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现代文阅读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送年糕 李德霞
一大早,天空就飘起了细碎雪花。
今天是腊月二十八,也是娘做年糕的日子。
这天,我是不会外出玩的,尽管二唤趴我家院墙上喊我几次了,可我就是不挪窝。我爱吃现炸出锅的年糕,黄灿灿淌着油,皮子脆脆的,咬一口,“咔嚓咔嚓”响,那个香啊……我不外出的另一个缘由,是我得看着娘,预防她给干外婆送年糕。
干外婆是个要饭的,六十来岁,弓腰缩背,长期在大家这一带乞讨。她携带一只豁了边儿的破碗、一根磨得乌黑油亮的打狗棍,晃晃悠悠来,晃晃悠悠去。今年冬季雪大,天气又冷,干外婆干脆就住在大家村后面的破庙里……娘什么时认她做的干娘,我不了解。但我了解,娘时常偷偷摸摸给干外婆送吃的,一块玉米饼、一罐小米粥,哼,都送。
昨天晚上,娘从下房里端回了一盆糕面,我就了解,娘又该做年糕了。我悄悄对爹说:“爹你信不信,明天,我娘一准会给干外婆送年糕的。”爹不吭声,只管一口接一口地抽旱烟。我又说:“凭什么给她送?又不是我亲外婆……爹你得拦着她。”爹嘿嘿一笑,拿烟袋锅轻轻敲了一下我的头说:“你都六岁了,要拦,你一个人拦。”
爹是村里的支书,忙,一大早就踩着积雪外出了。我记得,爹临外出时,意味深长地冲我笑了一下。我当然了解,爹这一笑是什么意思。
第一锅年糕炸出来,我便迫不及待地往碗里装了一个,然后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惹得娘笑弯了腰:“没人跟你抢,别烫着……我家儿子猪年出生的……”
三个年糕下肚,我就打起了响亮的饱嗝儿。这个时候,炸完年糕的娘对我说:“年糕也吃了,还不出去找二唤玩?”
娘的心思我了解,我抹抹嘴巴说:“才不呢。我爹说了,让我看着你,不叫你给干外婆送年糕……”
娘说:“你爹真这么说的?”
我说:“就这么说的。”
娘扑哧一笑:“我咋没听到?”
我脖子一梗:“那是你耳背。”
娘懒得理我,装了七八个年糕,拿笼布包了,往竹篮里一塞,提着要外出。我抢先一步堵在门口,两手把着门框说:“不准你给干外婆送年糕!”
“大人的事,要你小屁孩儿管?一边去!”
我想,我是拦不住娘了。我眨巴眨巴眼说:“那你……给我五分钱,买糖吃。”
娘破天荒地没难为我,爽快地给了我五分钱。我攥着钱要走,看见娘跟在我后头,便大人似的说:“走大路就不怕被爹撞见?真是个傻娘!”
娘咯咯一笑,转身从后门的小路走了。
大朵大朵的雪花,还在不紧不慢地飘……
等我买糖回来,娘送年糕也回来了。看娘一脸失落的样子,我就了解,娘没把年糕送出去。
我剥块糖丢嘴里,吸溜着说:“干外婆……不在庙里?”
娘不理我,绷着个脸,挎着竹篮进了院。娘正要开门,爹闪身从屋里出来,门神似的堵在门口。
爹看着娘,笑一下,再笑一下,笑得娘慌了手脚。娘说:“老四你笑什么?我不就给干娘送了几个年糕吗?”
“你呢?”爹问我,吓得我刺溜把一颗糖囫囵吞进了肚子里。
“年糕送出去啦?”爹盯着娘,仍在笑。
娘忽然变了脸:“明知没送出去,你还问?老四,我问你,干娘是你撵走的吧?她住破庙里,碍你什么事了?”
爹说:“我是支书,村里的事儿就归我管,大事、小事,我都管。”
娘呸口唾沫:“不就是个破支书吗?管得也太宽了……大春节的,你到底把她撵什么地方啦?”
