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何以中国|考古挖出的曾国,是个什么国?
荆楚文化是悠久中华文明的要紧组成部分,
在中华文明进步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湖北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
历史传承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发现后,举世震撼。
此后的四十多年中,地不喜欢宝,华章重现,
曾国家公务员考试古不断获得新进展。
但更多疑问也环绕在世人心头?
曾国到底是个什么国?
自宋代以来,曾侯钟曾姬无恤壶等
很多曾字铭文青铜器陆续被发现,
它们说明在周代存在一个与楚国关系密切的曾国。
然而这类青铜器都不是经科学考古发现的,
缺少系统考古信息,
没办法使大家更深入地认识曾国。
经过2011年和2013年两次挖掘,
考古工作者在随州叶家山曾国坟墓发现了140座曾国墓葬,
三位曾侯安葬于此。
出土的大量青铜器、漆器、玉器等文物,
揭示出曾国是重臣南公封国,
扼守要紧的南北通道随枣走廊,
是周王室分封至江汉区域的要紧诸侯国。
在叶家山坟墓,
规模较大的65号墓、28号墓和111号墓是整个坟墓的核心,
都出土了海量带有曾侯铭文的青铜器。
三位墓主均为西周早期的曾国国君。
这件三足鼎立的铜鼎是时尚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
兽面分裆鼎,
在晚商墓葬中,常成对出现,
此传统在西周初仍有延续。
而在叶家山2号墓、28号墓各出土一对曾侯谏分裆鼎,
其大小、形制、铭文相同,
应为同批铸造,被分置于不一样的墓葬之中。
器内壁铸有铭文:曾侯谏作宝彝。
在叶家山坟墓,更多的曾侯谏被发现于器内,
叶家山28号墓出土的曾侯谏盉,器表均施以精美的三重满花纹饰,
兔形钮,牛角形兽面纹。
流上攀爬一龙,龙口作流口。
风格繁缛华丽,浮雕圆雕层次分明,
是商周青铜器中罕见的精品。
这类器物的主人曾侯谏到底是哪个?
同样在28号墓出土的龙纹钺,
钺援中部饰兽面纹,两侧饰圆雕龙纹。
曾侯谏的高等级贵族身份无疑。
考古学家又在111号墓中发现了一件犺作烈考南公铜簋,
说明这件簋是曾侯犺为其父南公所作。
南公是西周初年极具政治和军事才能的南宫适,
而曾国就是南宫适的封国。
今湖北随州枣阳一线坐落于桐柏山与大洪山之间、汉水之东,
北通南阳盆地,南联江汉平原,
被叫做随枣走廊。
周代将曾国分封于此,
作为控制南方铜矿资源、经略江汉区域的策略支点。
曾国在三代曾侯之后离开叶家山所在地区可能与昭王南征失败有关。
伴随考古不断获得新进展
湖北境内的枣阳郭家庙、京山苏家垄等地址
都发现了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国遗存。
曾国家公务员考试古遗存的分布证明,
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曾国疆域广大。
枣阳郭家庙坟墓和周围城址的出土文物反映出
曾国有着强大的国力和发达的文化,
其文化面貌和中原基本一样。
这一时期的曾国恰与《左传》中汉东之国,随为大的记载相符。
2015年枣阳郭家庙坟墓出土的金银合金虎形饰(2件),
虎身、足部、尾部均饰S形斑纹。
虎身上共有9对穿孔,
表明为器表装饰。
类似金银合金的材质多见古时候西亚区域。
可见春秋早期曾国冶金工艺的先进。
出土的文物显示,
春秋中晚期之后,伴随楚国的扩张,
曾国的疆域集中到今随州城区一带。
楚墓出土的曾国青铜器、曾侯乙墓中的楚王熊章镈
都证明此时的曾国已成为楚国的盟国。
2009年以来
考古学家又在随州义地岗墓群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工作,
发现了文峰塔、枣树林坟墓等,
为复原曾国历史提供了新的线索,
证明了曾国即是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