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雨霏 来源 | 公众号“成长树”
不久前在新京报微博,看到呼吸疾病界权威,钟南山院士的一个演讲,演讲中提到了一组叫人心惊的数据:
“90%白血病患儿家里曾进行过豪华装修,每年210万儿童死于豪华装修;80%的家装甲醛超标;70%孕妇流产和环境污染有关……”
由于家近期新买的房屋,正好要装修,所以转发了这条微博,并且表示要使用好材料,多空置几个月才能安心。
没想到收到了一条评论:“可以装修好了租出去啊,等其他人把味道散差不多,你再入住。”
评论的,是一个目前才小学五年级的孩子。
已经淡忘是如何互加好友的,平常互动极少,基本是点赞之交。只不过了解孩子字写的很好,成绩也还算好。
但这条评论,和评论背后这种“聪明”,叫人感觉十分不安。
私聊里问她,假如把房屋租给其他人?其他人甲醛中毒了如何解决?
孩子跟我说,她家有套房屋就是如此的,母亲担忧装修风险,就把房屋租给了另外的一个三口之家。新装修的房屋,价格比周围类似的房屋还实惠几百块,并且整租一年。租客高兴得不了,还连连道谢呢……
知道了这类事,才了解孩子为什么会给我支出如此一招。
或许在她看来,是对朋友的一番好心出主意。但从长远来看,如此的“聪明”实在不是什么好事情。
聪明是可贵的
但聪明也有首要条件
大学的时候,同系的一位L学长非常出名。
每次跟上一届的学长学姐们聊天,提起这位学长,大伙都是轻蔑一笑,然后给聊起一些这位L学长的“轶事”。
比如:L大一期末的时候,跟同学们说,自己可以帮同学们整理一份每个科目的重点。
由于平常L常常围着老师帮忙,跟老师关系非常不错,所以同学们对他收拾的重点都比较信赖,从学霸到学渣,班级人手一份。并且对他充满感激。
考试之后同学们才发现,L的重点漏掉了不少内容。但L自己总成绩排在了全班第一位,也就是说L几乎筹备了所有些重点。
大伙才了解,L之所以表现出助人为乐的样子,只不过为了扰乱其他同学们的复习,确保自己拿到一等奖学金而已。
类似的故事还有,:一位老师跟L说有个实习的机会,让L公告班级有兴趣的同学去面试,结果L大家都没告诉,自己一个人叫了几位外校外系的老乡去面试,以确保自己被录取。
L和另两位同学一同做了一个项目,本来讲三个人一同署名,但最后递交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做了署名。
经过了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全班都对L维持了距离。据一位熟知的学长说,毕业之后班级拉了一个微信群,但所有人都非常默契的没把L拉进去。
其实,咱们中国人做事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所谓的人和,就是人心所向,上下团结。而这部分,就需要当事人本身是一个心智上的强者,除去需要他是一个聪明人,也需要他是一个善良的、可信任的人。
脱离了善良的聪明,虽然能投机一时,但终究有一天,会自食恶果,把此前所有些苦心经营都毁于自己之手。
比笨孩子更可怕的
是不择方法的孩子
之前看北大钱理群教授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了一个词,叫“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钱教授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学生上他的课,一直坐在第一排认真听讲,并且非常礼貌的对他点头微笑。
对于一位老师来讲,学生的积极配合,给老师积极的反馈,是对他最大的一定,所以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位学生,并且对他颇有好感。
下课后,这位学生跟钱教授说,你的课讲的真好。不同于普通的客套和追捧,这位学生把他讲的到底哪儿好说得头头是道,让钱教授听了很感动。
这样的状况持续了三次,钱老师对他的好感也与日俱增。
第四次讲课结束时,这位学生对老师说:“钱先生,我要到美国去留学,请你给我写推荐书。”
钱教授欣然赞同。但写完信之后,这位学生在没出现过。
事情一清二楚,这位学生之前的种种对老师的敬仰,对学术的兴趣,对别人的彬彬有礼,全都是一种表演,也是一种投资。目的达到之后,就立刻遗弃了事情借助价值的人。
目前的孩子好像比以往的任何一代孩子都要更聪明。有的孩子说话之老道,眼光之功利,连不少大人都要感叹自愧不如。
可是这类是大家想要教育出来的孩子吗?大家教会他们学会扎实的常识,学会好的答卷方法,难道就是为了让他们更好的察言观色,借助别人的信赖、常识漏洞、借助体制规范的漏洞,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
当如此的孩子,通过各种明里暗里的方法进入到社会的每个层面,开始去学会权力,开始去教会别人,他们所导致的害处,肯定比一个踏踏实实,但不够圆融老练的“笨”孩子大得多。
能力不够可以通过历训练得,品质不好却很难担当大任。
品质是如何
生活就会如何
有位教育专家说“大家留给哪种世界给后代,重点取决于大家留哪种后代给世界”。确实是如此。教育中有不少事情,比让孩子“聪明”更要紧。
☞教会他关心别人,要他善良
善良这个词现在一直被跟软弱混淆。但其实善良是开心的基础。了解关心别人的人,才是真的的高情商。
当孩子在球场上,了解要团队协作,可以熟练的把球传给队友;当孩子在自己非常烦躁的时候,还了解要尊重别人,能好的态度跟周围人讲话;当孩子面对需要帮助的弱者,了解不可以冷眼旁观,去想方法提供帮助。如此的孩子,将来还有哪些可担忧的呢?
或许真的有“人之初,性本善”,但善良和关爱别人也需要爸爸妈妈的呵护和持续的训练。善良的孩子或许会吃亏,但也必会得福报。
☞教会他了解感恩,要他明理
我的一位朋友是一名儿科大夫,他说过一件特别暖心的事儿。
几年前有个小病人病情非常紧急,他守了两三天给缓和过来了。之后病人家属和小病人每次见到他都是千恩万谢。后来孩子出院,他每年都收到病人家属寄到医院的两只土鸡,还有小病人写的感谢卡片。
对于一个孩子,最好的教育不就是如此吗?诚心诚意的感谢帮助过我们的人,永远在心里存着一份对别人的念想,永远记住这个世界对我们的温暖和善意。
可以说教会了孩子感恩,他的生活基本也就坏不到哪儿去。
☞教会他承担责任,要他坚毅
看到一篇文章说,在日本的校园里面,有孩子看到地上有垃圾而没准时捡起来,面对老师的询问,假如孩子辩白说“不是我扔的”,或者说“没看到”而替自己开脱“清白”的话,将会遭到愈加严厉的惩罚。
由于校方觉得:垃圾在你附近,你就有责任将它捡起来。正确的做法是:赶快将它捡起来,并道歉说:“对不起,这是我的责任。”
不了解是不是真的是如此,不过有一件事可以一定,那就是勇于承担责任,肯定是在社会上立足的要紧品质。
有的小聪明的人,一直会知难而退,会把责任重大但麻烦的事情想方法推脱给别人。自己做容易出成绩的事情。
只有大智慧的人,才会真的的去面对困难,从中持续的吸取经验,尝试办法,去主动承担起责任,成为团队的有力支撑。也只有如此的人,才能取得家庭、集体的信赖。
所有爸爸妈妈都期望可以直接帮孩子规划一个安稳的将来,但对于孩子生活可能遇见的机会和挑战,大家没办法预测,所以也没有办法。
大家能做的,就是趁着目前时间尚早,培养好孩子面对将来的心态和能力。大家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教会他什么样的品质,他就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扫描上方微信二维码,关注阳光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