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单元测试题
1、选择题
1.马小虎有一张相片因为年代久远变得很模糊,只能依稀看见“某某于广东某某”的字样,马小虎的同学各抒己见,其中不可能的是( )
A. 林则徐 摄于虎门销烟时
B. 孙中山 摄于国民党“一大”会址
C. 周恩来 摄于黄埔军校校址
D. 叶挺 摄于贺胜桥战役
2.北伐战争最主要的成就是( )
A. 消灭了孙传芳、吴佩孚的主力
B. 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C.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D. 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3.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失败了,北伐战争也没成功。这类状况出现的最主要是什么原因( )
A.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的实力太强了
B. 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C. 共产党的力量太弱小了,发挥不了太大有哪些用途
D. 帝国主义国家出面干预,不允许中国人民进行北伐
4.下列有关“古田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B. 在我党我军建设史上起了要紧用途
C. 在福建上杭县召开
D. 是人民军队打造的标志
5.“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哪个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A. 博古 B. 陈独秀 C. 毛泽东 D. 邓小平
6.1924年,国民党在广州创办的培养军事政治人才的学校是( )
A. 京师同文馆 B. 马尾船政学堂 C. 京师大学堂 D. 黄埔军校
7.红军被迫开始长征是什么原因( )
A. 要以陕北为依据地
B. 要训练红军战士的意志
C. 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坚决倡导
D.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8.“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引导”、“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字高度概括了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的历史功绩。其中与“星火燎原”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南昌起义
B. 中共“一大”的召开
C. 井冈山革命依据地的开辟
D. 中共“七大”的召开
9.毛泽东点燃“星星之火”、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依据地的名字是( )
A. 广东革命依据地 B. 井冈山革命依据地
C. 中央革命依据地 D. 延安革命依据地
10.之所以说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主如果由于在这里( )
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B. 打造了第一个农村革命依据地
C.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五次“围剿”
D. 获得了抗战以来的初次大捷
11.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的会议是
A. 中共三大 B. 八七会议 C. 古田会议 D. 遵义会议
12.在新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它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素尔兹·伯里的笔下,它是“前所未有”的事;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笔下,它是惊心动魄的史诗。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它”是( )
A. 北伐战争 B. 长征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13. 武警甘肃森林总队陇南支队200多名官兵兵分两路赴腊子口和哈达铺拓展了“重温红色之旅,激起强军活力”活动,领悟和传承长征精神。红军长征历经了无数艰难险阻,其中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指( )
A. 遵义会议 B. 四渡赤水 C. 巧渡金沙江 D. 飞夺泸定桥
14.“田里豆子开红花,红军来到笑哈哈,土豪劣绅都打倒,山林土地回老家。”这是歌颂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依据地的歌谣,该依据地是( )
A. 鄂豫皖革命依据地
B. 闽浙赣革命依据地
C. 中央革命依据地
D. 井冈山革命依据地
15.国共两党合作成立黄埔军校的时间是()
A. 1922年7 月 B. 1923年6月 C. 1924年5月 D. 1925年3月
16.《剑桥中华民国史》记叙:“毛泽东力排众议,说服了这类溃不成军的士兵、矿工和农民组成的部队,撤退到湘赣两省交界的偏僻山区。”这里的“部队”指的是
A. 中国工农红军 B. 工农革命军 C. 国民革命军 D. 人民解放军
17.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人民已经醒来。但,正如鲁迅所说的“生活最痛苦的事,是梦醒了发现无处可走”。下列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革命道路的事件是( )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国民大革命 D. 井冈山革命依据地的打造
18.伴随北伐的顺利进军,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 )
A. 上海 B. 南京 C. 武汉 D. 北京
19.俗话说“相逢一笑泯恩仇”,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合作。首次合作形成的标志是
A.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 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
C.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 黄埔军校的打造
20.长征途中使红军从此跳出了敌人包围圈的是( )
A. 遵义会议 B. 强渡大渡河
C. 巧渡金沙江 D. 飞夺泸定桥
2、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
材料一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同志题诗
(1)诗中“画舫”的所在地是指哪儿?诗中“画舫”由于召开了哪一次要紧会议而闻名
天下?
(2)中共的诞生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二 历史图片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每一幅图片都生动叙述了一段历史。以下图片展示的是中共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重大事件。
(3) 图中的历史事件对中国革命产生什么样的重大影响?
