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长宁区中考物理二模试题
1、选择题(共16分)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卷纸的相应地方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接去,重新填涂
1.(2分)一标准大方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A.0℃ B.37℃ C.55℃ D.100℃
2.(2分)在原子核中,带负电的粒子是()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核子
3.(2分)“辨音识人”主如果依据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4.(2分)下列光学器具中,依据光的折射规律制成的是()
A.筒易潜望镜 B.着装镜 C.放大镜 D.汽车后视镜
5.(2分)如图所示,小磁针静止,当电键S闭合时()
A.M点的磁场方向向右 B.M点的磁场方向向下
C.小磁针顾时针转动90° D.小磁针逆时针转动90°
6.(2分)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电键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的过程中()
A.电流表A的示数不变 B.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
C.电流表A2的示数变大 D.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
7.(2分)物体从高空自由竖直向下坠落的过程中,若只受重力G和空气阻力f有哪些用途,因为空气阻力f伴随物体下落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物体先加速下落一段时间,最后匀速下落至地面,则在下落过程中,该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
A.一直不变 B.一直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小后不变
8.(2分)如图所示,两个足够高的薄壁轻质圆柱形容器A、B(面积SA>SB)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中分别盛有体积相等的液体甲和乙,它们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下列选项中,肯定能使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操作办法是()
①分别倒入相同深度的液体甲和乙
②分别倒入相同水平的液体甲和乙
③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液体甲和乙
④分别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甲和乙
A.①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
2、填空题(共23分)
9.(3分)国内家庭电路中,空调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__________伏,空调与电灯之间是__________连接的(选填“串联”或“并联”),家庭电路中用__________表计量每月所消耗的电能。
10.(3分)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另一侧的纸上可以得到一个非常小非常亮的光点,这说明了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用途。一段时间后,闪光点处的纸会被烧焦,这是通过__________的方法改变了纸的内能。周围的人也能闻到焦味,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运动。
11.(3分)甲、乙两汽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甲的运动速度为__________米/秒;若以乙作为参照物,甲是_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刹车过程中,甲汽车因为遭到摩擦力速度变小,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
12.(3分)如图所示,重为10牛的物体A在拉力F有哪些用途下匀速上升2米,滑轮重及摩擦不计,在此过程中拉力F的大小为__________牛,所做的功为__________焦,物体A的重力势能__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3.(3分)通过某导体的电流为0.3安,10秒内通过它的横截面的电荷量为__________库,若此时该导体两端电压为6伏,则其电阻为__________欧。当该导体两端电压增大时,其电阻将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4.(2分)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维持不变,电键S1、S2处于断开状况,先闭合电键S1,小灯不发光,若灯L、电阻R中仅有一个出现问题,请根有关信息写出闭合电键S2前后,电流表示数的变化状况及相对应的问题。
示例:电流表示数一直为零,电阻R断路。(写出示例以外的两种状况)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15.(6分)电子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水平的仪器。下面摘录了电子天平使用详解书中的部分段落,请仔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明在实验室调配盐水,他根据以下顺序操作:(a)清零;(b)将烧杯放置在天平托盘上,示数为32克;(c)按去皮键;(d)放入盐,天平示数为12克;(e)按去皮键;(f)倒入清水,天平示数为120克。则所配置的盐水总水平为__________克。
②依据下表的数据,你觉得“地方移动时,为获得精准测量,需要对天平进行校准”是什么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假如某一石块在地球上测得的水平为150克,将它和电子天平一块运往月球,在月球上电子天平第三校准后,用该电子天平测得石块的水平与在地球上相比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城市 | 重力与水平的比率系数g(牛/千克) |
北京 | 9.802 |
上海 | 9.79% |
广州 | 9.783 |
3、作图题(共7分)请将图直接画在答卷紙的相应地方,作图时需要用2B铅笔.
