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通过审题,提升解应用题能力。

   日期:2025-02-01     来源:www.rsssln.com    浏览:655    
文章简介:小学生,特别是5、小学六年级学生面对较难的数学应用题,总是没思路,无从下手。不少是由于不会审题,不会联想,找不到各已知数与未知数的联系所致。
小学生,特别是5、小学六年级学生面对较难的数学应用题,总是没思路,无从下手。不少是由于不会审题,不会联想,找不到各已知数与未知数的联系所致。而审题能力又是一个要紧的基本功,对将来长期的学习至关要紧。这里介绍一个办法,叫:已知——可知——未知联想法。
1、 一道题会有几个已知数。审题时最好使笔圈出来(这是个好习惯),以防再读时漏看漏想。
2、由已知数联想可知数。可知数就是那些经过简单的口算就能得出的数。如:
1、男孩22人,女孩18人。可知人数和40人,人数差4人。
2、甲有图书20本,乙有图书60本。那样甲乙图书的和、差、倍数、分数全可知。这类在审题时可以不算出来。心里了解即可。一旦需要即可用上。
3、已知单价和数目,可知总价(总价=单价×数目);已知时间和速度可知路程,已知路程和速度可知时间;已知工效和工时可知工作总量等等。
了解了这类可知数等于离未知数又进了一步。
未知数就是需要的数。这个时候可以对照相应的公式(当然公式要背熟)想:需要它需要了解什么量,是否都已知或可知了?
比如:需要三角形的高。由公式面积=底×高÷2,想:面积和底是不是已知或可知?如果是,高=面积×2÷底。
又如:甲乙两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求甲的速度。那样由公式: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想:是不是已知或可知总路程、乙速、和相遇时间?如此就在已知数、可知数和未知数之间打造起了联系。多数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个办法叫已知——可知——未知联想法。由已知数联想到可知数、未知数。或反过来,由未知数探寻需要的数。再看是不是已知或可知。双向联想。如此就有思路了。
建议同学找题试一试、练练。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