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北京电影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一些艺术类院校已陆续公布了明年的招生简章。报名在即,新一批参加艺考的学生大军马上踏上漫漫艺考路。笔者觉得,艺考这条路并不是什么人都合适,考生应该给心中的艺考降降温。
近年来,各地的“艺考热”持续升温。有人说,这是比高考考试“独木桥”还要难走的新“蜀道”。每年从2月到3月,艺考生转战大江南北多所学校。为了提升命中率,考生奔波赶场考试早已不罕见。
不少考生盲目跟风参加艺考是什么原因无外乎有两个:一是近年来中戏、北电等院校的毕业生中出了不少明星,这类艺术院校让人们称为明星制造厂。于是,不少怀揣明星梦的少男少女,不管有没艺术才能,都从四面八方奔赴考场,期望有朝1日也能名利双收;二是艺术类院校的录取分数相对较低,有的考生因自己文化课基础薄弱,想拿艺考试试看。他们只看到艺术类专业录取文化课成绩低而不想自己是不是有艺术素质。不少考生只不过在培训机构学了些简单的技能和应试方法就报艺考。
笔者觉得,从事艺术事业除去我们的勤奋和兴趣以外,自己素质和感悟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考生假如忽略这一点,单纯地把考试报名艺术专业看成是考大学的捷径,必然铸成大错。考生要依据自己的特征、专长准确定位,选择真的合适我们的生活方向,不要耽误时间和精力硬走艺考这条路。
其实,与现在日渐升温的“艺考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堪忧。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70%的艺术专业毕业生为了存活而不能不改行。伴随艺考大军的不断增加,其将来的就业角逐重压不言而喻。不少艺术类大学生一毕业就陷入就业困境。因此,笔者想提醒计划参加艺考的学生,要慎重考虑,不要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忽视长远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