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直爱用我们的好恶去评判孩子,将一些原本中性的词染上褒贬色彩。譬如“活泼”是好的,“内向”就不好。这可以理解,目前的社会确实是个热闹的社会,大家崇尚进取,追捧“外向型经济”,各种各样的励志书、成功学也在强化“外向”有哪些好处。专家们好像都在教会人怎么样提升表达能力,怎么样让自己看起来阳光灿烂,不然,面试要搞砸,谈判要搞崩,营销推广的商品也卖不出去。总之,你不“外向”你就没前途。
过去有个父母问我,他的孩子性格内向,是否适合去美国留学,由于感觉美国人更喜欢开朗自信的孩子。我感觉非常奇怪,难道内向的人就不自信,不开朗吗?外向就等于自信开朗?
不少人一直以外向和内向来评价一个人的意志品质,这其实是误解。性格不等于意志品质,一些看起来粗犷的人,内心其实脆弱,而一些看起来文弱的人,内在却非常坚韧,不可以以他是否爱说话来衡量他内在力量的强弱。
大家总是并不可以真的理解孩子性格的内涵。譬如说“胆大”,我儿子鲁鲁小时候非常胆小,不敢游泳,不敢坐过山车,不敢在课堂上发言,不敢给老师打招呼。但他却敢于坚持真实的自己——忘了戴红领巾敢于走进学校,挨批评就挨批评;没做完作业敢于不作假,没做完就直接承认没做完;考试敢于不按平常演练的范本写,自己临场发挥,得低分就得低分。
为何在一些事情上他有非凡的胆量,而在另一些事情上却是这样胆怯呢?
“胆大”并非大家理解的“啥事都敢做”。人不敢面对某件事,总是是由于不可以承受其后果,所以逃避,这叫“不敢”。但有时,大家以为他是“不敢”去做的事,事实上只不过他“不愿”去做,这与勇气无关。所以,胆量问题其实涉及两个定义,一个是价值观,一个是承受力,这两者构成了“胆量”的意思。真的的“胆量”意味着作出价值判断,付诸行动,并承受后果。
所以,鲁鲁当他觉得自己不可以胜任游泳,因而选择舍弃游泳,宁可留在岸上让人嘲笑也不冒险下水,这恰恰说明了他的胆量。
他之所以不敢发言,不敢和老师打招呼,是对自我认识不足,对自己没信心,怕说错,怕被拒绝,说明他这方面的心理承受力较低,缺少安全感。这也正是需要大家爸爸妈妈包容他,帮助他成长的地方。事实上,他长大将来,自我评价提升了,自信心增强了,胆量也大了,行动上就变得磊落大方。他上初中将来,在众人面前害羞胆怯这个问题已经基本解决,高中将来在全校演讲也不发怵,目前在美国上大学,非常快融入陌生环境,生活学习毫无问题,社团活动也很积极。
所以,性格也是一个动态的定义,千万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有的标签一旦贴上就揭不下来,成为孩子一辈子的负担。
千万不要想去改造孩子的性格特点,“改造”就意味着不满,这种否定的态度,本身就是对孩子自尊心的很大打击。而打击孩子的自尊,会损害他的自我评价,影响到他的自信自爱,反而造就扭曲人格,长远损害很难估量。
更何况孩子并非面团,大家想揉成什么样子就能揉成什么样子。真如果是那样,对世界来讲,将不是美景而是灾难,假若世界充满着千篇一律的“好性格”,它的勃勃生机、它的丰富多彩也就不复存在了。
任何性格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没绝对不好的性格特点。
那样,如何才能让孩子性格中好的一面充分发挥,不好的一面得到控制呢?
第一,给孩子更多的爱,从内心里一定孩子、接纳孩子。
让他感觉到安全和温暖,他才能没顾虑地正视自己,发现自己性格的真相,客观剖析,了解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同时要帮助孩子获得小的成功,让他感觉到好性格带来的收获感。
第二,不要对孩子需要过高,使其因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害怕责难而文过饰非。
不要随便批评孩子,只须不是原则性错误,一般不指责,不纠正,让他一个人去考虑和探索。
第三,不要急于矫正孩子,过分的关注册会计师让他重压更大。
父母的矫正总是会传递一种负面信息,你若是一直在提醒他“要勇敢一些”,事实上就给他贴上了“不勇敢”的标签,等于在告诉他“你是一个不勇敢的人”,这是一种负面暗示,于是每到需要勇敢的时候,他都要和我们的不勇敢作斗争,反而不可以坦然处之,越紧张,越勇敢不起来。
第四,对于生性拘谨的孩子,不要给他太多约束。
在时间的安排、物品的用法、朋友的选择等等问题上,都给他多一点决定权,让孩子的性格特点有自由成长的空间,如此他才能放得开。对于生性莽撞的孩子,则多一些细心的引导,既不可以因严苛管束而产生逆反心理,也不可以因过分娇纵放任而失去教养。
第五,对于害怕犯了错误的孩子,可以尝试着让他犯点小错误。
看看到底会有哪些紧急后果发生,天是否会塌下来,在挫折中训练抗挫折能力。对于天不怕地不怕的愣小子,也可以让他犯点小错,为我们的莽撞付出代价,在犯了错误中吸取教训。当然,这类都需要把握分寸,不要对孩子导致实质的伤害。
扫描上方微信二维码,关注阳光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