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2021学年上海初三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题2

   日期:2025-02-12     来源:www.hcrdam.com    浏览:344    
文章简介: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名字: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得分:   1、单选题(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名字: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得分:

 

1、单选题(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如图是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汞的原子序数是80

B.汞是非金属元素

C.汞原子核外有80个电子

D.汞元素的相对原子水平是200.6

【答案】B

【分析】

A、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的是原子序数,故汞的原子序数是80,正确;B、汞是液态的金色元素,错误;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故汞的核外电子数为80,正确;D、元素名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的是相对原子水平,故汞元素的相对原子水平是200.6,正确。故选B。

2.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原子具备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A.    B.    C.    D.

【答案】A

【分析】

A、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是相对稳定结构,故选项正确;B、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错误;C、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错误;D、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错误。故选A。

3.常压下,将一只充满氧气的气球缓缓降落到的液氨桶中,气球变瘪.下列有关气球内氧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氧分子体积急剧减小    B.氧分子间的距离减小

C.氧分子渐渐停止运动    D.氧分子被分成氧原子

【答案】B

【分析】

常压下,将一只充满氧气的气球缓缓降落到-30ºC的液氨桶中,气球变瘪是由于温度减少,氧分子的间距变小,氧分子的体积没变,A选项错误;气球变瘪是由于温度减少,氧分子的间距变小,B选项正确;温度减少,氧分子运动速度减慢,但没停止运动,C选项错误;这个过程没发生化学变化,氧分子没被分成氧原子,D选项错误。故选择B项。

4.钛合金因具备强度高、耐腐蚀性好、耐热性高等特征而被广泛用于每个范围.在元素周期表中坐落于第周期的钛元素有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钛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B.钛原子核外电子数为[来源:学科网]

C.钛原子的相对原子水平为    D.钛原子的核外有四个电子层

【答案】D

【分析】

由图可知,钛元素是金属元素,A选项错误;钛原子核外电子数是22,B选项错误;钛原子的相对原子水平是47.867,C选项错误;钛原子是第四周期的元素,所以钛原子的核外有四个电子层,D选项正确。故选择D项。

5.到现在为止,人类已先后发现的元素类型有( )

A.20多种           B.90多种

C.100多种          D.2000多万种

【答案】C

【分析】

现在已发现的物质有数千万种,但组成这类物质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C选项正确。故选择C项。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

地壳中元素含量从高到低的四种元素是氧(O)、硅(Si)、铝(Al)、铁(Fe),B选项正确。故选择B项。

7.下列粒子在人体中起着要紧有哪些用途,其中是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分析】

A中,质子数8等于核外电子数8,不带电,A选项错误;B中,质子数11大于核外电子数10,带一个单位正电荷,B选项正确;C中,质子数12大于核外电子数10,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C选项错误;D中,质子数17小于核外电子数18,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D选项错误。故选择B项。

8.在化学常识抢答赛活动中,老师拿出一张卡片,标有“Cu”,需要学生说出其含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分析】

铜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所以Cu可以表示铜这种物质,A选项正确;Cu可以表示一个铜原子,B选项正确;Cu可以表示铜元素,C选项正确;铜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Cu不可以表示铜分子,D选项错误。故选择D项。

9.硫原子的相对原子水平是

A.32 g                    B.32

C.5.314×10-26 kg          D.32 kg

【答案】B

【分析】

相对原子水平的单位是1,所以硫原子的相对原子水平是32,B选项正确。故选择B项。

【点睛】

以一个碳12原子的实质水平的1/12作为基准,计算出其他原子的相对原子水平,相对原子水平的计算公式为

10.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  )

A.氧化汞受热生成汞和氧气

B.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少于100mL

C.加压降温时氧气可变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D.离别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

【答案】A

【分析】

A、氧化汞受热生成汞和氧气过程中,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汞原子直接结合成汞,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说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B、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少于10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不可以说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来源:学科网ZXXK]

C、加压降温时氧气可变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不可以说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D、离别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过程中,通过沸点不同把它们离别开来,没生成新物质,不是化学变化,不可以说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故选A。