爹还在笑,转身一把推开了屋门。
娘抻脖子一看,张开的嘴像洞开的门,眼泪紧跟着就淌下来。
──屋里,暖烘烘的炕头上,坐着笑眯眯的干外婆……
雪花那个飘……
(原载2017年第4期《百花园》,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的剖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故事,看上去真实可信,“爹”“娘”的性格特点也因“我”的存在而愈加鲜明。
B.小说用干外婆“长期在大家这一带乞讨”表现了“大家”那里不富裕但有同情心、能接济弱者的民风。
C.小说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我”的聪明机灵,对“爹”意味深长的笑能充分领悟并忠实地实行他的意图。
D.小说擅长用语言、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爹”的形象就是在与“我”、“娘”的对话中,渐渐凸显出来的。
2.结合作品,请简要剖析“娘”这一人物形象。(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建议把本文的标题改为《雪花那个飘》,你觉得合理吗?为何?(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1、
【本报北京2月14日电(记者李韵)】近日,文化部在其官方网站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状况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实状况喜忧参半。
201 1年6月1日,《非遗法》正式推行。为学会法律推行五年来的落实状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拓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状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状况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有24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的地方性法规共72部。其中,17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推行后拟定的。但,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北京、天津、内蒙古自治区、吉林、海南、四川、青海7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颁布,立法工作亟待推进。
评估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731万元,有10省(市)累计投入5000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依旧难以满足实质工作的需要,各省常见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截至2016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4928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越70周岁的已达50%以上,拓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火烧眉毛。有的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没办法完全展示技艺。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重压,有些传承人待遇因此遭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情况。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2月15日第9版)
材料2、
“大家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塑造和经营,期望可以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防止由于入不敷出、生活很难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会增多,但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同意度还有待提升,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己的坚持与革新,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
(摘编自《大众日报》2017年2月15日19版《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
材料3、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形象地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只须出色传统文化可以借鉴现代模式,激起出大家的兴趣,就能塑造成现代时髦,就能成为网络红人,就能非常不错地图粉。大家应该做好非遗+网络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魔力在网络靓丽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可以使用动画开发、趣味常识比拼、全国非遗常识接龙等方法,非遗在网络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
摘编自南方网《落实“非遗法”还需做加法》,2017年2月16日)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显示,《非遗法》推行后,多省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这是可喜的现象。
B. 材料二觉得,非遗传承人面临人不敷出、生活很难为继的窘境是大众不同意传统文化导致的。
C. 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就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现代时髦,成为网络红人。
D. 三则材料表明,非遗保护需要非遗传承人有革新能力,更需要他们有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精神。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剖析,较为适当的两项是( )( )(5分)
A. 材料一提出了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失传等问题,旨在引起地方政府对非遗保护的看重。
B. 材料二一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批评了大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看重。
C. 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2、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D.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非常规范,语言朴实通俗,三者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
E. 三家媒体都关注非遗保护这一文化热门,与国家看重传承进步出色传统文化一致,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6.怎么样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怎么看。(4分)
二.古时候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姚天福,字君祥,绛州人。父居实,避兵徙雁门。天福幼读《春秋》,通大义。及长,以材辟怀仁丞。至元五年,诏立御史台,以天福为架阁管勾,寻拜监察御史。每廷折权臣,帝嘉其直,赐名巴儿思,谓其不畏强悍,犹虎也。仍厚赐以旌其忠。天福曰:“臣职居抨弹,惟负爵禄是惧,敢贪厚赏,以重臣罪?”__________医生骇然曰:“微公言,几失之。”夜入帝卧内,奏其言,帝大悟,诏复立之。权臣不悦,左迁天福朝列医生、衡州路同知,不就,起为河东道提刑按察副使。时北鄙兵兴,转输烦急,河东民苦徭役。__________十六年,江南既平,授嘉议医生、淮西道按察使。淮甸当兵冲,将吏有豪猾为民害者,悉铲除之,民大悦。转湖北道按察使,发省臣赃事数十以闻。帝以其尝有勋劳,特原之,而流其党与,州郡称治。二十年,迁山北道按察使,其民鲜知稼穑,天福教以树艺,皆致蕃富,民为建祠,而刻石以纪之。二十八年,桑哥败,考讯党援,平阳为多,以天福为平阳总管,俾穷治其事。俄拜甘肃行省参知政事,以母老辞。三十一年,授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使,寻除真定路总管。真定驿传之需,多为民害,天福更议措置之方,使不扰民,宪长争之。__________大德二年,授江西行省参政,以疾辞。四年,拜参知政事、大都路总管,兼大兴府尹,畿甸大治。后之尹京者,以天福为称首。六年,以疾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元史 ·姚天福传》)
