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民
误区1、忽略个人潜能
考生在选择专业时,要做到知己知彼,不可以盲目从众。从知己来讲,就是对自己进行认真分析,知道我们的性格、喜好与潜能。然而,日常很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忽略个人兴趣、潜能,总是跟着感觉走,其他人报什么我报什么,好朋友选什么我选什么,有盲目从众的错误。正确做法是:在填报志愿前,应认真对我们的性格、兴趣、潜能进行分析。如性格外向型的考生,平常喜欢与人交往,是兴趣种类中的 “喜欢与人接触”的人,这类的人一般对销售、采访、传递信息一类活动有兴趣,可以选择记者、教师、行政管理职员、市场销售等有关行业的专业;性格内向型的考生,是兴趣种类中“愿与事物交际”的人,则可以选择会计、编辑等有关行业的专业。
误区2、乱挤热点专业
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另外一个误区是:盲目挤热点。笔者在同意咨询时常常被问道“今年什么专业热?”“什么专业是好专业?”事实上专业没好坏之分,只有冷热的差异。盲目挤热点,对考成长远进步很不利。
第一,热点专业分数高、角逐激烈,假如成绩不太突出,角逐实力并不是非常强的学生在挤热点专业时,容易落榜。即便侥幸被院校录取,因为热点专业里人才济济,自己实力不是非常强,在就业选择和未来的工作中也非常难占得优势,抢得先机。正确的做法应是选择“热点专业”而又不忽略“冷门专业”,“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第二,热点专业并非千篇一律的,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专业的“热”与“冷”一直相对的,一段时期的“热”或许会带来另一段时期的“冷”。80年代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金融、外贸、财会、法学等有关专业成了炙手可热的热点专业,很多院校纷纷开设,这种过热也带来上述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重压相对过大。伴随能源策略在国民经济中有哪些用途不断提高,地质、石油、地矿等传统冷门专业也在渐渐升温,近年来有关专业的录取分数持续走高。
第三,热点专业并不是都是师资力量强或是学校的名牌专业。专业热是什么原因有不少,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部分考生、父母太功利,单纯从眼前就业、待遇、收入来决定专业的选报。伴随市场经济的不断健全,部门、行业垄断渐渐被打破,真的对考生有用的还是在学校学的真本事。
最后,热点专业并不是都合适考生的进步,由于考生的个性差异、兴趣潜能是不同的。如金融学、会计学专业,是热点专业。有些人合适学,有些人则不合适。在选专业问题上,合适自己非常重要。
误区3、忽视专业内涵
有些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喜欢依据专业的名字来选择专业,而对专业内涵不知道。事实上,不同专业之间所学的课程、进步方向的差异是很大的。有的专业虽然名字相同,但仍存在肯定的差异。如很多高校都开设材料工程专业,但因为学校的不同,其进步方向有差异,如哈工大材料工程专业实力非常强,由于它研究的材料与航天有关,既有金属材料,还有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北京科技大学的材料工程专业,则更强调在金属材料上,由于其前身是北京钢铁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的材料工程,主要研究丝绸材料,由于它是由浙江丝绸工学院进步而来,其前身可以上溯到19世纪末的蚕学馆。因此,考生在选专业时,必须要详细知道专业的内涵,一般应该知道以下几方面内容: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是不是是特点专业;专业的实力怎么样,有无硕士、博士点;是不是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相同种类专业当中居于哪个位置;专业进步前景和学生就业去向怎么样;专业对学生的有关科目成绩和身体情况有无特殊需要。
总之,对专业的认知越详细越好,就像交朋友一样,仅仅以貌取人是不适当的。同理,选择专业,仅凭专业名字,没详细知道就“定下终身”是很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