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须我在微信里发照片、发状况,爸爸妈妈立刻就会留下评论,有时还会打电话来问‘是否谈恋爱啦’、‘如何这么晚还不睡,在和哪个聊天啊’之类的。”昨日,长沙某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小刘告诉记者,目前他们班不少同学在微信里把父母和亲戚屏蔽了。
微信已经成为初中生最主要的聊天工具之一。然而,记者连日来在调查中获悉,绝大多数父母想加儿女为微信好友,然而大多数初中生却不愿成为爸爸妈妈的微信好友,有些甚至在爸爸妈妈成为好友后又将它拉入微信“黑名单”。
学生
爸爸妈妈那种“监视”的爱叫人烦
连日来,记者分别采访了30名初中生,其中8人的爸爸妈妈不玩微信;9人拒绝加爸爸妈妈为好友;11人将爸爸妈妈加为好友,但在朋友圈将爸爸妈妈拉黑;只有2人将爸爸妈妈加为好友,并对爸爸妈妈开放朋友圈。
“我了解他们是关心我,但我也想要有我们的空间啊,不期望他们动不动就怀疑这个怀疑那个。”正在上高中一年级的小月提到爸爸妈妈就有说不完的烦恼。她说,本来想着在学校住宿,可以逃离爸爸妈妈那种“监视”的爱,但没想到还是逃不开爸爸妈妈的“火眼金睛”。
小月告诉记者,她在朋友圈中发的每一条信息,爸爸妈妈都会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而且表现出来的多是对她的不信赖,譬如担忧她没认真学习、担忧她交了不好的朋友……小月说,目前她都不敢在朋友圈发状况了。小月问过周围的同学,他们也有这样的情况。由于“不胜其烦”,一部分同学已经屏蔽了父母,甚至连亲戚都屏蔽了。
九零后瑛子说,她的爸爸妈妈都是60后,算是比较“潮”的父母。“我父母目前都玩微信。我只须写了一点什么,尤其是心情不好、厌烦学习之类的话,父母立即就会回复,不停地询问详细情况。”瑛子说,她目前基本不在朋友圈里发内容了,就怕父母来“坐沙发”。“可是有时憋不住,最后只好把他们‘拉黑’了。”
“我感觉屏蔽父母也不好,毕竟他们只不过关心我,可有时真的非常烦。”面对爸爸妈妈“监视式”的爱,小月不了解怎么样是好。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初中生都有着和小月同样的烦恼,他们本想着玩微信只不过为了娱乐,但没想到却成了爸爸妈妈的“监视器”。
父母
太想关注子女的生活和学习
“最初掌握用QQ聊天没多长时间,目前孩子又开始用微信了,大家真有点赶不上孩子的脚步。”杨阿姨的儿子明年就要考大学了,目前住在学校,由于担忧孩子的学习问题,她不久前掌握了用微信。之前和儿子聊天,儿子还回复她几句,可是近期不如何回复了。不久前一天上晚自习的时间,杨阿姨看到儿子发了一条微信,便发消息过去问儿子如何这时还在玩微信,不认真学习。没想到,一连发了几次,儿子都没回复她。事后她才了解,她已经被儿子拉入了“黑名单”。“我只不过关心他的学习,不想让他由于其他事情分心啊。”杨阿姨颇为无奈地说道。
“我从来没见儿子在朋友圈里发过什么。”市民李先生说,儿子今年读高中三年级,一年前他主动加儿子为微信好友,但从来没见过儿子在朋友圈的推荐,偶然和侄儿聊天,才了解其实儿子常常在朋友圈发表推荐,只不过他什么也看不到,原来他早已被儿子“拉黑”。
记者采访了20位爸爸妈妈,除4位爸爸妈妈不玩微信外,其余16位玩微信的爸爸妈妈均表示,想加子女为好友与浏览儿女的朋友圈推荐,其中12人和子女加为微信好友,但10人看不到子女在朋友圈的推荐,只有2人可以看到子女的朋友圈推荐,并且常常互动交流。
张阿姨前不久也开通了微信,缘由是她感觉女儿仿佛在谈恋爱。为了知道女儿的动态,但又怕女儿发现,她在同事的帮忙下,用匿名的方法关注了女儿的微信朋友圈,期望能在女儿的微信里做一个匿名的“常驻居民”。记者采访时发现,虽然相当一部分父母在我们的日常不如何使用微信,但为了了解孩子在干什么,很多父母长期“潜伏”在孩子的微信好友名单里。
剖析
不想被窥探隐私,把爸爸妈妈拉入“黑名单”
孩子为何要在微信朋友圈里屏蔽爸爸妈妈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理健康咨询专科医师张燕告诉记者,青少年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此时,他们有我们的生活逻辑和思维方法,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大人了,可以有我们的空间,而爸爸妈妈却在潜意识里一直感觉我们的孩子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应该管束。如此就激化了爸爸妈妈与孩子之间的矛盾。
同时,目前的中学教育体制是以“分数论英雄”的,爸爸妈妈期望孩子仅需学习,别的事情都可以忽视。久而久之,爸爸妈妈就愈加不知道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只不过把我们的想法一味强加给孩子。而孩子觉得爸爸妈妈和自己是两个世界的人,根本没办法交流,所以直接把爸爸妈妈拉进了微信“黑名单”。
在大部分子女潜意识里,爸爸妈妈永远承担着管理者的角色,而他们在微信朋友圈里推荐的内容,不少都会暴露我们的行踪和心情。因此,他们觉得,爸爸妈妈在与他们成为微信好友之后,会让他们产生私生活遭到打扰甚至窥探的反感,久而久之就会抗拒与爸爸妈妈间的微信交流。
建议
尊重、认可、引导,和孩子好好地交流
湖南脑科医院上网成瘾中心的周霞峰医师表示,爸爸妈妈越是进入朋友圈“监视”,子女越是屏蔽爸爸妈妈微信,爸爸妈妈与子女之间越容易产生隔阂,彼此会比较容易激化矛盾。所以,子女要理解爸爸妈妈“爱子的心情”,不应采取屏蔽微信朋友圈如此的方法对抗;假如子女感觉遭到打扰,可以采取直接交流或者微信分组等软性方法进行解决,打造和谐的相处关系。父母在日常应多关注孩子,多抽时间陪子女,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从而降低他们低头玩微信的精力;多聆听子女的倾诉,多给子女我们的空间。
“爸爸妈妈与孩子之间非常重要的还是交流,而这种交流是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的,要从小加大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张燕表示,要和孩子好好地交流,需要遵循三个原则。第一是尊重,不管孩子说得对不对,都要让孩子把内心的想法讲出,而不是指责他,如此孩子才想对爸爸妈妈打开心扉,想和爸爸妈妈交流;第二是认可,不要总感觉孩子没长大,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我们的看法想法,爸爸妈妈要掌握理解认可他们的想法,如此才能让孩子感觉爸爸妈妈和自己是一个世界的人;最后是引导,虽然孩子在青春期都有了我们的想法,但有的想法还不成熟,可能有的欠缺,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就要掌握引导他们,告诉他们如何做才是对的,而在告诉他们时要用商量而不是指责的语气,要让他们感觉到温暖,在关怀中教会他们道理。
两位专家还特别强调,对于父母来讲,包容特别要紧。要掌握包容孩子的错误,不要每件事追求完美;还要掌握相信孩子,相信他们可以独立处置好我们的事情;假如孩子遇见困境必须要和他们站在同一条战线上,让他们了解爸爸妈妈永远是他们坚强的后盾,是他们的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