材料三 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中共胸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背负开天辟地的历史重托,高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炬,照亮黑暗的旧中国,点燃新中国黎明的希望。
——摘选自新华网庆祝中共90华诞《伟大经历》开栏语
(4)请综合以上内容,结合所学常识,谈谈你对中共的认识。
22.某校初二班的小明同学办了一期关于“国共初次合作”的板报,其中有一些探究性问题需要你参与其中进行回答。
[成功会议]
[丰硕成就]
国共历史上的首次合作获得了重大的收获,其中最为突出的两项收获,其一是创办了一所新式的军事院校,其二是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地推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进步。
[悲惨结局]
请你结合所学,写出表格中①②的内容。
国共合作成就中提及的“军事院校”和“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分别指什么?请指出获得这两项收获的最重要原因。
图片中的两次反革命政变发生于哪年?国民党右派发动两次反革命政变标志着什么?
通过以上板块,你能得出什么感悟与认识?
23.近代以来,一流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前赴后继地进行探索,结合所学常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各种救国策略。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有过什么样的探索和救国策略?
(2)1921年中共打造,以什么国家的革命道路为蓝本进行探索?
(3)毛泽东在1930年指出:“朱德毛泽东式……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他这一认知的实践基础是什么?在此基础上,中共人最后开创了一条什么样的中国革命道路?
(4)中共的探索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遭遇了什么样的紧急挫折?在生死存亡关头,中共独立解决内部军事和组织问题,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不少有益于进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法令。这类法令对资产阶级的利益表现了热忱关切的态度,对地主阶级利益没根本的触动,对广大农民的需要缺少任何积极的反映。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第三次修订本
材料2、日本投降后不久,内战爆发。国民党处于劣势。得不到控制的通货膨胀、食物短缺与官员腐败使得国民党不能人心,并且摧毁了军队的士气。尽管国民党从美国得到军火,但同组织好并取得广大农民支持的共产党相比,它仍不可以获得军事优势。1948年,战争的天平倒向共产党。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北京,同年十月毛泽东宣布中国成立。12月,蒋介石和他的追随者们逃往台湾岛。
——英·亚历克斯·沃尔夫《世界简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京临时政府主要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
(2)依据材料二,总结南京国民政府在内战中失败的自己缘由。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南京临时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短期消亡的一同缘由。
25.长征是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史诗,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工农红军长征展开“主题学习活动”。
(1)依据上题,剖析红军长征过程中克服了那几个方面的困难?
(2)红军长征途经了很多地址,还在一个地方召开了长征途中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请问:会议的名字是什么?它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3)请联系自己,谈谈如何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给大家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答案分析
1.【答案】D
【分析】结合所学常识可知,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虎门是广东。故A大概发生,不符合题意;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孙中山参加了国名党“一大”。故B大概发生,不符合题意;周恩来曾担任广州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故C大概发生,不符合题意;叶挺指挥的贺胜桥战役发生在湖北,与广东无关。故D不可能发生,符合题意。故选D。
2.【答案】A
【分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孙传芳和吴佩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但没消灭张作霖的主力,所以B项说法是不对的,排除;军阀是封建地方割据,张作霖没被消灭,况且有日本人支持他,当然谈不上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C排除;北伐战争后,还有不少地方割据,并未完成全国的统一,D排除。故选A。
3.【答案】B
【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26年7月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北伐战争开始,因为国共两党齐心协力,北伐战争获得巨大成功;在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失败了。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4.【答案】D
【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红四军在福建龙岩上杭县古田召开的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因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史称“古田会议”,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在我党我军建设史上起了要紧用途,ABC三项的内容是正确的;南昌起义是人民军队打造的标志,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5.【答案】C
【分析】1935年,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故选C。
6.【答案】D
【分析】大家通过学过的常识了解:1924年5 月,黄埔军校成立。孙中山任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很多军事政治人才,为打造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故答案选D。
7.【答案】D
【分析】联系史实可知,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实力,不能不进行策略转移,所以答案为D。
8.【答案】C
【分析】日出东方:指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共诞生;星火燎原:指井冈山依据地的开辟(开辟了打造农村革命依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中国革命史上具备决定意义的新起点);力挽狂澜:指遵义会议;灯塔引导:中共七大;进京赶考:指为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所以答案选C。
9.【答案】B
【分析】依据所学常识,1927年,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后来因为城市里敌人的力量过于强大,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向井冈山进军,打造了中国第一个工农革命依据地——井冈山革命依据地。后来进行了井冈山会师,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B正确。
10.【答案】B
【分析】结合所学常识可知,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当即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依据地-井冈山依据地。井冈山革命依据地的开辟,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开始。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是南昌起义;选项C不符合史实;选项D是平型关大捷,所以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答案】C
【分析】依据所学常识可知,1929年12月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的古田会议,认真汇总了南昌起义以来建军建党的经验,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党”的建党建军原则,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核心内容是党指挥枪,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C项符合题意。A项中共三大上决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打造国民革命统一战线;B项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上确定了拓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总方针,把发动秋收起义作为最主要任务;D项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C。
12.【答案】B
【分析】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故选B。
13.【答案】A
【分析】依据所学常识: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项符合题意,故选A。
14.【答案】D