16.(2分)重为10牛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力的图示法在图中画出它所受的重力G。
17.(2分)如图,依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18.(3分)如图所示,杠杆在力F1有哪些用途下处于静止状况,请画出力F1的力臂l1。
4、计算题(共26分)
19.(5分)水平为1千克的牛奶,加热后温度升高了40℃,求牛奶吸收的热量Q吸.【c牛奶=2.5×103焦/(千克•℃)】
20.(5分)体积为2×10﹣3米3的小球,浸没在水中,求:小球遭到的浮力F浮。
21.(8分)如图所示,水平为10千克的实心圆柱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其底面积为2×10﹣2米2。
①求地面遭到的重压F。
②求地面遭到的压强p。
③现将圆柱体沿水平方向切去0.2米的高度,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为3920帕,求圆柱体的密度ρ和原来的高度h。
22.(8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9伏且维持不变,R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Ω 2A”字样。闭合电键S后,电流表示数为0.6安。
①求R1两端的电压U1。
②求10秒内电流通过R1所做的功。
③若用定值电阻R0替换电阻R1,在移动滑片P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都能达到0.4安,则:求电阻R0的阻值范围。
5、实验题(共18分)
23.(4分)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是测量__________的工具,此时它的示数为__________牛。在“探究物
质水平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实验中换多种物质重复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
24.(4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征”实验中,使用__________作为平面镜,是为了可以找到__________的地方。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第一应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在__________;当物距大于焦距时,找像的办法是__________。
25.(4分)某小组同学通过截取如图1(a)、(b)中同型号和不同型号的电炉丝作为导体,根据如图2所示的电路进行“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实验中,他们测量所截取电炉丝的长度L,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导体(电炉丝)中的电流和两端电压U,并多次改变导体(电炉丝)两端的电压大小,进行了多次测量。表1、表2、表三和表四是他们记录的四组实验数据。
表一
导体A LA﹣15厘米 | ||
序号 | 电压U(伏) | 电流I(安) |
1 | 1.5 | 0.30 |
2 | 3.0 | 0.60 |
3 | 4.5 | 0.90 |
表二
导体B LB﹣30厘米 | ||
序号 | 电压U(伏) | 电流I(安) |
4 | 1.5 | 0.15 |
5 | 3.0 | 0.30 |
6 | 4.5 | 0.45 |
表三
导体C LC﹣45厘米 | ||
序号 | 电压U(伏) | 电流I(安) |
7 | 1.5 | 0.10 |
8 | 3.0 | 0.20 |
9 | 4.5 | 0.30 |
表四
导体D LD﹣45厘米 | ||
序号 | 电压U(伏) | 电流I(安) |
10 | 1.5 | 0.15 |
11 | 3.0 | 0.30 |
12 | 4.5 | 0.45 |
①剖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或7、8与9或10、11与12)中的电流与电压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导体,__________。
②剖析比较实验序号1、4、7与10(或2、5、8与11或3、6、9与12)中的数据及有关条件,小明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导体两端电压相同,通过导体的电流不同。同组的小华觉得小明的表述不够严谨,请你说说小华提出这一看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③听了小明和小华的看法,小海同学剖析比较实验序号1、4与7(或2、5与8或3、6与9)中的数据及有关条件之后,觉得导体对电流有__________用途,随后他进一步剖析比较表中数据总结得出结论:导体对电流的上述用途可以用__________来反映。
26.(6分)小宁同学先后进行了“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和“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实验器材齐全且完好,电源电压为1.5伏的整数倍且维持不变,待测小灯L可能标有“2.5V”或“3.8V”字样,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 2A”字样。
在“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中,小宁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实验步骤正确。闭合电键S,当他把滑片P移动到滑动变阻器的中点和最大阻值之间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图(a)、(b)所示,依据记录的数据,他计算得出了待测电阻Rx的阻值。
然后,小宁继续“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他将小灯L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中后,将电压表并联在某个元件的两端。闭合电键S,当他把滑片P移动到某地方时,小灯L正常发光,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如图(a)、(c)所示。
①小宁同学测得待测电阻Rx的阻值为__________欧(计算结果精准到0.1欧),测量电阻的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
②请在答卷纸的方框内画出小宁同学“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的电路图。
③依据有关信息,通过计算得出电源电压U及小灯L的额定功率P额=__________。
2019年上海长宁区中考物理二模试题
参考答案与考试试题分析
1、选择题(共16分)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卷纸的相应地方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接去,重新填涂
1.(2分)一标准大方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A.0℃ B.37℃ C.55℃ D.100℃