7.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十二年诏罢/各道按察司/天福白医生玉速帖木儿曰/是司之设/所以广视听/虞很/虑至深远/不但绳有司而已也/
B.十二年/诏罢各道按察司/天福白医生玉速帖木儿曰/是司之设/所以广视听/虞很/虑至深远/不但绳有司而已也/
C.十二年/诏罢各道按察司/天福白医生玉速帖木儿曰/是司之设/所以广视听/虞很虑/至深远/不但绳有司而已也/
D.十二年诏罢/各道按察司/天福白医生玉速帖木儿曰/是司之设/所以广视听/虞很虑/至深远/不但绳有司而已也/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汇的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辟怀仁丞,是科举规范以外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法,由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
B.爵禄,爵位总是就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禄既指官员的等级,也是官员官俸的数额。
C.徭役包含力役 、杂役、军役等,由朝廷免费征调从事劳务活动。
D.建祠总是是为了祭祀先人或纪念伟人名士,有时也为活人修建“生祠”。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姚天福守职尽责,不贪爵禄。他担任监察御史,认真履行监察弹劾职责,忠心耿耿,世祖厚加赏赐,他却表示不敢贪图。
B.姚天福忠君爱国,直言进谏。皇上下诏撤销各道按察司,姚天福觉得该司不只有纠察官吏的职能,要考虑到长远,这个谏议最后被采纳。
C.姚天福屡挫权豪,不畏强悍。他每到一地,就大胆揭发地方大臣贪赃枉法的罪行,同时铲除为害百姓的将吏,从不手软。
D.姚天福兴利除弊,关心百姓。边境战乱,河东百姓苦于徭役,他上奏免除百姓的徭役;百姓不善耕种,便教会他们种植,使百姓富裕。
1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福以反侧为忧,劾执政失计,奏罢其役。
(2)省臣以其事闻,诏从之,颁其制为天下式。
(二)古时候诗歌鉴赏(本题共3小题,25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
夜泊水村
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大息燕然未勒铭①。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②。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注]①大息:叹息。②泣新亭:晋南渡后,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 ,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勠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适合的两项是 ( )( ) (5分)
A.诗的第一句诗人用腰间羽箭来自比,展示出诗人虽遭弃置但仍雄姿英发的形象。
B.诗人以“燕然未勒”之语抒发了自己没办法像古时候英雄人物般建功立业的叹息。
C.诗人觉得自己年龄虽老,但依旧可以横渡大漠,奋战沙场,志气不让少年。
D.第四句中诗人讽刺朝中大臣只知悲叹河山易主,作新亭之泣,却不愿北伐。
E.尾联诗人回笔写自己闲泊水村的寂寥景象,点出了诗人内心深深的悲凉和绝望。
12.本诗颈联表达了诗人哪种感情?请加以剖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古诗文默写(共14分,每空一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长恨歌》)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长恨歌》)
(3).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
(4).三顾频烦天下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5).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7).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 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能高兴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9).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祭十二郎文》)
(10).以地事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火不灭.
(11).忧劳可以兴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伶官传序》)
(1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伶官传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用法,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毋庸置疑,“大国工匠”是各范围的佼佼者,他们专业技术过硬,做事情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有着大家普通人没办法企及的境界。
②新年期间,伴随很多外来务工职员返乡,一些大城市十室九空,进入“空城模式”:马路空荡、路人零星、商铺紧锁……
③职业选择终归是个人的事,每一个人都得为我们的选择承担快乐或者痛苦,旁观者实在不必对那些追求编制、希求稳定工作的青年痛心疾首。
④近年来,以当庭举证、质证、认证为中心的审判方法改革持续推进,基层法官的任免更需要坚持举直措枉,只有如此,才能巩固改革的成就。
⑤将来五年,中华民族将穿越萦绕千年的小康梦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一幅亿万人民勠力同心决胜全方位小康的壮观秀丽图景马上展开。
⑥一些地方的基层干部自以为“天高皇帝远”,没人管得到自己,对待群众态度蛮横,甚嚣尘上,紧急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A.①④⑥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②③⑤
15.下列各句中,没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奥斯卡金像奖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旨在为了鼓励出色电影的创作与进步,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享有盛誉。
B.日前,工信部发出公告,移动终端经营商要本着“哪个拥有哪个管理”的原则,对微视频、微记录、微电影等视听节目推进先验后播的管控规范。
C.云数据在给各范围、各行业带来颠覆性变化的同时,也深刻改变了大家认识世界的思维办法,提高了大家改造世界的能力,成为促进国家治理变革的基础性力量。
D.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了缓解日益紧急的城市交通拥堵情况,在借鉴西方城市规划经验的基础上,城市封闭住宅小区的内部道路被需要逐步对外开放。
16.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汇,最适合的一组是( )(3分)
法治国并不是全有或全无的问题,而是一个程度多少的问题。__①_法治国并不是一个过程,而是一种状况。__②__,法治国的落实却可以一层一层地逐步达成。__③__在西方世界,法治国的各要点__④__并不是自始就全部齐备。__⑤__很多国家也是经过痛苦的反复和激烈的斗争才确立了法治国规范,__⑥__直至今,各国达成的法治国水准也参差不齐。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由于 | 所以 | 虽然 | 却 | 甚至 | ∕ |
B | 假如 | 那样 | ∕ | 尚且 | 诚然 | 因此 |
C | ∕ | 但 | 既然 | 都 | 尽管 | 但 |
D | 虽然 | 不过 | 即便 | 也 | ∕ | 而且 |
1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适合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低于15个字。
__________,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__________;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给人类自己带来无尽的伤害。正由于这样,大家既要享用网络,也要治理网络。互联网安全与规范本明的互联网环境,则是网友需要遵守的底线。当然,任何文明规范的治理,都需要法律提供相应的规范保障。只有当法律不断健全,依法治网有了更科学的依据,网民利益才能更有保障,__________。
18.高考考试成绩揭晓,同学们围坐在一块围绕怎么样填报志愿展开讨论。(5分)
甲说:“生物工程类专业以后可能难就业,填报需小心。”
乙说:“我报的是医学专业,如此就肯定能达成我当大夫的梦想。”
丙说:“专业没好坏之分,只有热冷之分,哪个了解大学毕业之后什么会更好?”
