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名师实例解释说明:怎么样鉴赏古时候山水游记

   日期:2025-02-16     来源:www.medlth.com    浏览:690    
文章简介:古时候山水游记,是一种以描写山川胜景和自然风物为主要题材的文章,在多情作者的笔下,很多地方的胜景尽收眼底。《围炉夜话》中说得好: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舒卷;观山岳,悟得灵奇;观江海,悟其浩瀚,则俯仰皆文章也。
名师实例解说:如何鉴赏古代山水游记

古时候山水游记,是一种以描写山川胜景和自然风物为主要题材的文章,在多情作者的笔下,很多地方的胜景尽收眼底。《围炉夜话》中说得好: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舒卷;观山岳,悟得灵奇;观江海,悟其浩瀚,则俯仰皆文章也。

很好,大自然是大家人类情感的源泉,是人类心灵的最好寄托载体。

因为山水游记内容的丰富性和独特质,使得山水游记文本成为近几年高考考试文言文喜爱的对象之一,这也就改变了以往单一的选择人物传记文本的局面。如福建卷《游龙鸣山记》,山东卷《看松庵记》,福建卷《龙洞山记》等。那样,古时候山水游记是怎么样来摹景状物的呢?

1、以游踪为线索,抓住景物特点

游记,既游且记,自然需要线索尤其是行踪的贯穿,这是游记最为鲜明的特征。因此,在整体感知文本的时候,就要抓住作者的行踪。下面是福建卷《游龙鸣山记》选段,这一段以游踪为序,写出了龙鸣山的秀奇景色,叫人心驰神往。

至元丙子2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行三四里,隘不适合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

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曰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

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念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抓住景物特点,要忠实于原文,理解不可偏颇。比如第4题B项: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视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要紧景点。非常明显,上面的说法和原文的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的说法,有非常大的出入,所以不正确。

再如高考考试福建卷《龙洞山记》第4题B项:根据当地的风俗,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名为定心饮。

结合原文的文字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可知,应为在洞外饮酒的人要劝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

2、多角度写景

古时候山水游记在写景时,或由低到高,或由近及远;或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来写景,如容易见到的视觉、听觉、味觉等;或动静结合;或借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办法,精心描摹大自然的胜景;或借用联想想象;或是根据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顺序来写。

例如福建卷《游龙鸣山记》第3题:下列直接...

比如福建卷《游龙鸣山记》第3题:下列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

①春霁既久,风日暄丽②峭壁对立,状若华表③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④其北有甘露室⑤气象空旷,攒峰玉立⑥蒸焉如夏,凄焉如秋,粟焉如冬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考生审题时要特别注意直接两个字。①为游山时的天气,与龙鸣山景色无关,可排除A、B选项。④是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而非直接。⑥为作者登山归来在寺院中的感受,故可排除D选项。

再如福建卷《龙洞山记》第3题:下列四组中,全部间接表现龙洞艰险的一组是

①是中极暗 ②烟郁勃满洞中 ③心骇乱恐甚④如是,仅里所 ⑤有泣者,恚者,诟者 ⑥喜幸生手其额者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审清题目中的间接描写和艰险词汇,可以判断:①②写龙洞的环境,排除①②,答案选D项。

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其实是游记散文选材方...

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其实是游记散文选材方面的一个特征,只须注意审题,弄了解句子的意思,一般还是最好判断的。

3、语言曼妙多姿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古时候山水游记的语言通常都是精心塑造的。为了写景的逼真和形象,常常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选择灵活而多样的句式,如长句和短句的结合等。

譬如上面的福建卷《游龙鸣山记》选段,语言特征鲜明,全文句式短小有力,表现力强。文中还运用了两山峙如双阙状若华表等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景物的特征。

【牛刀小试】

阅读下面的这段文字,看看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景的?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祠之上,两山墙立,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平布黄神之上,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s。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齶。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

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

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始,黄神为人时,居其地。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