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就里 小于3岁的婴幼儿,对时间、空间、数目、人物关系等定义比较模糊,常常说了“谎话”自己不了解,譬如他们可能把以前统称“昨天”。这样的情况不必过于担心,问明状况后,耐心教育即可。
逃避惩罚 多数状况下,孩子撒谎是为了逃避惩罚,譬如考试成绩不理想、淘气惹祸了怕父母责罚。一旦发现这样的情况,需说明利害关系,果断制止。
模仿大人 孩子有时会看到爸爸妈妈或者电视上有说谎的镜头,他们抑制不住好奇心,跟着学。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必须要谨言慎行。
获得认可 有些孩子想象力丰富,描述事情时,常常掺杂着自己想象的场景、人物,说得绘声绘色,炫耀自己。此时,在纠正的同时,要一定他们的能力,不可暴力制止,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表示对抗 还有些孩子撒谎,与爸爸妈妈干预过多有关,譬如孩子做作业时,一会叫他喝水,一会叫他吃点心,孩子非常不耐烦,随口说“不渴、不饿”,以表示对抗。这样的情况下,需从改变亲子关系入手,既不过度过分娇纵,也不过于放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