丁说:“我报的都是财经类专业,角逐激烈,如果没被录取,我就没前途了。”
以上四位同学中有两位同学的判断存在问题,请找到并说明缘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
19.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需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日前,一条“某市出现女人专用停车位”的消息热传于微信朋友圈:某市一条商业街的出口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停车位,它比标准停车位更宽,周围没障碍物,还用粉色颜料标出“女性专用停车位”的字样。消息传出后,引发了网友们对这种做法是“歧视”还是“关爱”的激烈争论。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样的考虑和认识?需要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能抄袭。
参考答案
(一)1.答案C (分析 从全文看,“爹不吭声,只管一口接一口地抽旱烟”,表明他已经在严肃地考虑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安排“干外婆”春节的问题了;“爹嘿嘿一笑,拿烟袋锅轻轻敲了一下我的头说”这是爸爸了解,“我”年龄太小,还没方法和“我”说了解这其中的大道理,于是和我们的孩子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而“我”却信以为真。)
2.答案:①是一个农村妇女,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怜悯并帮助弱者,行善低调。
②是一个慈爱而幽默的妈妈,对孩子的迁就有分寸。
③做事有主见,执着。牵挂干外婆的处境,不畏严寒去送年糕;敬重老公,因误会也敢理直气壮地质问。
3.答案示例:
合理。①若以“雪花那个飘”为标题,既描写了自然环境,在文中起到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春节前天气寒冷的环境,又为后边“爹”把干外婆接回家春节作了铺垫有哪些用途。
②雪花从“细碎” 到“大朵大朵”,既推进了故事情节的进步,也进一步表现了“娘”不畏严寒为干外婆送年糕执着的性格特点,体现了“娘”对干外婆的深情。
③小说以“雪花那个飘”结尾也暗示了干外婆将会有一个比较幸运的结局。
不合理。①以“送年糕”为标题,可以直接揭示小说就是以“送年糕”为中心事件,有益于拓展故事情节。
②“年糕”作为“娘”感情的载体,以“送年糕”为中心有益于突出人物性格,也有益于表达人物情感。
③以“雪花那个飘”为标题,题目没办法直接体现上述两点有哪些用途。另外,“雪花那个飘”抒情的意味更浓一些,削弱了小说的文体特点。
(二)
4.A。这道题的四个选项均涉及信息真伪问题。B项,材料二说“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同意度还有待提升”,并不是不同意。C项,材料三只不过说借用现代传播方法,而不是说要改变非遗文化的内涵。D项,从材料二可见非遗传承人也需要增加收入,三段材料皆未有要非遗传承人不计报酬之意。BCD均在信息的真伪上做出错误表述,因而只有A项正确。
5.A、E 考试试题剖析:B项:材料二没批评大家的意思。C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较多,材料二和材料三只不过从一个角度探索出路,没给出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法。D项:材料三用了一些互联网语言,如“网络红人”“圈粉”等,不可以说风格与其他二则材料一致。
6.答案要素:①政府推进立法工作,增加保护经费;②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非遗 传承人也要坚守传统文化,并革新传统技术及经营方法;③借用现代传播方法,吸引大众关 注。④需要有更多社会力量投入非遗保护中。(答出一点给1分)
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虽然是谈我们的怎么看,但应该注意从各材料中提取看法进行概括,不要抛离原文原文进行答卷。注意针对材料的重点从政府、职员、途径和社会的角度进行剖析。本题貌似提源于己的看法,事实上概括材料的看法,注意提取各则材料的中心作答。
二.(一)7.B
8.B(汉将来,爵位就不再有行政职能,甚至可以交易。)
9.C
(1)姚天福担忧发生叛乱,弹劾执政者失策,奏请免除百姓的徭役。
(2)行省大臣把这事报告朝廷,朝廷下诏听从他,颁布他的做法为天下的榜样。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姚天福,字君祥,绛州人。父姚居实,避兵乱迁居雁门。天福年幼读《春秋》,通晓大义。等到长大,因有才能被聘为怀仁县丞。至元五年,朝廷下诏设立御史台,任姚天福为架阁管勾,不久拜任监察御史。姚天福常在朝廷上使权臣折服,皇上嘉许他的正直,赐名巴儿思,意思是不畏强悍,像老虎,又大加赏赐以表彰他的忠诚。天福说:“臣处在弹劾人的地方上,唯恐辜负了爵位俸禄,怎敢贪图丰厚的赏赐,来加重臣的罪过呢?”
