。”
由上述可见,招生章程是考生知道各高校招生政策的主要渠道,是填报志愿必不可少参考资料。
不同志愿填报方法要不同对待!
同一批次院校不同志愿之间拉开梯度是尤为重要的。
平行志愿的实行虽然大大减少了考生落榜的风险,同时更突出了高考考试分数有哪些用途。
以6个院校志愿为例,志愿原则应符合冲、争、稳、守、保、垫,就是需要考生合理组合志愿,以提升每一个志愿的有效性。
“冷热”结合对考生更有利!
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常常会存在一个误区:盲目拥挤热点专业。记者也常常收到提问“今年什么专业热”,“什么专业是好专业?”,事实上专业没好坏之分,只有冷热的差异。
盲目考试报名热点专业,对考成长远进步很不利。
第一,热点专业分数高,角逐激烈,假如成绩不太突出,角逐实力并不是非常强的学生在挤热点专业时,容易落榜。
即便侥幸被院校录取,因为热点专业里人才济济,自己实力不是非常强的话,在就业选择和未来的工作中也非常难占得优势,抢得先机。
正确的做法应是选择“热点专业”而又不忽略“冷门专业”,“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有的专业虽然名字相似,实则存在非常大的差异!
考生在选择专业时的另外一个误区是,喜欢凭借专业名字来选择专业,而对专业内容一概不知。事实上,不同专业之间所学的课程、进步方向的差异是很大的。有的专业虽然名字相似,但实则存在非常大的差异。
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
但可能被不喜欢专业录取!
当考生在考试报名某院校时分数不占优势,填写“不服从专业调剂”就意味着学校将会作退档处置。
每年高招录取过程中,都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专业志愿没拉开梯度,或全部填报热点、紧俏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而落榜。
对待是不是服从所报院校的专业调剂,考生要统筹考虑。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也要做好被不喜欢专业录取的筹备,甚至大概与考试报名初衷相差甚远。但若不服从专业调剂,则大概失去了进入这个学校的机会。
平行志愿虽然在肯定层面上降低风险,
但不代表没有风险。
具体表目前以下三方面:
1、被退档的风险
被退档的原因大致有:目的太高,且不服从调剂;考生身体条件不符合所填报的专业需要;单科成绩过低,不满足专业对部分单科的需要。
2、定位不准确的风险
一种状况是院校定位太高,院校志愿投档分均高于我们的高考考试分,致使没办法被投档;还有一种状况,院校定位过低,失去了冲更好院校的机会。
3、院校志愿之间没梯度的风险
院校志愿梯度要依据高考考试分数和志愿个数来决定,不可以过小,过小会致使没梯度,导致志愿浪费;也不可以过大,过大容易浪费考生的分数,除非在这个区间没考生合适考试报名的院校。
误区8、选择专业时不考虑兴趣和专长
选择符合考生特质的专业,扬长避短,
才能促进其学有所成。
在选择高考考试志愿时,爸爸妈妈固然要考虑到孩子以后的职业规划,但更要紧的是要考虑到他的自己特质。
选择符合考生特质的专业,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其学有所成,为以后获得一个理想的职业创造条件,这才是最好选择。
把志愿决定权还给孩子!
每位爸爸妈妈都期望我们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而且最好能进名牌大学念书。
这种愿望会在孩子填报志愿的问题上充分表露。
有的爸爸妈妈主观决定考生的志愿,忽视孩子的兴趣、喜好,致使爸爸妈妈与孩子之间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分歧非常大,给孩子导致不小的重压。
在填报志愿的整个过程中,爸爸妈妈的角色定位是参谋,应该把填报志愿的决定权还给孩子。
考入哪种学校,上什么专业,以后从事哪种工作,都是孩子我们的事情,上大学的是孩子,而不是爸爸妈妈。
假如爸爸妈妈代为选择的专业孩子不喜欢,甚至一点兴趣都没,以后上大学就会导致一个被动状况,学习积极性会遭到打击。
爸爸妈妈关心孩子的将来进步,并对志愿填报十分看重的心情完全是可以理解的,爸爸妈妈毕竟阅历丰富,有社会经验,但应充分尊重孩子我们的建议。
高校分数线存在波动。
“老师,今年xx学校最低分数线多少啊?”“我这个分数,能上xx学校吗?”在每年的高考考试志愿填报期间,分数是考生和父母咨询大家最多的题目。
父母会把分数误当成衡量的“尺子”,拿孩子的分数“对号进座”。
事实上,高校的最低分数线是自然形成的,录取结束前大家都没办法准确了解。
另外,高校的分数线存在波动,有些还有“大小年”现象,即一年高,一年低。
可是现在大多父母还是使用"简单分数法、两线差分法",跟随分数变化大,准确性根本不够!
志愿填报必须要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