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会有隐私,一个人无论如何坦荡,如何无话不说,也总有其不愿为人所知的私密的地方。教育家李彦芳指出,每一个人都有保留其隐私的权力,但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孩子们的隐私常常得不到应有些尊重和保护。
孩子有了隐私,很多做爸爸妈妈的一直想方设法地去侦察,如翻抽屉看日记、拆信件,甚至打骂训斥。却不知这种做法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导致孩子沉重的精神重压,甚至产生敌意和反抗,采取全方位的信息封锁和提防手段,致使爸爸妈妈与孩子关系的恶化。
教育家李彦芳说,理智的做法是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也就是尊重孩子的人格。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但并不是放纵自流,对孩子的隐私要给予充分的关注,积极的引导。
第一,主动以平等的态度与孩子多交谈,谈爸爸妈妈在与他同龄时的一些所思所想、成功和挫折,甚至谈一些当初的隐私,谈自己对事物的怎么看和想法,倾听和征求孩子的建议和建议,使自己成为孩子可以信任的朋友。一段时间后,孩子会想把自己心中的秘密告诉爸爸妈妈,如此才能知道和学会孩子的隐私,给予必要的指点和教育。
第二,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获得有关孩子隐私的信息,即便有的越轨和不好的原因,也不必大惊失色、殴打辱骂,可以与孩子一块讨论理想、事业、道德、生活观、价值观等问题,引导孩子自己悟出待人处事的真理,提升孩子按规范需要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有了这种自我教育能力,一些隐私中的危险倾向,都大概自我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