【剖析】依据摄氏温度的规定进行解答,即标准大方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标准充气压力下沸水温度是100℃。
【解答】解:摄氏温度的规定:把标准大方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标准大方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摄氏温度的规定,是一道基础题目。
2.(2分)在原子核中,带负电的粒子是()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核子
【剖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解答】解: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电子带负电,原子核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的结构及粒子的带电状况,非常简单。
3.(2分)“辨音识人”主如果依据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剖析】不同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音色不同;不同人发声的音调、响度是可以相同的。
【解答】解:声音的特点有: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弱),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一样的发声体,其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辨音识人”,判断的主要依据就是声依据不同人声带振动产生的音色不同。
故选:B。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要会依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概念区别声音特点的三个原因。
4.(2分)下列光学器具中,依据光的折射规律制成的是()
A.筒易潜望镜 B.着装镜 C.放大镜 D.汽车后视镜
【剖析】要解决此题,需要学会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有什么区别。
光的反射是光遇见物体时,在物体表面返回到原来介质中的一种现象,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是因为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一种现象,凸透镜有会聚光线有哪些用途、凹透镜有发散光线有哪些用途,都是光的折射。
【解答】解:潜望镜、着装镜都是平面镜,借助的是光的反射;汽车后视镜时凸面镜,借助的是光的反射;放大镜借助的是光的折射。
故选:C。
【点评】此题通过几个光学元件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的理解。在平常的学习中要擅长总结规律,剖析各光学元件的制作原理。
5.(2分)如图所示,小磁针静止,当电键S闭合时()
A.M点的磁场方向向右 B.M点的磁场方向向下
C.小磁针顾时针转动90° D.小磁针逆时针转动90°
【剖析】借助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和线圈的绕向,依据安培定则确定螺线管的NS极;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的方向是从N极指向S极,然后借助磁极间有哪些用途规律确定小磁针的旋转方向。
【解答】解:
AB、依据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和线圈的绕向,借助安培定则可以确定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
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的方向是从N极指向S极,故M点的磁场方向向左,故AB错误;
CD、依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将逆时针转动90°,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小磁针的N、S极是由螺线管的N、S极来确定的,因此确定螺线管的N、S极是解决此题的突破口。
6.(2分)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电键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的过程中()
A.电流表A的示数不变 B.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
C.电流表A2的示数变大 D.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
【剖析】由电路图可知,R1和R2并联,电压表测量并联支路(电源电压)电压,电流表A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1测R1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2测R2支路的电流;依据电源的电压判断电压表示数的变化,依据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可知通过R1电流的变化;依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依据欧姆定律可知该支路电流的变化,借助并联电路的电流特征可知干路电流的变化。
【解答】解:
由电路图可知,R1和R2并联,电压表测量并联支路(电源电压)电压,电流表A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1测R1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2测R2支路的电流;
ABC、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增大,则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减小,即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
依据并联电路各支路互不影响可知,通过R1的电流不变,即电流表A1示数不变,依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征可知,干路中的电流减小,即电流表A的示数减小,故ABC错误;
D、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故电压表示数维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的学会和运用,剖析电路图得出电路的连接方法和三表的测量对象是本题的突破口,灵活运用并联特征和欧姆定律是重点。
7.(2分)物体从高空自由竖直向下坠落的过程中,若只受重力G和空气阻力f有哪些用途,因为空气阻力f伴随物体下落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物体先加速下落一段时间,最后匀速下落至地面,则在下落过程中,该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
A.一直不变 B.一直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小后不变
