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这类雅思口语的潜规则,你都了解吗?

   日期:2025-01-14     来源:www.tspmpb.com    浏览:534    
文章简介:好了,大家接着上次那篇,来继续讲一下雅思口语的那些个“潜规则” 潜规则4、大家的弹性非常足 "We can use a lot of flexibility in the exam." 后来仔细听下来,发现这种弹性对于考生来讲,既有有利...

好了,大家接着上次那篇,来继续讲一下雅思口语的那些个“潜规则”

潜规则4、大家的弹性非常足
"We can use a lot of flexibility in the exam." 后来仔细听下来,发现这种弹性对于考生来讲,既有有利的地方,也有不利之处。举例来讲,在 Part 2 有道题目是 Describe a structure that you like,在老外的生活知识里面,structure 一般是指一种人工建筑(楼房、大厦或像长城那样的土木工程),但假如某位考生不太理解这一点,而去描述了 the structure of a company,那也无可厚非,考生可以灵活理解某个单词的意思,考官也同样应该灵活同意考生的这种变通。
在 Part 2 的描述题中有三个小问题,考生是不是需要一丝不苟地一一进行回答,与万一漏掉了是否会扣分? "I don't care if they answer all the three questions or not, as long as they stay on the TOPic. These little questions are just a guide, and candidates are allowed to talk about something else within the TOPic." 换言之,考官不会在乎你是不是老老实实地把描述题中的所有小问题都予以回答,他关注的是你有没能力进行长达2分钟的细节描述、描述的生动性和可信性、与你的用词变化。
但考官的弹性未必都是一件好事。假如你是一位出色的考生,口语也达到了肯定的水准,那样考官会在 Part 3 的问答中 reword the questions to make it more difficult(通过改变措词来加强问题的困难程度),而改变的办法总是是 increase the difficulty of vocabulary,譬如一般的一个问题是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a strong family relationship? 但经过考官的一番改装之后,变成了 What are some of the pros and cons of a strong family bond?
显然,这种弹性是大部分考生不愿看到的,但现实状况是:越是高档的考生越需要做好考官万一换词的心理筹备,也只有历程过并存活下来的考生才能获得高分,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潜规则5、是生是死都在Part 3
这肯定是让人感到震惊的一句话。大家绝大部分考官在长期接触考生的过程中,已经培养了一种习惯:把 Part 1 看成只不过 warm-up,由于考生刚入场,紧张、忐忑、焦虑、惶恐等不好的情绪都多少存在,所以 Part 1 的目的主如果打破考生心中的冰山,让考生安定下来,以便达到后面的最好状况。
在 Part 2 中,因为不少中国家公务员考试生备考很认真,对每种可能出现的描述题都筹备得非常充分,即便是事先背出的答案也能说得十分自然流畅,就像自己考虑出来的那样,因此考官非常难确定是真是假。老外有一个非常出色的传统:在没办法断定善与恶、是与非、真与假、美与丑的状况下,宁愿相信前者而非后者。不少老外也了解我们的这一软肋,所以更倾向于把 Part 2 视为一个灰色地带,一个缓冲区,一个可以从侧面大致知道考生程度的考察部分,也就是说考生在 Part 2 的发挥优秀与否和最后的分数关系不大,它并不是真的的考验。
作为整个口语考试中的最后一道防线,Part 3 在所有考官心目中的份量重于泰山。"It is the third part that's really important." 在这道生死关上,考官会想尽方法叫你用 creative thinking 来进行回答,而富有经验的考官更会问一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问题,彻底颠覆你妄图用现成答案的幻想!道理非常简单,由于只有如此,你的真实水平才会在考官面前一览无遗—他想看的就是这个。雅思口语备考中需要花费很多精力用在 Part 3 上,只有把这一部分补足才是真的的强大,而其中“展望将来”、“利弊对比”、“事物差异”、“今昔对比”等题型是难中之难,期望各位考生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应付它们。
由此看来,大家还是要把精力放在积累更多词语和表达,提升真实的口语水平和逻辑思维上来,而不可以仅仅背熟筹备好的内容。
好啦,这类“潜规则”你都掌握了吗?知己知彼方能战无不胜,摸清了这类考官的习性,道路自然也会平顺不少。那些马上考试的烤鸭们,可千万不要被“潜规则”了哟!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