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2020-2021学年上海南洋中学初三首次月考化学试题

   日期:2025-04-09     来源:www.ljcneng.com    浏览:735    
文章简介:上海南洋中学初三(上)首次月考化学试题(十月份) 1、选择题 1.下列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晾干 B.红磷燃烧 C.蜡烛融化 D.酒精挥发 2.某物质具备下列性质,其中不是物理性质的是() A.呈银白色 B.密度为7.86克/cm...

上海南洋中学初三(上)首次月考化学试题(十月份)

1、选择题

1.下列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晾干 B.红磷燃烧 C.蜡烛融化 D.酒精挥发

2.某物质具备下列性质,其中不是物理性质的是()

A.呈银白色 B.密度为7.86克/cm3

C.有好的导电性 D.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3.下列物质中,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Si B.Fe C.O D.Al

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6.臭氧(O3)主要分布在离地面10~50km的高空,它能吸收大多数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臭氧是()

A.单质 B.氧化物 C.混合物 D.化合物

7.大山深处空气清爽,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A.78% B.21% C.11% D.58%

8.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这里“铁”一般是指()

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

9.在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仪器不会用到的是()

A. B. C. D.

10.下列玻璃仪器中,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是()

A. B.

C. D.

11.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自带布袋购物 B.垃圾野外焚烧

C.共享单车出行 D.多用太阳能

12.母亲烘培蛋糕时散发出阵阵香味,说明分子具备的性质是()

A.分子体积非常小 B.分子间间隔非常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可以再分

13.关于液态水和水蒸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 B.它们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C.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它们是不同种物质

14.下列化学符号表示两个分子的是()

A.2CO2 B.2H C.O2 D.SO2

15.加压或降温可将氧气变成液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氧是一种氧化物

B.液氧中的分子停止了运动

C.加压使分子间间隙减小

D.氧气和液氧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16.甲醛(化学式为CH2O)是室内装修时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醛是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的

B.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甲醛分子由碳原子、氢分子、氧原子构成

D.1个甲醛分子由一个碳元素、二个氢元素、一个氧元素组成

17.关于“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说法有:①水平降低;②水平不变;③化学性质改变;④化学性质不变;⑤二氧化锰可作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在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②和④ B.①和③ C.②和③ D.②③和⑤

18.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且有白烟产生的是()

A.木炭 B.镁 C.铁 D.硫

19.下列物质肯定只含一种分子的是()

A.纯净物 B.蒸馏水 C.混合物 D.糖水

20.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①氧气能自燃;②氧气能支持燃烧;③氧气能与很多物质反应;④氧气能灭火;⑤有氧气参加的反应可能不是化合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

21.卫生间清洗剂中含有盐酸,假如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

A.氢气 B.氯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22.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采集办法时,下列性质: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⑤能否与水反应,需要考虑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23.有关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混合物肯定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B.化合物肯定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不是单质

D.化学变化中元素的存在形态可能不发生变化

24.下面是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氧风韵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与该反应事实相符的是()

A. B.

C. D.

2、填空题

25.填表

 元素名字

 氢          

__________              

 铝

__________              

 硅

__________              

 锌

__________               

 钡           

__________               

 元素符号

__________

Cu         

__________

 Ne

__________               

 Na

__________               

 Ca

__________

   Ag

26.填表:

 物质名字

 氮气

 水银

 氧化镁

 二氧化硫

 化学式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7.现有①镊子、②烧杯、③试管、④胶头滴管、⑤药匙、⑥10mL量简、⑦100mL量简、⑧蒸发皿等仪器。请为下列实验操作选出必要的仪器(填写相应的序号):

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时用__________;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取用块状固体时用__________;量取8mL的水用__________。

28.工业上以空气为材料用__________的办法来制取氧气,整个过程是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在实验室大家可以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办法制取氧气,研究表明,很多金属氧化物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化用途。某学校实验小组的同学分别用下列金属氧化物作催化剂,将氯酸钾开始发生分解反应和反应剧烈时的温度记录如下:

催化剂

温度/℃

反应程度

Fe2O3

Al2O3

CuO

MgO

开始反应

470

515

305

490

剧烈反应

490

540

350

545

依据以上数据,实验室用氯酸钾来制取氧气,假如不需要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最好使用__________作催化剂。

