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2021年上海青浦区毓秀中学初中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日期:2025-05-21     来源:www.aftwlw.com    浏览:329    
文章简介:上海青浦区毓秀中学初中三年级上学期 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相对原子水平:H-1  C-12  O-16  Ca-40   1、选择题(共20分) 1、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镁 mg      B、铜 CU      C、...

上海青浦区毓秀中学初中三年级上学期

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相对原子水平:H-1  C-12  O-16  Ca-40

 

1、选择题(共20分)

1、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镁 mg      B、铜 CU      C、铝 Cl      D、银 Ag

2、平时生活常接触到“高钙牛奶”、“含氟牙膏”等用品,这里的钙、氟一般指的是

A、单质      B、原子      C、分子      D、元素

3、MnO2中锰的化合价是

A、-4      B、-2      C、+2      D、+4

4、如图为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c”代表的是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D、稀少气体

5、化学与大家的生活息息有关,垃圾分类我先行。以下垃圾分类错误的是

 

6、下列物质是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      B、食盐水      C、汽水      D、冰水混合物

7、有关物质性质和作用与功效说法错误的是

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

B、生石灰能吸收水分,可作干燥剂

C、稀少气体通电后发出有色光,可作霓虹灯

D、氧气具备助燃性,可作燃料

8、是氧化物的是

    A、氯酸钾      B、空气      C、液氧      D、水

9、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A、木炭      B、铁丝      C、镁带      D、硫粉

10、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氧气

11、能表示两个分子的是

A、2H      B、2CO2      C、2SO4      D、SO2

12、图示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取用液体         B、滴加液体      C、量筒读数        D、加热液体

13、某同学书写的试剂标签如下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A、                  B、                  C、                D、

14、空气中既以游离态又以化合态存在的元素是

A、碳      B、氧      C、氮      D、氦

15、下列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      B、 

C、CaO+H2O=Ca2              D、 

16、有关Ca2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俗称生石灰         B、其水溶液可检验二氧化碳

C、摩尔水平为74      D、不含原子团

17、对分子、原子的表述错误的是

A、原子、分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氮分子是维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C、分子之间有间隔,而原子之间没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

18、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参加反应的有三种原子

C、反应有单质生成

D、参加反映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任何物质都约含6.02×1023个分子

B、18g H2O中含有1mol氢分子

C、O2的式量为32g

D、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

20、关于化学反应的理解错误的是

    A、这个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B、碳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

C、每1mol碳和1mol O2点然后反应生成1mol CO2

D、每1g碳和1g氧气反应生成2g CO2

 

2、填空题(共20分)

21、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国内的化学工业得到长足进步。

①积极开发燃料酒精等石油商品,酒精(C2H5OH)由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酒精燃烧是__________变化,酒精的摩尔水平是__________,其中碳氢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②光伏商品遍及全球。生产中涉及反应:。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1mol SiO2中约含__________个Si原子。

22、进行粗盐提纯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操作A、B、C依次为__________。

            

                        I               II             III

②三个操作中都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这种仪器在操作B中所起有哪些用途是__________。

③操作B是出去固体混合物中                 的办法。

④最后称得精盐水平偏低,则可能是什么原因有                 

    A、过滤时滤纸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盐时,加的水不足

D、过滤时含有泥沙的混合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23、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有以下四个步骤。请回答:

 

①在D操作中,可以察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若将木炭改为铁丝在C中燃烧时,瓶底应放一些__________,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

24、小刚借助右图为反应容器,研究“化学变化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水平关系”。

①锥形瓶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

②要完成这个研究,还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__。

③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__________。

a、原子类型      b、原子数目      c、分子类型      

d、分子数目      e、元素类型      f、物质类型

 

3、简答卷(共20分)

25、请依据装置回答。

        

      A                 B           C      D           E

①写出编号为“a”、“b”的仪器名字:a__________;b__________。

②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一瓶氧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选择该组装置是什么原因___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有哪些用途是__________。

③用排水法采集氧气时,依次察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若发现用排水法采集到的气体不纯,其缘由可能是__________,集满氧气后应先__________。

    a、先熄灭酒精灯,再撤离水中导管

    b、先撤离水中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④0.2mol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完全分解生成氧气__________mol(依据化学方程式列示计算)。

 

 

 

 

 

 

26、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①甲组同学使用教程中的实验装置(见图I)进行实验,为了确保实验陈公公,应该在装药品前先__________。实验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察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②乙组同学对图I装置进行了大胆改进(见图II),使用溶剂为30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进行实验,成效好。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i 将足量红磷装入试管中,将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II中所示的连接方法固定好,再将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ii 点燃酒精灯。

iii 车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iv 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③图II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________mL刻度处才停止。若上述步骤iii中,未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其他步骤不变,则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的活塞将先向__________移动,后向__________移动,最后活塞停在2mL刻度处。

④对照图I实验,你觉得图II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D

C

B

D

D

D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B

B

C

B

C

B

D

D

 

2、填空题

21、①3;  化学;  46g/mol;  1:3;

②CO;  6.02×1023

22、①II、III、I;

②玻璃棒;  导流

③难溶于水的物质

④BC

23、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2+CO2=CaCO3↓+H2O

②水或细沙;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很多热,生成黑色固体

24、①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②电子天平

③abe

 

3、简答卷

25、①试管;  酒精灯

②AE或AC;  反应物为固体和固体,且需要加热,O2难溶于水或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催化用途

③bac;  刚开始就采集气体(或开始时,集气瓶未装满水)

④0.3mol

26、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生成很多白烟,放出很多热;  ;  水倒流入集气瓶中,上升至约1处;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③8;  右;  左

④操作方便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