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和冬至都是二十四节气,但也比较容易叫人混在一块,觉得两者是一样的,其实是不同的,他们之间有不少的区别,最明显的是气候上的不同,立冬是冬季到了,而冬至则是代表寒冷到了,本质上是有所不一样的。
立冬和冬至什么表示冬季到了
立冬和冬至是两个不同的节气。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天的起始。斗柄指向西北,太阳黄经达225°,于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立冬和冬至有什么不同
1、时间不同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干支历戌月的结束与亥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坐落于黄经225°。
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这两日。由于冬至并没固定于特定1日,因此和清明一样,被叫做“活节”。
2、含义不同
立冬:表示冬天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此时天气开始由凉转冷。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11月7日左右。
冬至:表示冬季到了,“至”即到的意思;此时天气变得寒冷。冬至一般在每年公历的12月22近日后。
3、气候不同
1、立冬
国内古时候将立冬后每5天再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一样的大蛤。所以古人觉得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2、冬至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天的开始,这对于国内多数区域来讲,显然偏迟。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常见在0℃以下,南方区域也只有6℃至8℃左右。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区域,即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将来,太阳直射点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渐渐变长,夜间渐渐变短,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如此说的,“一9、二九不出手,三9、四九冰上走,五9、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_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4、风俗不同
立冬风俗:迎冬、贺冬、吃水饺。
冬至风俗:吃水饺、滕州羊肉汤、江南米饭、台湾糯糕、台州擂圆、苏州酿酒、江西麻糍。
冬至的风俗吃那些
1、吃饺子
每年阴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各大超市商场等饺子卖的都非常“俏”。谚云:“10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不少人说冬至北方要吃饺子,其实不是如此的,南方区域也是可以在冬至这一天吃饺子庆祝的,全国各地都是可以吃饺子的哦!由于饺子是节日“随意搭配”款食物,无论什么节日仿佛都可以吃饺子来庆祝,建议和家人一块动手包饺子,安全营养。很多人调饺子馅时,感觉只放肉香味不够,还要加好多油。口味要讲究,健康也应该注意,所以应该点到为止。
2、汤圆
“汤圆”是冬至应具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
不少人以为汤圆是元宵节才吃的食物,其实不是如此的哦!在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也是可以吃团圆度过的,由于冬至一直都是家人团圆节,在冬至这一天一家人一块吃汤圆,预示着阖家幸福,团团圆圆!
3、馄饨
冬至吃馄饨,夏至吃面条,这是民间依据时令形成的一种饮食习惯。相传,苏州人冬至吃馄饨是为了纪念大美女西施。还有一说,汉朝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时子。因刚开始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4、羊肉牛肉
冬季有两次吃羊肉的大日子,一为立冬,一为冬至。羊肉中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钙、铁、磷等营养价值,有着益肾养肝、御寒祛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