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更好推进高中教育教学的改革?高考考试改革与大学人才选拔改革怎么样做更好的融合?1月26日,“新年代高中-大学融合育人——2019年复旦-金山教育进步研讨会”在上海金山中学举行。
研讨会围绕“高中教育革新和实践”“高中招生和高考考试改革”两个主题模块展开,以高校教授、专家全新视角探索和解释高中教育的育人理念、培养目的、革新实践和教育变革,通过高校与高中的对话和思维碰撞,探索新年代高中教育和高考考试改革的变革路径。
高中与大学教育融合的“上海经验”
现在上海在高中与大学教育融合的整体效果如何?国家督学、上海民办中小学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杨国顺在演讲“高中与大学教育融合的转型与革新”中,对上海已有些做法进行了总结。
1从新年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在推进高中与大学人文教育融合中,象交大钱学森和包玉刚图书馆、复旦马相伯纪念馆等一批大师、同济大学李国豪大师和各所大学的校史室等,已成为高中生追随和感恩历代仁人志士、崇拜科学家和教育家精神力量的象征,推进了立德树人的接地气。
2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和“科创中心”的定位上,在推进高中与大学科技革新融合中,大学的科技园、高档革新实验室等,已成为高中学校共享的实验基地和优质资源(纳米、3D技术,低碳研究等)。
3从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进步上,在推进高中与大学“强师计划”和人才培养融合中,大学教授带教中年轻人学科教师梯队,助推了高中教师专业进步的提高。
4从建设“教育强国”的进步目的上,在推进高中与大学工程教育融合中,大学参与了特点高中的建设评审,为培养“工匠精神和工匠技能”的工程师后备人才,与艺术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
5从科技自动化策略升级的趋势上,在推进高中与大学革新教育融合中,有些大学把自动化革新研究成就向高中学校开放,为拓展高中生革新实践才能提供了专业支持和专业保障。
科学选拔符合大学人才培养理念的学生
科学选拔符合大学人才培养理念的学生,是一流本科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那样,在现行高考考试规范下,探索怎么样选拔比较适合本校培养的人才?
复旦大学招生办副主任王阳与大伙推荐了复旦大学科学选拔革新人才的十年探索的道路。复旦大学2006年在上海推源于主选拔改革试验,2009年推广至浙江,2010年推广至江苏。2015年推出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2016年推广至上海部分高校。
“大家一直致力于解决两大问题:一,分数以外,还有哪些合适高校人才选拔的评判标准? 二,怎么样使用新的评判标准达成科学选拔人才?”王阳说。
本着招生要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的理念、选拔要展示学校学术与文化内涵、大学要承担引领社会进步的责任这三大原则,复旦在这个过程中渐渐确立了一套全方位考查学生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的评价标准: 在基本学业成绩以外,同时考查学生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理想信念、进步潜质和其他专长与天分,体现复旦人才培养理念的内在需要。
培养适应将来的人,塑造共通性人格
怎么样把高中与大学的融合落实到实处?这必然需要高中教育的革新与实践。
上海格致中学校长张志敏觉得,将来不可知,现代的教育要面向将来,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学校除去要教会学生学会过去的常识,更应该教学生用过去的常识,去面对无穷变化的将来,如此的课堂怎么样改?基于将来人才素养的教育如何做呢?
他觉得有三点至关要紧:
塑造共通性的社会人格,要坚持立德树人
规划专享性的成长路径,要进步个性爱文化
培育独特质的革新素养,要培养革新精神
作为金山中学的校友,华东师范大学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导师俞蓓推荐她多年的工作经验,她觉得,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最有价值的常识肯定不是语言技能。
她例举了2013年法国高中第三外语(中文)会考改革的题目:
1
在神话与英雄部分,它例举了花木兰、孟姜女及杨家女将,从中国古时候夫唱妇随的夫妻道德典范和女战士这两个角度,需要学生考虑中国古时候社会女人形象的双重性质。
2在空间和交流部分,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地理和文化近况的同时,引发学生关注身边的华人社区、唐人街等文化现象,需要学生对华人世界的特征形成我们的怎么看。
3在进步的理念部分,引导学生考虑传统儒教思想在当代社会的地位和价值的同时,并需要学生深思西化是社会进步的原因吗?角逐意识是社会进步的原因吗?
在她看来,所有学段的学校都更应该培养孩子的国际视线和语言背后的“故事”,语言本身只不过工具。同时,她觉得,假如学生在高中阶段就能预修一些大学课程,那样对于他们知道大学专业会有非常大的帮忙。
做好“基础+选择”这篇文章
在接轨高校的过程中,作为本次研讨会主办方的金山中学又是如何做的呢?金山中学校长徐晓燕说,学校一直在致力于做好“基础+选择”这篇文章。
围绕“选择”,徐校长以金山中学作为案例,进行了推荐。“今天的高中生,在他步入高中的第一天将直面成长的烦恼:我是哪个?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因此,高中生涯辅导课程是学生进入金山中学后同意的第一门课程,从新生培训之日被开启。其主线是:将来的职业方向→将来的高校专业→高中的课程选择。”
学校在这种课程中让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了解,新高考考试规范可以给他(她)有如下的选择:等级考课程、春考、自主招生、综合招生、艺体类招生、秋考等。
为了达成我们的“选择”,你可以选择哪一类班级就读(科创班、英语班、普通班);选择什么种类的拓展型课程,选择哪一类课外课程(光启学院、竞赛、致新班、科技类、steam、社会实践、研学活动等);选择什么样的社团,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实践机会,选择干什么专题的研究性课题,选择什么样的校园自主管理职位,选择哪一位老师做导师(指导师)……
因此,学校的校本化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型课程各具特点。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研究型课程,更是借用高校资源,在科学家的指导下让学生们深度感受科学研究之美。譬如,复旦大学在学校打造基础医学实践工作站;中科大在学校设立科普教育基地;上海交通大学与学校共建“致新班” ;中国科学院的专家携带学生做科考……
事实上,教育部从2013年开始推出“英才计划”,在北大、清华、复旦等20所重点高校拓展初中生科技革新后备人才培养试点工作,在普高拓展拔尖革新人才培养试点,大学和高中,包含科研院所密符合作,一同探讨“革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大学和高中融合育人的大环境已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