【分析】依据已学常识可知,在秋收起义中,我军损失紧急,毛泽东正确剖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依据地——井冈山革命依据地,故选D。
15.【答案】C
【分析】国共两党合作成立黄埔军校的时间是1924年5月,故选C。
16.【答案】B
【分析】依据所学常识可知,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当机立断,带领中国工农红军向农村进军,在湘赣两省交界的井冈山打造了第一个农村革命依据地,井冈山革命依据地。A项是在1928年井冈山会师后组建的军队;C项是国共首次合作时期的军队;D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军队。故选B。
17.【答案】D
【分析】题干提供了重点信息有“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民指明了革命道路”,本题可以使用排除法,“20世纪20 年代”剖析,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5年,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时间上不符合,排除选项A和选项B,国民大革命是国共两党合作,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失败,中共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后,打造了井冈山革命依据地。所以答案选D。
18.【答案】C
【分析】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故选C。
19.【答案】A
【分析】1924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首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讲解,把旧三民主义进步为新三民主义,在事实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中国国民党首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首次合作的正式形成。BCD发生在国民党一大召开之后,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答案】C
【分析】长征途中使红军从此跳出了敌人包围圈的是巧渡金沙江,故选C。
21.【答案】(1)浙江嘉兴南湖。 “中共”一大。
(2)中共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共,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任答两点即可)
(3)打造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依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4)中共一直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共勇于克服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断走向成熟;只有中共才能救中国,才能进步中国。(任答其中一点即可)。
【分析】(1)诗中“画舫”由于召开了中共一大而闻名天下。其召开的时间是1921年7月23日,地址在上海,因地址暴露,会议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画舫上继续进行。
(2)历史意义:中共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共,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图中的历史事件“开辟井冈山革命依据地”对中国革命的历史影响是:井冈山革命依据地的打造,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策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认识:中共一直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共勇于克服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断走向成熟;只有中共才能救中国,才能进步中国等。
22.【答案】(1)①1924年;②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打造。
(2)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打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3)1927年。标志着首次国共合作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
(4)国共两党在肯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达成合作,但因为两党的阶级利益不同,不可以长久合作;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害;目前的形势下国共两党应第三合作,早日达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分析】(1)依据所学可知,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是1924年,此次会议的召开是国共两党达成首次合作的标志,由于国民党一大的的内容为达成国共合作提供了条件,国共合作的意义在于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打造。
(2)依据所学可知,国共首次合作期间的成就之一是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这是一所培养革命力量的军事院校;“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指的是1926年开始的旨在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的北伐战争。
(3)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可知,图中的时间均发生于1927年,分别由蒋介石和汪精卫叛变革命而发动的政变和叛变革命的行为。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蒋、汪的叛变革命致使国民大革命失败,国共首次合作破裂。
(4)从两党合作是什么原因来看,国共两党在肯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达成合作;从两党性质上看,但因为两党的阶级利益不同,不可以长久合作;从合作与分裂的利弊上看,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从目前形势看,目前的形势下国共两党应第三合作,早日达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23.【答案】(1)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
(2)苏俄。
(3)打造井冈山革命依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工农武装割据)。
(4)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被迫推行策略转移或长征;遵义会议。
【分析】(1)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派是封建地主阶级。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了戊戌变法,他们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1911年孙中山等人领导了辛亥革命。孙中山代表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
(2)10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新的民族解放道路。俄国10月革命后,称苏俄。
(3)1927年中共发动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和中共创建人民军队,打造了农村革命依据地。井冈山革命依据地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依据地,将来形成燎原之势。所以毛泽东这一认知的实践基础是打造井冈山革命依据地。
(4)依据所学常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中期,因为博古等人的错误领导致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策略转移。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4.【答案】(1)资产阶级。
(2)经济困难;政治腐败;丧失民心;军队士气低落。
(3)未能获得广大农民支持。
【分析】本题考查了南京临时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及其影响,从材料中可知,两个时期的南京政府都没非常不错地照顾到农民的利益,因此没得到农民的支持与拥护,最后没摆脱失败的命。
25.【答案】(1)红军长征过程中克服的困难包含:军事: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自然:恶劣的自然环境等等。
(2)召开了长征途中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的召开,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作为初中生,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给大家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就要从小刻苦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发扬爱国主义。
【分析】(1)依据所学常识可知,红军长征过程中克服的困难包含:军事: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自然:恶劣的自然环境等等。
(2)红军长征途经了很多地址,还在一个地方召开了长征途中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的召开,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作为初中生,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给大家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就要从小刻苦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发扬爱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