29.黑色粉末A与无色液体B共热时反应生成C和D,其中A在反应前后的水平和化学性质都不变。若将细铁丝放在C中点燃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体E。

(1)写出有关物质的名字: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反应式__________。

3、实验简答卷:

30.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预防药品污染B.预防试管破裂C.预防实验误差D.预防液体溅出

(1)加热试管里的固体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__________

(2)胶头滴管用后,准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__________

(3)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维持平视。__________

(4)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液体体积不可以超越试管容积的__________

(5)称量药品,先在托盘上放称量纸,按“去皮”键后再称量__________

31.如图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办法测定空气成分,实验过程: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飞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集气瓶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

(2)下列事实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__________。

A.红磷燃烧后熄灭    B.烧杯中水面降低  C.集气瓶中液面上升  D.集气瓶中液面最后上升至1处。

 

2018-2019学年上海南洋中学初三(上)首次月考化学试题(十月份)

参考答案与考试试题分析

1、选择题

1.【解答】解:A、湿衣晾干只不过水分蒸发的过程,没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A错;

B、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化学变化,故B正确;

C、蜡烛融化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物理变化,故C错;

D、酒精挥发由液态变为气态,是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2.【解答】解:A、呈银白色,无需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B、密度为7.86克/cm3,无需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C、有好的导电性,无需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D、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故选:D。

3.【解答】解:现在计入国内“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项目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

故选:D。

4.【解答】解:依据记忆可知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

故选:C。

5.【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维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办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可以超越试管容积的,大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6.【解答】解: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有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假如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如此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成为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本题中臭氧(O3)是只有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臭氧是单质。

故选:A。

7.【解答】解: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少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大山深处空气清爽,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也为78%。

故选:A。

8.【解答】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这里“铁”一般是指铁元素,故选B。

9.【解答】解:过滤需要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漏斗,无需加热,所以无需酒精灯。过滤一般在常温下进行,不需要加热,故不必用酒精灯。

故选:A。

10.【解答】解:A、烧杯需要垫石棉网加热,不可以直接加热,故A错误;

B、锥形瓶需要垫石棉网加热,不可以直接加热,故B错误;

C、水槽不需要于加热,只作盛水的容器,在排水法采集气体时用到,故C错误;

D、试管可直接加热,故D正确;

故选:D。

11.【解答】解: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进步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A、自带布袋购物可以降低白色污染,有益于环境保护。故A错;

B、垃圾野外焚烧会产生很多污染物,不利于环境保护,故B正确;

C、共享单车出行可以降低用私家车对空气的污染,有益于保护环境,故C错;

D、开发借助太阳能,不会污染空气,利于环境保护,故D错;

故选:B。

12.【解答】解:蛋糕散发阵阵香味,是由于香味中含有些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大家闻到蛋糕香味。

故选:C。

13.【解答】解:液态水和水蒸气状况不同,但构成的分子相同,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属同种物质的,由分子的概念可知,两者的化学性质应该相同,而物理性质不同。

故选:C。

14.【解答】解:A、由分子的表示办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CO2可表示2个二氧化碳分子,故选项正确。

B、由原子的表示办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H可表示2个氢原子,故选项错误。

C、由分子的表示办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O2可表示1个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D、由分子的表示办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SO2可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5.【解答】解:A.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是单质,故错误;

B.分子一直在不断运动的,故错误;

C.氧气加压降温变成液氧,是由于加压降温后,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正确;

D.氧气与液氧均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C。

16.【解答】解:A.甲醛由甲醛分子构成,而不是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因此选项错误。

B.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因此选项正确。

C.甲醛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而不是由碳原子、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因此选项错误。

D.元素只讲类型,不讲个数,因此选项D错误。

故选:B。

17.【解答】解: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水平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催化剂具备选择性,不是“万能”的,又不是“唯一”的,如二氧化锰是加速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不是任何反应的催化剂;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可以用二氧化锰,也可以用氧化铁等;

故选:A。

18.【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没白烟生成,故选项错误。

B、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很多的白烟,故选项正确。

C、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9.【解答】解:A.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而纯净物可能不是由分子构成的,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其中不含分子,故错误;

B.蒸馏水是纯净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其中只含一种分子,故正确;

C.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混合物中不可能只含一种分子,如氧气与臭氧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分子和臭氧分子,故错误;