至元十二年,皇上下诏撤销各道按察司,姚天福向御史医生玉速帖木儿汇报说:“这个司的设立,是用来扩大视听、提防不测的,考虑到长远,不仅仅是纠察有关官吏而已。”医生吃惊地说:“不是你说,几乎误了大事。”连夜进入皇上卧室转奏姚天福的建议,世祖恍然大悟,下诏重新设立。掌权的大臣不开心,贬姚天福为朝列医生、衡山路同知。姚天福不到任,起用为河东道提刑按察副使。当时北部边境战乱兴起,运输频繁急切,河东百姓苦于徭役。姚天福担忧发生叛乱,弹劾掌权者失策,奏请免除百姓的徭役。
至元十六年,江南平定之后,任嘉议医生、淮西道察看使。淮甸地处军事要冲,将吏中有强悍不守法为害百姓的,他全部铲除,百姓特别高兴。转任湖北道按察使,揭发行省大臣贪赃枉法的事情几十件报告朝廷。皇上因行省大臣曾有功劳,特别原谅他,流放他的同党,州郡得到治理。二十年,改任山北道按察使,那里的百姓极少了解耕种,姚天福教他们种植,使百姓富裕起来,百姓为他建祠堂,并刻石来纪念他。
至元二十八年,桑哥垮台,审讯他的党羽,平阳较多,任姚天福为平阳总管,派他彻底处置这件事。不久任甘肃行省参知政事,因妈妈年迈推辞。三十一年,授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使,不久又调任真定路总管。真定驿站的索求,多对百姓构成风险,姚天福重新商议处置的办法,使不骚扰百姓,宪长和他争辩这件事。行省大臣把这事报告朝廷,朝廷下诏听从他,颁布他的做法为天下的榜样。大德二年,授江西行省参政,因病辞官。四年,拜任参知政事、大都路总管兼大兴府尹,京郊大治。后来治理京城的,以姚天福为第一。六年,因病过世,享年七十三岁。
(二)11.AE A项是对第一句的理解。诗的第一句中“久凋零”三字表现了诗人久遭弃置而壮志未酬、功业难成的叹息,而不是描写了雄姿英发的形象。E项是对尾联的理解。此联所写的萧条秋景与上面的慷慨之词非常不相称,本诗是诗人在寂寞境况中发出的不甘寂寞的呼声,“深深的悲凉和绝望”剖析有误,更多的是悲愤和不平。
12.颈联揭示了诗人内心岁月蹉跎与夙愿难偿的矛盾。“一身报国有万死”,“一”与“万”的强烈对比,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拳拳爱国心与殷殷报国情,掷地有声。“双鬓向人无再青”,抒发了诗人对华年空掷、青春难再的感伤与悲愤。
13.(略)
14.B(十室九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极点。甚嚣尘上:形容对传说之事议论纷纷,现多形容某种言论十分嚣张。)
15.C(A项,成分赘余,“旨在”与“为了”重复,去掉“为了”。B项,搭配不当,“推进先验后播的管控规范”中的“推进”改为“推行”。D项,中途易辙。将最后一句改为“需要城市封闭住宅小区的内部道路逐步对外开放”。)
16. D(分析:①承接前句话题,与②形成转折关系,③④形成让步假设关系,⑤是对前句的阐释,不需要关联词,⑥连接前后句,形成递进关系。)
17. ①网络是一把双刃剑;②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③网络产业才能健康进步。
18.①乙报了医学专业未必被录取,即便被录取以后也未必当大夫。
②丁没被财经类专业录取还有其他选择,并不是没前途了。
(选对得1分,讲解对给2分,答对一个答案给3分,答对两个答案给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