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是一种很不好的行为,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是最易出现的一种行为,孩子出现偷钱的行为,可能与孩子的需要不被满足、虚荣心与受欺凌等有非常大关系,父母必须要看重引导孩子的行为,帮助孩子改掉偷的习惯。
十岁孩子偷拿家的钱如何教育
严肃对待孩子的行为。爸爸妈妈在面对孩子偷拿家钱的行为时,应该严肃对待,但不要过度严厉,更不可以斥责、打骂或羞辱孩子。爸爸妈妈应该让孩子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紧急性,但同时不给孩子太大的心理重压。通过好的交流方法,让孩子更容易同意爸爸妈妈的感受和建议。
给孩子适当的零烧钱。有的爸爸妈妈基本上不给孩子零烧钱,这种做法也是不正确的。每周可以适合给孩子肯定的零烧钱,并和孩子做一个简单的约定,譬如怎么样烧钱、记账等。如此孩子就不会乱烧钱,也不会偷拿爸爸妈妈的钱了。
告诫孩子偷钱的害处,父母要跟孩子说明偷钱行为的害处,第一,偷钱是违法行为,会遭到法律的制裁,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大家都不能偷钱,无论是偷爸爸妈妈的钱还是其他人的钱,哪个的钱都不可以偷,无论是偷10元还是1元,都是不允许的。
理解孩子的需要,父母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对于孩子偷钱打游戏屡教不改,这个时候父母第一要深思自己,是否孩子想要什么东西自己没满足他,告诉孩子想要什么可以给爸爸妈妈说,只须需要合理爸爸妈妈都会满足,但必须要用正确的办法。
孩子偷钱背后是什么原因有什么
1、欲求不能。当父母对孩子的需要有求必应时,一旦难以满足孩子,孩子就会用其他的办法来满足我们的欲望。譬如偷拿爸爸妈妈或者同学的钱。
2、攀比心理。当同学有某件物件,而自己没时,孩子或许会感觉自己低人一等,或者害怕同学排挤自己。譬如爸爸妈妈没办法满足孩子,孩子可能通过偷的行为来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
3、通过钱来交朋友。有的孩子不善于人际交往,不会正常交友,因此会想到用钱交朋友。他们通过给同学发钱或给小伙伴们购物的方法来保持友情。因为自尊等问题,孩子或许会对爸爸妈妈羞于启齿,因此也会通过偷钱行为满足交友的需要。
4、孩子遭到了欺凌。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就是孩子在上下学路上或者学校里被欺凌者所威胁,向孩子索要钱财,并且不准告诉父母和老师。而孩子由于胆怯,既害怕欺凌者欺负,又害怕爸爸妈妈责骂,所以只能偷钱。
十岁孩子偷拿家钱,父母容易见到的几种错误做法
1、把孩子打一顿。孩子偷拿钱,父母一定气愤,觉得孩子小小年龄不学好,手脚不干净,不好好教训一下,长大了还了得?于是,孩子就被强行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而这个标签可能就会一直随着着孩子,非常难被摘除。
结果大家就能看到,被爸爸妈妈打一顿之后的孩子,性格会愈加不听话,愈加跟爸爸妈妈对着干,最后终于变成了爸爸妈妈口中的“坏孩子”了。
2、让孩子写反省。不少爸爸妈妈发现孩子偷拿钱,会让孩子写一份反省,保证下次不会再拿了,可结果呢?孩子心里会很自责,同时他的内心对于“资金”这种东西即产生了渴望,又有憎恨感。小小年龄内心就开始暗自下了决定,以后自己必须要赚不少不少的钱。
3、冷落孩子,甚至在外人面首要条件起孩子偷钱这件事。孩子也有自尊,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假如在外人面首要条件到孩子偷钱这件事,那他会很恨爸爸妈妈,最后亲子或许会变成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