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诗两首 同步测试练习题
1、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青荇 长篙 漫溯
B.笙箫 撑开 哀怨
C.寂寥 彷徨 彳亍
D.凄婉 斑斓 笙箫
【分析】A项,“长篙”中的“篙”应读“ɡāo”;C项,“彳亍”中的“彳”应读chì;D项,“斑斓”中的“斓”应读“lán”。
【答案】B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汇,适合的一组是
除去低迷的战绩影响士气,大环境欠佳也让球员对将来感到________。
绿豆中的这类蛋白质能与汞、铅等重金属结合成________物排出体外。
伴随运输条件的改变,外地客商纷至沓来,使这片原本________的土地渐渐热闹起来。
A.彷徨沉淀寂寥 B.徘徊积淀寂寥
C.彷徨积淀寂寞 D.徘徊沉淀寂寞
【分析】“彷徨”与“徘徊”都有“犹疑不决”的意思,但前者侧重于描写心理状况,后者侧重于描写动作。“沉淀”一般用本义,用对象为具体事物。“积淀”一般用引申义,用对象为抽象事物,如文化、常识、经验等。“寂寥”多用来形容环境。“寂寞”多用来形容心情。
【答案】A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戴望舒是一个擅长借鉴的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最明显的特点是留神古今中外诗坛,深文周纳。
B.在中国新诗进步史上,徐志摩的诗可谓独树一帜,他的诗富于想象,意境清爽,风格柔美飘逸。
C.学习新诗,就不可以不注意到新诗的流派现象,从史料上看,新诗的流派呈现异彩纷呈的局面。
D.看过反映徐志摩爱情生活的电视剧《人间4月天》后,我对才子徐志摩有了顾此失彼的感觉。
【分析】A项,“深文周纳”,指定罪名非常苛刻,想尽办法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泛指不依据事实而牵强附会地妄加罪名。B项,“独树一帜”指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C项,“异彩纷呈”,奇异的光彩纷纷呈现。与“呈现”重复。D项,“顾此失彼”,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对。
【答案】B
4.下列语句中,没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戴望舒曾熟读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苏联学者契尔卡斯基说过,就多愁善感的风韵说,戴望舒也接近魏尔伦。
B.诗歌作为一种文学,理应担当社会责任和文化精神,执著地追求真、善、美,不断地促人上进,引人思索,带给人更多的美感。
C.现在,诗歌的命空前引人关注,在一些忧心者看来,诗歌已经濒临灭亡,诗人已经集体逃亡,需要挽救诗歌拯救诗人。
D.读完徐志摩的《我所了解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普通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分析】A项,成分残缺,在“诗人魏尔伦”之后加“的诗”;B项,“担当”“文化精神”搭配不当,可在“文化”前加入“传承”;D项,最后一句缺少主语,可删掉“使读者”。
【答案】C
5.默写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撑着油纸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期望飘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着愁怨的女孩。
【答案】作别西天的云彩软泥上的青荇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一个人彷徨在悠长一个丁香一样的
2、课内阅读
阅读《雨巷》一诗的1、2、七节,完成6~9题。
一
撑着油纸伞,一个人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期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女孩。
二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哀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七
撑着油纸伞,一个人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期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女孩。
6.《雨巷》的第一节使用了什么描绘情感的词汇来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这首诗的刚开始,大家好像就发现了作者当时的心绪。诗中写情的词汇,渲染了环境,流露出诗人的情感。这类词汇较明显,重点是要找全方位,不要有遗漏。
【答案】“一个人”“彷徨”“寂寥”“期望逢着”“愁怨”。
7.在诗的第二节中,诗人描述了这位女孩的形象——“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哀愁”,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否调整?为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从字面上看,这是一组排比句,句式一致,关系平等并列;事实上,它们有层次之分。另外,从押韵的角度看,也不可以互换。只须能从内容和音韵两个角度剖析即可。
【答案】不可以调整。从内容和层次上看,由外在的表象到内在的情绪,逐层深入;从音韵上看,这首诗的每一节的第3、6句押韵,调整后,音韵就不协调了。
8.在诗的第七节中,诗人把第一节中的“期望逢着”改成了“期望飘过”,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解答本题,要在结合整首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剖析“逢着”和“飘过”的意思,即一个表“追求”,一个表“幻灭”。
【答案】诗人把“期望逢着”改成了“期望飘过”,表达了自己理想的飘忽不定和自己心绪的迷惘茫然,也暗示了这种“丁香一样的”理想的可望而不可即。
9.诗的第一节和第七节,内容上几乎相同,如此写是否重复多余?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在诗歌中,这是一种容易见到的抒情手法,可以从抒情上和结构上剖析如此写有哪些用途。
【答案】不重复多余。①在诗歌中,这叫“反复”,或者叫“重章复唱”,能加大诗歌的抒情性。②诗的第一节和第七节的反复,使诗歌首尾相合,浑然完整。