11.用分子的看法剖析下列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

A.一种物质的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中间去了

B.分子运动的速率变慢了

C.分子改变了,由一种分子变成了另一种分子

D.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

【答案】C

【分析】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一种物质的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中间去了的过程中,没新分子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分子运动速率变慢的过程中,没新分子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分子改变了,由一种分子变成了另一种分子,说明有新分子即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分子间间隔变大的过程中,没新分子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原子不可以被创造也不可以被消灭         ②原子核不可以被创造但能被消灭

③分子既能够被创造也可以被消灭       ④电子不可以被创造但能被消灭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C

【分析】

①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可以被消灭       ②原予核不可以被创造但能被消灭

③分子既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消灭      ④电子不可以被创造但能被消灭

2、多选题(3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3.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能改变也会不变

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类型肯定不变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的个数都肯定不变

【答案】AD

【分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必然会发生改变,A选项错误;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通过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也可以通过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B选项正确;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微粒,原子类型不会发生改变,C选项正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个数可能发生改变,原子的个数不会发生改变,D选项错误。故选择AD项。

14.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有关信息就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来源:Z">A.该元素的质子数为       B.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第四横行[来源:学科网ZXXK]

C.该原子中子数为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水平为

【答案】AC

【分析】

原子序数=质子数=14,A选项正确;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第三行,B选项错误;原子的水平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水平≈质子数+中子数,所以该原子中子数=28-14=14,C选项正确;该原子的相对原子水平是28.0,相对原子水平的单位是1,D选项错误。故选择AC项。

15.下列元素符号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CD

【分析】[来源:Zxxk.Com]

氧元素的符号是O,镁元素的符号是Mg,锰元素的符号是Mn,氖元素的符号是Ne,钙元素的符号是Ca,铝元素的符号是Al,铁元素的符号是Fe,碳元素的符号是C,溴元素的符号是Br,锡元素的符号是Sn,CD选项正确。故选择CD项。

【点睛】

元素符号:用拉丁文名字表示,国际上统一用来表示元素的一种特定的化学符号。

书写原则:(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C、等;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

如:Ca、Ne、Mg、等。

注意:书写时大小写字母不要混淆,如Co表示“钴”元素,而CO表示“一氧化碳”这种物质。

 

3、填空题(共30分)

16.(16分)下图是前20号容易见到元素和粒子的有关信息,请完成下列内容。

 

图中涉及到的元素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种;X=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C粒子的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钙元素处于第__________周期;

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_ 。

【答案】四;8;Cl-;四;B

【分析】

(1)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类型也不同,图中涉及到的元素类型有四种;依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得18=2+8+x,则x=8;(2)C为17号元素氯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容易失去形成阴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表示为:Cl-,钙元素为20号元素,核外由四个电子层,依据周期数=电子层数,可知该元素处于第四周期;(3)依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关,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A粒子与B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17.(14分)在化学晚会上,小林同学表演了一个化学小魔术“空瓶生烟”,A瓶中充满氯化氢气体,B瓶中充满氨气,抽开毛玻璃片,瓶中充满浓浓的白烟。请你依据所学常识回答下列问题。

 

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氮原子,用“”表示氯原子,上述反应过程可用图Ⅱ表示为:

 

①该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氨气和氯化氢气体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

③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_。

假如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大家将会察看到塑料瓶变瘪了,缘由是_____________。

【答案】氨气+氯化氢→氯化铵不同氢原子、氮原子和氯原子因为反应物为气体,生成物为固体,使瓶内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变小,使瓶变瘪

【分析】

 ①氯化氢能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故文字表达式为:氨气+氯化氢→氯化铵;②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维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类型不同,则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也不相同;③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该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氢原子、氮原子和氯原子;固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小于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故由气体生成固体时,体积变小,压强变小。

 

4、实验题(共48分)

18.(10分)如图是“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A中加入5 mL浓氨水,B中加入20 mL含酚酞的蒸馏水,罩上大烧杯。

 

请回答下列问题:

几分钟后,可以察看到________烧杯中溶液开始变红。

该实验说明分子具备的一个基本性质是______________。

该实验中大烧杯所起有哪些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预防氨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对空气导致污染

【分析】

(1)因为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B烧杯中,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B烧杯中溶液渐渐变红色;

(2)因为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B烧杯中,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3)氨水具备挥发性,污染空气,所以实验中用大烧杯罩着,为了预防污染空气。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