【剖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剖析,依据重力与阻力大小的关系,判断其合力的大小。了解物体处于平衡状况时,其合力为零。
【解答】解:
由题意可知,物体下落过程中只受重力G和空气阻力f有哪些用途,二者方向相反,所以其合力为二力之差;
因为空气阻力f伴随物体下落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故它们的差值变小,即合力变小;当最后匀速下落时,二者大小相同,差值为零,即合力为零。
综上所述,其所受合力先变小后不变。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下落物体的受力剖析,了解空气阻力f伴随物体下落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是本题的重点。
8.(2分)如图所示,两个足够高的薄壁轻质圆柱形容器A、B(面积SA>SB)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中分别盛有体积相等的液体甲和乙,它们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下列选项中,肯定能使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操作办法是()
①分别倒入相同深度的液体甲和乙
②分别倒入相同水平的液体甲和乙
③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液体甲和乙
④分别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甲和乙
A.①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
【剖析】由题意剖析:容器中分别盛有体积相等的液体甲和乙,因为SA>SB,则h甲<h乙,由于p甲=p乙,依据p=ρ液gh判断得出液体的密度关系;
因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依据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大小逐项判断即可。
【解答】解: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且A容器内液体甲的高度大于B容器内液体乙的高度,依据公式p=ρgh可知:ρ甲>ρ乙,
已知容器中原来分别盛有液体甲和乙的体积相等,即:V甲=V乙,
依据V=Sh和p液=ρ液gh液可得:SA=SB
;
因为p甲=p乙,所以,=
;
①分别倒入相同深度的液体甲和乙;则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甲+ρ甲g△h;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p乙′=p乙+ρ乙g△h,
因为p甲=p乙,ρ甲>ρ乙,则p甲′>p乙′;
②分别倒入相同水平的液体甲和乙;因为柱状容器中液体对底部的重压等于液体的重力,则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甲+;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p乙′=p乙+
,
因为p甲=p乙,SA>SB,则p甲′<p乙′;
③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液体甲和乙时,则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甲+;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p乙′=p乙+
,
因为p甲=p乙,=
;则p甲′=p乙′;
④分别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甲和乙A、则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甲﹣;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p乙′=p乙﹣
,
因为p甲=p乙,=
;则p甲′=p乙′;
所以,能使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操作办法是①。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圆柱形容器内液体产生压强的大小比较,能剖析出液体对直壁容器(圆柱形、方形)底的重压等于液体重是解本题的重点。
2、填空题(共23分)
9.(3分)国内家庭电路中,空调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__________伏,空调与电灯之间是__________连接的(选填“串联”或“并联”),家庭电路中用__________表计量每月所消耗的电能。
【剖析】(1)国内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各家电之间、插座之间都是并联的;
(2)家庭电路中用电能表来测量消耗电能的多少。
【解答】解:国内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则空调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220V;
家电之间是并联的,如此在用时才会互不影响;
家庭电路中用电能表计量每月所消耗的电能。
故答案为:220;并联;电能。
【点评】本题考查了家庭电路的电压、连接方法以对电能表用途的认知,是入门知识。
10.(3分)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另一侧的纸上可以得到一个非常小非常亮的光点,这说明了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用途。一段时间后,闪光点处的纸会被烧焦,这是通过__________的方法改变了纸的内能。周围的人也能闻到焦味,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运动。
【剖析】(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用途;
(2)了解热传递和做功的特征,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是能量由一种形式转化成另外一种形式;
(3)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解答】解:(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另一侧的纸上可以得到一个非常小非常亮的光点,这说明了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用途。
(2)一段时间后,闪光点处的纸会被烧焦,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了纸的内能。
(3)周围的人也能闻到焦味,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是扩散现象。
故答案为:会聚;热传递;无规则。
【点评】本题通过凸透镜考查了其光学性质、改变内能的方法、分子的运动等,有肯定综合性,但困难程度不大。
11.(3分)甲、乙两汽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甲的运动速度为__________米/秒;若以乙作为参照物,甲是_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刹车过程中,甲汽车因为遭到摩擦力速度变小,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
