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毕业季,
清华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
一名本科学生代表的发言冲上热搜!
她叫张薇,
是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2019届毕业生之一。
站在台上的她个子小小的,
声音轻轻的,但在她温顺的语气中,
字字句句都携带坚持。
这位从甘肃国家级贫困县走出来的大学生,
柔弱但坚定地告诉在场的几千位观众:
我想用一年不长的时间,
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决定?
这个决定背后藏着哪种抱负?
这还要从95后女生张薇的故乡说起。
张薇的老家——甘肃镇原,
一个黄土高原上的国家级贫困县,
那里交通不便,教育资源有限,经济相对落后。
首次去省城参加物理竞赛,
她甚至没见过比赛所用的实验仪器。
当她终于找到仪器开关时,
实验时间已经到了。
她说:
那是我首次意识到
不同地域的教育差异这样巨大,
短暂的失落也在我心底
埋下了改变家乡教育近况的种子。
经过高中三年的拼搏,
她来到了清华园。
然而,下面的生活并没那样顺利。
她的微积分作业要比其他人
多花三四倍的时间;
竞选班长不成功;
报名实践支队长也失败了;
仰卧起坐100分只拿到了20分……
挫折重重,
她在日记中写下一句话:
“无论怎么样,不许退缩,
不许不努力,决不许舍弃。”
只须咬牙坚持,
生活就会给你惊喜。
秉持着如此的信念,
后来,她参加了辩论赛,
和小伙伴一块获得了“辩论好声音”的冠军;
她的仰卧起坐及格了;
当上了班长,也开始指导实践支队,
还顺利拿到了学业出色奖学金。
这几年,她获得了
北京三好学生、
北京区域高等学校出色毕业生、
清华大学出色学生干部等荣誉。
她说:
担当,就是要铭记清华人的家国情怀,
不忘初心,坚守理想。
“初中时,我所在的班级
有近1/6的人先后辍学打工。
高中时,我获悉家乡的一名小学教师
在黄土高原的土窑洞里
为3个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
所以我期望通过我们的努力
帮助更多家庭困难的孩子。”
大学四年,
张薇每一个寒暑假都参加社会实践,
共计参与或组织14次大小社会实践,
前往甘肃、山西、云南、
广西、内蒙、浙江等多个省份。
在3年来参与的14次社会实践中,
与志愿公益有关的实践有8次。
2017年,在甘肃特困镇殷家城的一间土窑洞里,
她遇见了1位妈妈和她的3个孩子。
经过她和同学们的努力,
这个困难家庭最后得到了公益组织的资金支持。
她说:
我也一直记得
过去想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懵懂初心。
2018年,张薇在已获得院系推免保研资格之后,
选择了延迟入学,
加入清华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支教1年。
清华培养大家成为“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人”,
爸爸妈妈期望我不忘“饮水思源”,
朋友们期望我做自己真的想做的事,
而我想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
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