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小老师 转载自公众号:成长树
在学校门口听到几个接孩子的父母在聊天:
一位父母说:一年级孩子基本不需要管,随意学,都会掌握。
另一位说:对对对,大家家孩子刚上小学二年级,他们小学一年级期末考试,一个班双百的几乎要占一半以上,差点的也能考到95,你说,差别能有多大!
还有一位说:嗯,一小学二年级根本就拉不开差距,所以,别太在乎孩子成绩,等小学三年级将来再抓也不迟。
看着他们兴致盎然、言之凿凿的样子,我非常想上前去摇醒她们:真相不是如此的!
不了解这类父母所说的差距是什么?假如说是分数上的差距,确实拉不开。小学一小学二年级所学的要点是小学学习中最少的、分量最轻的,孩子不需要费特别大的力气就能掌握。在不满60分钟的时间里完成一张不难的卷子,获得一个还可以的分数,对不少学生来讲确实不是难事。
但,差距岂是试题上的数字就能全部展示出来的?
一学神过去说过,你考99是由于你的能力只能考到99。我考100是由于卷子最高分只有100。这就是差距。
特别赞成一句话:“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教育不是一个短视的行为,而是要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不注意抓孩子一小学二年级的学习,带来的坏处不是立竿见影的,所以,不少父母误以为差距拉不开,却不知,差距已拉开,隐患已埋下,只不过你还未曾注意。
差距差在学习习惯
美国西点军校有一句名言就是:“态度决定所有。”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孩子的成绩并不可以说明什么,但在这时,孩子的学习习惯却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不难发现,一个学习习惯端正的人,总是学什么都能学的比其他人快、比其他人好,比其他人牢。
父母“孩子随意学学就会,不需要太努力”的想法,一定会干扰到孩子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积极主动的还是消极被动的,是认真努力的还是敷衍应对的?在上学初始就树立的学习习惯,会严重干扰孩子以后的学习乃至生活。
开始上学是随意学学学习习惯的孩子,在小学三年级及将来要点更多更难的时候会自动转化成认真学学吗?不需要考虑,诸位父母也能了解答案是相反的。
所以一上学就要让孩子端正学习习惯,让孩子了解学习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竭尽全力的事,而不是仅仅由于能否考到高分,选择随意学学还是好好学习。
一小学二年级要点比较少,学起来比较简单,所以有精力的孩子课外时间可以不需要花特别多的功夫在学习上,多进步些其他兴趣。但学习习惯需要端正,不可以随意学学。
差距差在学习态度
作为学习生涯的起点,小学一小学二年级是孩子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也是形成好学习态度的要紧阶段。
即便一小学二年级成绩拉不开差距,盯得紧的孩子和父母觉得随意学学的孩子差距在学习态度方面也已经悄悄拉开。
成长是一个缓慢而又有序的过程,习惯更不是一天两天培养的。刚上学的孩子还是一张白纸,假如不注意好习惯的培养,可能就会慢慢培养不少不好的习惯,这类可能对以后的学习起到重大的影响。
假如父母此时盯紧一些,把习惯培养好,将来就轻松了。
假如父母此时偷懒,以后需要数倍的精力来弥补、修正、偿还。
所以此时父母要看重,帮助孩子培养好的学习态度。如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和独立阅读考虑的习惯等等。
学习态度培养的好与否,非常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小学三年级成绩调整和分流的结果。
差距差在学习技巧、思维方法
达尔文说过:“所有常识中最有价值的是关于办法的常识。”
举例,小学一年级简单的24-8=?这类的题目,课堂上老师会给学生教三种不一样的计算考虑办法,凑十法、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
好好学习的孩子看到这种题目脑子里会浮现出这三种不一样的办法,选择一种最快捷的做出了答案16;另一种孩子虽然也能写出答案是16,但使用的却是掰手指的算法。
在答案上看不出来差距,但你能说思维方法的差距没有吗?
学习是个按部就班的过程,每一学期的课程都是在为更高年级的学习打基础,假如基础不牢,又怎能在你想追的时候追上去?
到了高年级,想弥补学习上的差距会有不少学生和父母看上去心有余而力不足,惶惶然。
所以,与其让孩子在高年级时感慨,由于过去的遗憾拖累了我们的目前和将来,不如从刚开始上学就认真对待。
有一句非常霸道的诗“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在小学一小学二年级,帮助孩子树立端正的学习习惯、培养好的学习态度、学会有效的学习技巧,就是培养金鳞的过程。只有在一小学二年级打好基础,在以后学习的转折期,才会展示出综合能力上的优越性,表现突出。
扫描上方微信二维码,关注阳光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