【剖析】(1)依据图象,借助速度的计算公式v=分别求出甲、乙的运动速度,比较甲乙的速度大小,然后依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甲的运动状况。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况。物体运动状况的改变包含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解答】解:
由图可知,当t=12s时,s甲=120m,s乙=45m,
则v甲==
=10m/s;v乙=
=
=3.75m/s。
比较可知v甲>v乙,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与乙车之间发生了地方变化,因此甲车是运动的。
刹车过程中,甲汽行车速度度变小,是由于遭到摩擦力有哪些用途,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况。
故答案为:10;运动;运动状况。
【点评】依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大家打造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常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要点较多,综合性非常强。
12.(3分)如图所示,重为10牛的物体A在拉力F有哪些用途下匀速上升2米,滑轮重及摩擦不计,在此过程中拉力F的大小为__________牛,所做的功为__________焦,物体A的重力势能__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剖析】(1)图中用的是动滑轮,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2,s=2h;动滑轮和绳的重力及摩擦均不计,依据F=G可求出拉力大小;借助概念式W=Fs,即可求出拉力所做的功。
(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原因:水平、被举得高度。水平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解答】解:(1)不计滑轮重与摩擦时,动滑轮可省一半的力,拉力大小为:
F=G=
×10N=5N;
用动滑轮时,n=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2h=2×2m=4m,
拉力所做的功:W=Fs=5N×4m=20J。
(2)重为10牛的物体A在拉力F有哪些用途下匀速上升2米,物体水平不变,高度增加,故重力势能增大。
故答案为:5;20;增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借助动滑轮的特征计算拉力大小和功的概念式的运用,同时考查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是简单计算。
13.(3分)通过某导体的电流为0.3安,10秒内通过它的横截面的电荷量为__________库,若此时该导体两端电压为6伏,则其电阻为__________欧。当该导体两端电压增大时,其电阻将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剖析】(1)了解通过导体的电流,依据Q=It求出10秒内通过它横截面的电荷量,又了解导体两端的电压,依据欧姆定律求出导体的电阻;
(2)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解答】解:由I=可得,10秒内通过它横截面的电荷量:
Q=It=0.3A×10s=3C,
由I=可得,导体的电阻:
R==
=20Ω,
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所以,当该导体两端电压增大时,导体的电阻仍为20Ω不变。
故答案为:3;20;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流概念式和欧姆定律的应用,重点是了解导体的电阻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是一道基础题目。
14.(2分)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维持不变,电键S1、S2处于断开状况,先闭合电键S1,小灯不发光,若灯L、电阻R中仅有一个出现问题,请根有关信息写出闭合电键S2前后,电流表示数的变化状况及相对应的问题。
示例:电流表示数一直为零,电阻R断路。(写出示例以外的两种状况)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剖析】当开关S1闭合时,该电路为串联电路;当开关S2闭合时,电路中只有R接入电路中;小灯泡不发光,说明小灯泡中没电流,据此剖析。
【解答】解:当开关S1闭合时,该电路为串联电路;当开关S2闭合时,电路中只有R接入电路中;
小灯泡不发光,说明小灯泡出现了短路或其他地方断路;
若电流表有示数,闭合开S2时,灯泡被短路,则问题应是灯泡L短路;
若电流表示数先为0,然后有示数,说明闭合开S2时,电路是解通的,则问题是灯L断路。
故答案为:①若电流表有示数,灯泡L短路;②若电流表示数先为0,然后有示数,灯L断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电路问题剖析的能力,需要学生能正确剖析电路,并且全方位考虑题目中出现的可能性。
15.(6分)电子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水平的仪器。下面摘录了电子天平使用详解书中的部分段落,请仔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明在实验室调配盐水,他根据以下顺序操作:(a)清零;(b)将烧杯放置在天平托盘上,示数为32克;(c)按去皮键;(d)放入盐,天平示数为12克;(e)按去皮键;(f)倒入清水,天平示数为120克。则所配置的盐水总水平为__________克。
②依据下表的数据,你觉得“地方移动时,为获得精准测量,需要对天平进行校准”是什么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假如某一石块在地球上测得的水平为150克,将它和电子天平一块运往月球,在月球上电子天平第三校准后,用该电子天平测得石块的水平与在地球上相比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城市 | 重力与水平的比率系数g(牛/千克) |
北京 | 9.802 |
上海 | 9.79% |
广州 | 9.783 |
【剖析】(1)清水水平加上盐的水平即为所配置的盐水总水平;
(2)依据表中不同地方的物体重力与水平的比率系数g可知需要对天平进行校准,水平不随物体地方的改变而改变。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所配置的盐水总水平m总=m清水+m盐=120g+12g=132g;
(2)由表中数据可知,北京、上海、广州不同地方的重力与水平的比率系数g不同,同一物体重力会有不同,致使对托盘重压不同。
所以地方移动时,为获得精准测量,需要对天平进行校准;
水平不随物体地方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在月球上电子天平第三校准后,用该电子天平测得石块的水平与在地球上相同,即水平不变。
故答案为:(1)①132;②不同地方g不同,同一物体重力会有不同,致使对托盘重压不同;(2)不变。
【点评】此题考查天平的用法,注意电子天平用中按去皮键有哪些用途。
3、作图题(共7分)请将图直接画在答卷紙的相应地方,作图时需要用2B铅笔.