3、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0~11题。
偶成
戴望舒
假如生命的春季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类迢遥的梦。
这类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由于所有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不过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1945年5月31日
10.你觉得第二句中“古旧的凝冰”比喻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中意象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写作时间判断写作背景,依据意象概念的把握,进一步把握这一意象的意思。
【答案】“古旧的凝冰”喻指中华民族因历史悠久和专制暴政而被冻结、窒息的生命力。
★11.诗人通过抒写“梦”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可结合诗中“梦”“古旧的凝冰”“灿烂的微笑”“决不会消失”“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等词句理解“梦”表达作者对光明的呼唤和对抗日胜利的坚信。
【答案】通过抒写灿烂的笑容、明朗的呼唤这类“梦”会像花一样重开,来表达诗人对光明将来的深情呼唤和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坚强信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或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样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假如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注】1925年,作者怀着对祖国的渴念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正是这种为现实所打击了的爱和期望,成为本诗流露的思想感情的深层根基。
12.诗的第一节和第五节都有一句“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如此写有哪些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绝望”一词是用来修饰“死水”的,即表明作者对死水的认识,也是作者的情感所在。
【答案】两次用“绝望”来给“死水”定性定位,既表明“死水”腐烂透顶、死气沉沉、不可收拾的近况,又表达了诗人疾恶如仇、愤慨绝望的心情。在此基础上分别补一笔“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或夸张描绘,或断然否定,诅咒鞭挞,毫不留情,可谓大快人心。
13.诗中的“翡翠”“桃花”“罗绮”“云霞”都是美的事物,它们与“死水”有哪些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类似反语,“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看成是正面写死水的“美”。
【答案】丑恶的事物尽情美化自己,将丑恶写得非常美,则看上去更丑,导致新颖独特的表达成效。对比鲜明,写出了死水不可收拾。使读者去深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情,增加了人考虑的魔力。
14.本首诗的第四节用的艺术手法是什么?有哪些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青蛙耐不住寂寞”是理解艺术手法的重点。
【答案】以动衬静写出死水的沉寂。诗人以“青蛙”的歌声,有力地突出了死水的沉寂和寂寞,表达了作者对完全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的憎恨。
15.依据注解所提供的有关背景,结合诗歌,说说《死水》中“死水”的象征意义和诗人可能寄寓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注解中的“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是理解该诗主旨的重点。
【答案】《死水》是诗人处于思想迷茫时期的心灵袒露。以“一沟死水”象征那个黏滞不动的、沤得发臭的、完全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一沟绝望的死水”是诗人对现实的否定,表现了诗人鲜明的批判立场。
4、语言表达
16.《再别康桥》中诗人选取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斑斓”等词汇,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请将下面提供的词汇,扩展成一段话,描绘出一个优美的意境。
小河柳树夕阳青草歌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此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解答时要抓住景物本身的特点,适合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用准确的词汇描绘出优美的意境。
【答案】示例:村边,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奏着叮叮咚咚的曲子流向远方,夕阳把一片金辉撒在微波上,也给河边的柳树描出金色的轮廓,柔嫩纤细的柳枝在风中摇曳着,青草丛中的青蛙们也伴着流水的曲子唱起了婉转动听的歌儿。
17.下面是一位领导在退休老教师大会上的一段话,有些地方用语不当,请重新加以表述。
你停一下,我来讲两句。学校现在资金青黄不接,致使工会活动室不敢装修,敬请各位老教师多多包涵。困难是暂时的,残阳是安逸的,接近黄昏的残阳定会把活动室打整得愈加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你停一下,我来讲两句”语气较强硬,无视他们的存在,对讲话人不礼貌;“青黄不接”“不敢装修”用语程度过重;因是退休老教师大会上的讲话,说“残阳”不能体;“安逸”是口语,在庄重场所,不适合用口语;“接近黄昏的残阳”不只不能体,还有语病;“打整”也是口语。
【答案】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学校现在资金有点缺口,致使工会活动室暂时没装修,敬请各位老教师多多包涵。困难是暂时的,夕阳是漂亮的,无限漂亮的夕阳定会把活动室点缀得愈加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