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有新闻报道,说在中考的作文阅卷中,平均每篇作文的阅卷时间大约是40秒左右。也就是说,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你的800-1000字的作文就被老师打上了一类文、二类文、三类文的标签。
[注:上述说法有夸张的成份,不可以视为常见现象,但不排除有此种状况存在]
这么短的时间,
真的可以判断一篇文章的好坏吗?
老师们又是如何判卷的呢?
他们最重视的是什么?
第一:一份作文拿到手,作为阅卷老师,会先大致看一下文章篇幅,假如篇幅第一就不达标,那样毫无疑问,你的作文分数不会高,由于老师会感觉你根本没话讲,说不出来。
第二:看的是标题,若是规定好的题目,这个环节就省了,若是自拟题目,而你的文章标题起得新颖别致又有内涵,那样目前你的作文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类文。
下面:这个时候,老师的双眼就会在第一段里找,找什么呢?找你有没点题!
第二,看开头是不是简短吸引人,假如开头写了半天,没点题,完了,你就掉到二类文了,这个时候,老师还不会觉得你跑题了。
他还会接着看。假如,你开头点题做得好,而且还有的小吸引人的部分,ok,你还在一类文里。
再下来:老师会继续往下看吗?no,no,这个时候,老师会把目光迅速的定位到文章结尾,最后一段你第三点题、总结、升华,并且独立成段,好,这个时候,假如开头结尾都很好,那样恭喜你,你的作文至少在二类文里了。
假如你结尾拉拉杂杂写了一堆,抒情不到点上,只不过为了堆数字。而你开头又没点题,那样可以一定,老师对你的阅卷已经进入十秒倒计时了。不是三类文就甚至是四类文了。
最后:看了开头和结尾,目前开始看正文了吗?no,no,还不是,这个时候老师会把整个卷子大致看一眼,看你的分段状况。
假如你分段明确,错落有致,那你又为自己增加了一些分数。
假如你没分段,就中间一大坨密密麻麻得写着,老师的印象就是:条理不太明确,文章结构安排有问题。
一般判卷到这个时候,作文好或者不好,老师心里的预判分数都出来了,再下来开始看你的引出部分和正文。
若是记叙文你描写生动、细腻,抓住人物的特征,运用了修辞手法,议论文逻辑明确,有意识的运用了各种论证办法,那样,你的作文就是一类文。
至于扣分的多少,就看你的文章能否投老师所好了。这个是有主观原因的,但差别不会太大。
好了,这就是整个作文的阅卷过程。记住一条规律:越是高分作文,老师看的时间越长。
附:2017年陕西中考语文阅卷评分标准
作文评分说明:
每三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不设上限。
没写题目的,在获得的相应分数上扣3分。
文中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的,在获得的相应分数上扣2分。
不足600字的作文,每少50字扣1分;不足20行的诗歌,每少一行扣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