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不一样的性格,有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遭到不好的教育的影响,形成了讨好型人格,他们很渴望让人认可,非常怕让人孤立,非常怕自己看法,我们的想法,我们的生活态度让人否定。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表现有什么
什么都不拒绝。有种孩子一直都不拒绝,一直都是老好人的形象,由于他们不了解怎么样拒绝其他人的,害怕我们的拒绝其他人后会失去他们,所以即使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会答应其他人,时间一长孩子会有非常大重压,内心也不会快乐。
本能讨好其他人。讨好型人格的孩子,会不自觉地去讨好其他人,其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讨好型人格的孩子会第一时间去帮忙讨好其他人,这是完全出于本能的,而不是被动的,孩子之所以如此和父母脱不了干系。
没我们的主见。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没我们的主见,在家听爸爸妈妈的话在外面听其他人的话,即使有我们的想法,在其他人提出决定之后也会毫不犹豫的跟随。
一直感觉要对别人的感受负责。假如感觉自己做事情,是为了让别人感到快乐,那就是问题了。对每个人来讲,我们的情绪和心情,是自己负责的,而不是靠大家去取悦的。
非常敏锐。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比较容易被其他人的情绪影响,很容易捕捉孩子的脸色,却常常忽略了我们的感受。
喜欢说对不起。即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不是我们的错,也会主动道歉,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也害怕其他人不高兴。
孩子讨好型人格形成是什么原因
家庭教育的影响。孩子会表现出这种行为和家庭教育分不开,有些父母可能本身就是讨好型人格的典型,那样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会对他产生影响,久而久之,就会表现出这种行为。
懂事标签太沉重。有些孩子可能从小就比较听话,所以身边所有有关系的亲朋好友甚至老师同学都会夸赞他乖巧懂事,所以这个标签便成为他的标志。
父母的控制欲强。父母对孩子具备非常强的控制欲,基本上不允许他们有其他想法,这类孩子一般非常听爸爸妈妈的话,就连穿衣都会根据爸爸妈妈的规定,所以他们已经喜欢这种被其他人安排好的生活,并且即使有哪些不满,爸爸妈妈也会严加教育。
常常得不到,在家庭中得不到关爱,由于学习或者日常的一点点小事情常常被爸爸妈妈拿来和其他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长期下来孩子心里就会产生自己不如其他人的心理,从来不敢说出内心的想法。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怎么样引导?过来人给出建议
正确理解拒绝的定义。拒绝是现实日常最为容易见到的一种方法,但讨好型人格会由于拒绝别人从而内心感觉到无限的愧疚感。所以爸爸妈妈应该要让孩子了解拒绝的定义,了解拒绝别人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只须拒绝是合情适当的,孩子完全非必要为此背上重重的包袱。
在社交中获得足够安全感。不少讨好型人格之所以不敢拒绝别人是由于在社交中没足够安全感,他们不确定自己拒绝别人会不会让他们不舒服,会不会破坏这段感情。因此爸爸妈妈要给予孩子足够的一定和夸奖,让孩子从内心打造自信心,如此孩子在社交中就可以更为正面地看待人际关系。
教会孩子正确拒绝别人。虽然拒绝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不少孩子脸皮非常薄,不会拒绝别人的方法,因此孩子就会慢慢不敢拒绝别人,委曲求全地同意别人的请求。作为爸爸妈妈,应该要了解引导孩子拒绝别人,更应该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拒绝别人。
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只有当孩子的自信心强大时,才会形成自我,也更会由于自信心的支持,才可以敢于反驳别人的建议,只须他敢发出反对的声音,孩子的讨好型人格就会彻底消失。
不要过多地干预孩子的事。父母需要改变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伴随孩子年龄的增长,就要渐渐地让孩子形成独立自主的能力,不要对孩子进行过多的干预。所以对于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多走一些弯路,尝一尝错误带来的后果并不是坏事。
一定孩子的行为。让孩子有足够的自信,让他相信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这是让孩子摆脱讨好型人格的根本缘由。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爸爸妈妈需要常常去一定孩子的行为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