D.糖水是蔗糖的水溶液,其中含蔗糖分子和水分子,故错误。

故选:B。

20.【解答】解:①氧气没可燃性,不可以自燃;②氧气能支持燃烧是正确的;③气可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是正确的;④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不可以灭火;⑤有氧气参加的反应可能不是化合反应,如酒精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正确的是②③⑤。

故选:B。

21.【解答】解: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遇见盐酸会生成二氧化碳从而发出嘶嘶声。

故选:D。

22.【解答】解: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采集办法时,采集办法的选择是依据:一般考虑气体物理性质中的密度和溶解性,化学性质中看它是不是与水发生化学反应;难溶于水或不容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可用排水法采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不可以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采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不可以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采集。

故②③⑤需要考虑。

故选:D。

23.【解答】解:A、混合物未必由不同种元素组成,譬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错误;

B、化合物肯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正确;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不是单质,譬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是混合物,正确;

D、化学变化中元素的存在形态可能不发生变化,譬如化合物和化合物的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正确;

故选:A。

24.【解答】解:A.氧气需要加热一段时间才会产生,而不是开始加热就产生氧气,不符合反应的事实,故A错误;

B.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需要加热到肯定温度后才会分解产生氧气,当氯酸钾完全分解后氧气的水平不再改变,符合反应的事实,故B正确;

C.氧气需要加热一段时间才会产生,刚开始氧气的水平为0,当反应完毕后水平不再增加为肯定值,不符合反应的事实,故C错误;

D.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需要加热到肯定温度后才会分解产生氧气,当氯酸钾完全分解后氧气的水平不再改变,不符合反应的事实,故D错误。

故选:B。

2、填空题

25.【解答】解:氢、铝、硅、锌、钡的元素符号分别为H、Al、Si、Zn、Ba;

Cu、Ne、Na、Ca、Ag的元素名字为:铜、氖、钠、钙、银。

故答案为:H、Al、Si、Zn、Ba;铜、氖、钠、钙、银。

26.【解答】解:氮气是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双原子分子构成的,所以应该是元素符号带上下标,下标为2,故答案为:N2;

水银是金属单质,其化学式是Hg,故答案为:Hg;

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故答案为:MgO;

由氧化物的命名办法与化学式的写法可知,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为SO2;故填:SO2。

27.【解答】解: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胶头滴管;常用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燃烧匙、试管、烧瓶等,其中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仪器有燃烧匙、试管、蒸发皿,玻璃仪器是试管,而烧杯、烧瓶在加热时要在底部垫上石棉网,预防给仪器加热不均导致仪器炸裂;取用块状固体时用镊子;量取适量的液体的体积用量筒,选择量筒要选择与液体体积相近的量筒,从而减小误差。

故答案为:④;③;①;⑥;

28.【解答】解:工业上常用离别液态空气的办法制取氧气,是借助空气中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加以离别,这一过程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最好使用温度较低时催化用途就明显的物质,由表可知,在开始反应和剧烈反应时温度需要最低的是氧化铜,故最好使用氧化铜作催化剂;

答案:离别液态空气;物理;氧化铜;

29.【解答】解:(1)依据将细铁丝放在C中点燃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E,所以C有助燃性,C是氧气,铁和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E是四氧化三铁;常温下无色液体B为过氧化氢溶液,遇见A时分解放出氧气,其中A在反应前后的水平和化学性质都没改变,所以黑色粉末A为二氧化锰,D是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二氧化锰,B是过氧化氢,C是氧气,D是水,E是四氧化三铁;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氧气+水,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铁丝在D中燃烧的反应是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

(1)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氧气,水,四氧化三铁;

(2)过氧化氢氧气+水;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实验简答卷:

30.【解答】解:(1)加热试管里的固体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预防受热不均,导致试管炸裂;

(2)胶头滴管清洗后再取其他液体是为了预防刚取用的试剂混入后取的试剂,污染试剂;

(3)仰视读数或俯瞰读数都会导致实验误差,应该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维持平视;

(4)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可以超越试管容积的,预防加热时液体溅出烫伤人。

(5)称量药品,先在托盘上放称量纸,按“去皮”键后再称量,预防导致实验误差。

故答案为:(1)B;(2)A;(3)C;(4)D;(5)C。

31.【解答】解:(1)红磷在瓶内燃烧产生很多白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故填:产生很多白烟;4P+5O22P2O5;

(2)瓶中液面最后上升至1处,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故填:D。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