16.(2分)重为10牛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力的图示法在图中画出它所受的重力G。
【剖析】依据力的图示的概念,将小球所受重力的大小、方向和用途点表示出来即可。
【解答】解:物体遭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用途点在重心,大小为10N,可确定标度为5N,故画重力的图示如图: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图示的作法,应该注意与力的示意图有什么区别,在设定标度时,应该注意力需要是标度的整数倍。线段要有截取痕迹,在线段末端标出力的大小。
17.(2分)如图,依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剖析】依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解答】解:已知入射角为60°,依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也为60°;依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边画出反射光线OB,如图所示:
【点评】因为题目已经作出法线,依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同一平面内法线的另一侧画出入射光线即可,注意完成题目的需要。应该注意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18.(3分)如图所示,杠杆在力F1有哪些用途下处于静止状况,请画出力F1的力臂l1。
【剖析】先确定支点和相应的力(F1),然后过支点作F1用途线的垂线段。
【解答】解:反向延长F1用途线,过支点O作F1用途线的垂线段,即为F1的力臂L1;如图所示:
【点评】了解力与力臂的关系,会依据力臂的正确画法画出相应的力或力臂。
4、计算题(共26分)
19.(5分)水平为1千克的牛奶,加热后温度升高了40℃,求牛奶吸收的热量Q吸.【c牛奶=2.5×103焦/(千克•℃)】
【剖析】了解牛奶的水平、牛奶的比热容、牛奶升高的温度值,借助吸热公式Q吸=cm△t求牛奶吸收的热量。
【解答】解:牛奶吸收的热量:
Q吸=cm△t=2.5×103J/(kg•℃)×1kg×40℃=1×105J。
答:牛奶吸收的热量为1×105J。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Q吸=cm△t的学会和运用,注意温度升高了(△t)与升高到(末温)有什么区别,因条件已给出,困难程度不大。
20.(5分)体积为2×10﹣3米3的小球,浸没在水中,求:小球遭到的浮力F浮。
【剖析】了解小球的体积(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借助阿基米德原理求小球遭到的浮力。
【解答】解:∵小球浸没于水中,
∴v排=v=2×10﹣3m3,
F浮=ρ水gv排=1×103kg/m3×9.8N/kg×2×10﹣3m3=19.6N。
答:小球遭到水的浮力为19.6N。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会和运用,合理的利用隐含条件物体浸没水中时v排=v是本题的重点。
21.(8分)如图所示,水平为10千克的实心圆柱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其底面积为2×10﹣2米2。
①求地面遭到的重压F。
②求地面遭到的压强p。
③现将圆柱体沿水平方向切去0.2米的高度,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为3920帕,求圆柱体的密度ρ和原来的高度h。
【剖析】①实心圆柱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重压等于其重力。
②已知重压和受力面积,借助压强公式计算地面遭到的压强。
③依据p=ρgh第一求出密度,然后再依据p=ρgh计算原来的高度。
【解答】解:①地面遭到的重压:
F=G=mg=10kg×9.8N/kg=98N;
②地面遭到的压强:
p==
=4.9×103Pa。
③依据p=ρgh可得,圆柱体的密度:
ρ==
=2×103kg/m3;
则圆柱体原来的高度:
h==
=0.25m。
答:①求地面遭到的重压为98N。
②地面遭到的压强为4.9×103Pa。
③圆柱体的密度2×103kg/m3;原来的高度为0.25m。
【点评】此题考查重压、压强和密度的计算,重点是有关公式的熟练运用,并了解圆柱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重压等于其重力。
22.(8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9伏且维持不变,R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Ω 2A”字样。闭合电键S后,电流表示数为0.6安。
①求R1两端的电压U1。
②求10秒内电流通过R1所做的功。
③若用定值电阻R0替换电阻R1,在移动滑片P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都能达到0.4安,则:求电阻R0的阻值范围。
【剖析】①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由欧姆定律,求出R1两端的电压:
②依据W=U1It求出10秒内电流通过R1所做的功;
③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Ω 2A”字样,可知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5Ω;
在移动滑片P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都能达到0.4A,由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阻的大小:
依据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5Ω和电阻的串联求出电阻R0的最小阻值;
当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电阻为0时可得也电阻R0的最大阻值。
【解答】解:①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由欧姆定律,R1的阻值为10Ω,R1两端的电压:
U1=IR1=0.6A×10Ω=6V;
②10秒内电流通过R1所做的功:
W=U1It=6V×0.6A×10s=36J;
③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Ω 2A”字样,可知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5Ω;
在移动滑片P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都能达到0.4A,由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阻可达到:
R==
=22.5Ω,因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5Ω,依据电阻的串联,电阻R0的最小阻值为:
R0小=22.5Ω﹣5Ω=17.5Ω,当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电阻为0时,电阻R0的最大阻值为22.5Ω,即电阻R0的阻值范围17.5Ω≤R0≤22.5Ω。
答:①R1两端的电压U1为6V;
②10秒内电流通过R1所做的功为36J;
③若用定值电阻R0替换电阻R1,在移动滑片P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都能达到0.4安,则电阻R0的阻值范围17.5Ω≤R0≤22.5Ω。
【点评】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的规律及欧姆定律和电功公式的运用。
5、实验题(共18分)
23.(4分)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是测量__________的工具,此时它的示数为__________牛。在“探究物
质水平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实验中换多种物质重复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
【剖析】弹簧测力计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用前要察看它的量程和分度值,再依据指针所指示的刻度去读数。
探究物质水平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要多次测量,从而得出常见规律。
【解答】解: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图示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值为5N,即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其分度值为0.2N;指针所指示的刻度值为3N+1×0.2N=3.2N;
探究物质水平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要多次测量出水平和体积,多次测量能预防偶然性的发生,从而得出常见规律。
故答案为:力;3.2;水平和体积;多次实验,得出常见规律。
【点评】本题考查弹簧测力计的用法、实验办法,是入门知识。
24.(4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征”实验中,使用__________作为平面镜,是为了可以找到__________的地方。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第一应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在__________;当物距大于焦距时,找像的办法是__________。
【剖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同时能看到成像物体的像和镜后和像对比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地方,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为使像能完整成在光屏的中心,需要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3)凸透镜成像的三种状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解答】解:(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征”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地方。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为了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可以通过移动光屏的办法来找像,直到光屏上的像最明确。
故答案为:玻璃板;像;同一高度;前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像最明确。
【点评】此题考查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征”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的需要注意的地方,是中考的重点实验。
25.(4分)某小组同学通过截取如图1(a)、(b)中同型号和不同型号的电炉丝作为导体,根据如图2所示的电路进行“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实验中,他们测量所截取电炉丝的长度L,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导体(电炉丝)中的电流和两端电压U,并多次改变导体(电炉丝)两端的电压大小,进行了多次测量。表1、表2、表三和表四是他们记录的四组实验数据。
表一
导体A LA﹣15厘米 | ||
序号 | 电压U(伏) | 电流I(安) |
1 | 1.5 | 0.30 |
2 | 3.0 | 0.60 |
3 | 4.5 | 0.90 |
表二
导体B LB﹣30厘米 | ||
序号 | 电压U(伏) | 电流I(安) |
4 | 1.5 | 0.15 |
5 | 3.0 | 0.30 |
6 | 4.5 | 0.45 |
表三
导体C LC﹣45厘米 | ||
序号 | 电压U(伏) | 电流I(安) |
7 | 1.5 | 0.10 |
8 | 3.0 | 0.20 |
9 | 4.5 | 0.30 |
表四
导体D LD﹣45厘米 | ||
序号 | 电压U(伏) | 电流I(安) |
10 | 1.5 | 0.15 |
11 | 3.0 | 0.30 |
12 | 4.5 | 0.45 |
①剖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或7、8与9或10、11与12)中的电流与电压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导体,__________。
②剖析比较实验序号1、4、7与10(或2、5、8与11或3、6、9与12)中的数据及有关条件,小明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导体两端电压相同,通过导体的电流不同。同组的小华觉得小明的表述不够严谨,请你说说小华提出这一看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③听了小明和小华的看法,小海同学剖析比较实验序号1、4与7(或2、5与8或3、6与9)中的数据及有关条件之后,觉得导体对电流有__________用途,随后他进一步剖析比较表中数据总结得出结论:导体对电流的上述用途可以用__________来反映。
【剖析】①依据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或7、8与9或10、11与12)1、2、3(或4、5、6)中的电流与电压变化的关系即可得出初步结论;
