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元素(讲学)
__________
知道元素的定义,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块儿
知道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掌握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容易见到的元素符号
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了解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依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__________
__________
1.元素是具备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氧、硅、铝、铁。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4.元素符号的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5.元素周期表:每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个纵行叫做一个族;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要点1、元素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1、定义:元素是具备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理解元素的定义时把握“同质子、类原子”六个字:
“同质子”即指元素的类型是由核电荷数决定的,与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无关。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肯定相同,不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肯定不同。
“类原子”是指一种元素可能不止一种原子。它包含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一样的原子,如氢元素有三种原子:氕H、氘
H、氚
H,它们的质子数都是1,中子数分别为0、1、2;也包含质子数相同,而电子数不一样的原子和离子。
易错警示
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当然不包含多个原子所形成的分子或离子,如水分子、氖原子都含有10个质子,但水分子中含有两种不一样的原子,所以依据元素的定义可知两者虽然质子数相同但不是同一种元素。只有质子数相同的原子或单核离子才是同一种元素,因此“质子数相同的粒子是同种元素”的说法是不对的。
拓展延伸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见下表。
| 元素 | 原子 |
定义 | 具备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
不同 | 宏观定义,只讲类型不讲个数,没数目多少的意思 | 微观定义,既讲类型又讲个数,有数目多少的意思 |
用范围 | 用来描述物质的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如每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
联系 | 元素 |
____________________
【考试试题示例】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元素
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 D.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类型不发生改变
【答案】B
【分析】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故A说法正确;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B说法错误;C、决定元素类型的是核内质子数,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可以不同,故C说法正确;D、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类型不发生改变,故D说法正确.
要点2、元素的分布
____________________
1.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如图所示。
2.生物细胞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如下表所示。
元素 | 氧 | 碳 | 氢 | 氮 |
水平分数/% | 65 | 18 | 10 | 3 |
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为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
____________________
【考试试题示例】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Si B.Al C.O D.Fe
【答案】C
【分析】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按水平分数计算,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选C
要点3、元素的各类、元素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类: 金属元素:“钅”字旁,汞除外
固态非金属元素:“石”字旁
元素非金属元素:液态非金属元素:“氵”字旁
气态非金属元素:“气”字头
稀少气体元素:氦氖氩氪氙氡
2.元素符号的规定:国际上统一使用元素拉丁文名字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元素。假如几种元素拉丁文名字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
3.元素符号的写法: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N、P、K等;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如Na、Ca、Cu等。
3.元素符号的意义:
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
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拓展延伸
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后,就只能表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可以表示该元素,比如,“3H”只能在微观上表示3个氢原子,而不可以表示氢元素。有些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比如“Cu”可以表示铜这种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
【考试试题示例】
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CO B.mg C.SI D.Co
【答案】D
【分析】A选项为一氧化碳的化学式;B选项镁元素的元素符号为Mg;C选项硅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i;D选项为金属钴元素的元素符号是正确的表示;故答案选择D
要点4、元素周期表
____________________
1.元素周期表:依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将100多种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得到的表。
2.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号。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横行: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每周期开头的是金属元素,结尾的是非金属元素。
纵行: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16个族。
单元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占据一格,包含四个方面的信息,如图所示。
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周期表揭示了物质世界的秘密,把一些看来好像互不有关的元素统一块儿,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体系。它的创造,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个创举,对于促进化学的进步,起了巨大有哪些用途。看到这张表,大家便会想到它的最早创造者——门捷列夫。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根据相对原子水平由小到大排列,将化学性质一样的元素放在同一纵行,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为化学进步史上的要紧里程碑之一。伴随科学的进步,元素周期表中未知元素留下的空位先后被填满。当原子结构的奥秘被发现时,编排依据由相对原子水平改为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或核电荷数﹚,形成现行的元素周期表。
____________________
【考试试题示例】
镆是最近刚确定中文名字的元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镆元素为金属元素 B.镆的原子序数为115
C.镆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15 D.镆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3
【答案】D
【分析】A、馍元素为金属元素,正确;B、馍的原子序数为115,正确;C、馍原子中的质子数为288-115=173,错误;D、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馍园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3,正确。故选D。
__________
1、【2018年云南中考化学考试试题】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C
【分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A、核内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结构示意图,错误;B、核内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结构示意图,错误;C、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结构示意图,正确;D、核内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为阴离子结构示意图,错误。故选C。
2、【2018年云南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增铁酱油”中的“铁”是指( )
A.单质 B.分子 C.原子 D.元素
【答案】D
【分析】“增铁酱油”中的“铁”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D。
3、【2018年河南中考化学考试试题】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不相同的一组是
A.锰、钛 B.氩、金 C.铅、铂 D.氦、汞
【答案】A
【分析】A、锰Mn、钛Ti,第一个字母不相同,正确;B、氩Ar、金Au,第一个字母相同,错误;C、铅Pb、铂Pt,第一个字母相同,错误;D、氦He、汞Hg,第一个字母相同,错误。故选A。
__________
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之间的最根本不同的地方是( )
A.质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 D.相对原子水平
【答案】A
【分析】依据元素是具备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进行解答。即元素与元素之间最根本有什么区别在于是不是具备不一样的质子数。假如质子数相同,那样它们是同一种元素,不然是不同种元素。
2、下列化学用语中,既能表示一种物质,还能表示一种元素的是( )
A.Na B.H C.Cl2 D.2N
【答案】A
【分析】A表示的是钠元素、一个钠原子和金属钠;B表示的是氢元素、一个氢原子;C表示的是氯气、氯气是由氯元素组成的、一个氯分子、一个氯分子是由2个氯原子构成的;D表示的是2个氮原子。故选A。
3、2017年9月,国内成功提纯了“超级金属”铼。铼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75 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
C.元素符号为Re D.相对原子水平为186.2g
【答案】D
【分析】A、由图可知,铼元素的原子序数是75,故正确;B、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正确;C、由图可知,铼元素的元素符号为Re,正确;D、相对原子水平的单位是“1”,不是“g”,故不可以带g,故错误。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