②剖析比较实验序号4与10 或5与11或6与12可得出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③同一导体两端的电压与电流成正比,电压和电流的比值相同,不同导体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一般不同。
【解答】解:
①依据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或7、8与9或10、11与12)1、2、3(或4、5、6)数据可知,同一段导体,电压越大,电流越大,且电压增大为原来的几倍,电流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所以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导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②剖析比较实验序号1、4、7与10(或2、5、8与11或3、6、9与12)中的数据及有关条件,小明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导体两端电压相同,通过导体的电流不同,但依据实验序号4与10 或5与11或6与12可得不同导体两端电压不同时,通过的电流可能相同;
③听了小明和小华的看法,小海同学剖析比较实验序号1、4与7(或2、5与8或3、6与9)中的数据及有关条件之后,觉得导体对电流有妨碍用途,随后他进一步剖析比较表中数据总结得出结论:导体对电流的妨碍用途即电阻,可以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表示来反映,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越大,电阻越大。
故答案为:①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②依据实验序号4与10 或5与11或6与12可得不同导体两端电压不同时,通过的电流可能相同;
③妨碍;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
【点评】本题是一道实验题,解题时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剖析实验数据,依据导体条件的不同及对应的实验数据的不同得出结论,是正确解题的首要条件与重点。
26.(6分)小宁同学先后进行了“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和“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实验器材齐全且完好,电源电压为1.5伏的整数倍且维持不变,待测小灯L可能标有“2.5V”或“3.8V”字样,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 2A”字样。
在“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中,小宁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实验步骤正确。闭合电键S,当他把滑片P移动到滑动变阻器的中点和最大阻值之间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图(a)、(b)所示,依据记录的数据,他计算得出了待测电阻Rx的阻值。
然后,小宁继续“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他将小灯L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中后,将电压表并联在某个元件的两端。闭合电键S,当他把滑片P移动到某地方时,小灯L正常发光,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如图(a)、(c)所示。
①小宁同学测得待测电阻Rx的阻值为__________欧(计算结果精准到0.1欧),测量电阻的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
②请在答卷纸的方框内画出小宁同学“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的电路图。
③依据有关信息,通过计算得出电源电压U及小灯L的额定功率P额=__________。
【剖析】①依据图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和欧姆定律算出电阻;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②小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不变,电压表示数减小,说明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的两端;
③依据串联电路总电压电压各用电器电压之和求出电源电压;,依据P=UI算出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
【解答】解:①由图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18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示数为1.1V,
待测电阻Rx的阻值为:Rx==
≈6.1Ω;
实验中没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能导致实验误差过大;
②由图(a)(c)知,在电流不变时,说明电路的总电阻不变,电压表的示数减小,说明电压的地方变化了,可能是将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的两端,如图所示:
③由图c知,电压表的示数为0.7V,当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源电压可能为:2.5V+0.7V=3.2V,不是1.5V的整数倍,不符合题意,
还可能为:3.8V+0.7V=4.5V,是1.5V的整数倍,符合题意,即电源电压为4.5V,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P=U′I′=3.8V×0.18A=0.684W。
故答案为:①6.1;实验中没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能导致实验误差过大;②见上图;③电源电压为4.5V;0.684W。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于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的理解和学会,注意借助串联分压用途求解。
声明:考试试题分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赞同,不能复制发布
日期:2019/5/7 13:52:00;用户:初中校园号;邮箱:wjwl@xyh.com;学号:24424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