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家庭里,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有高下之分。可是细细分来,爸爸妈妈爱孩子,其实有三层境界。
有心、有法、有度。
01
有心
——你的爱有多少,孩子自会了解
第一层看着简单,却最易被大家忽略。大家常说“天下没什么爸爸妈妈不喜欢我们的孩子”,感觉爱是本能,是天性,然而,不少爸爸妈妈生下了孩子,却不尽责任。
其实,爸爸妈妈到底用没用心,孩子心里都有判断。
朋友小杨就是一个不需要心的母亲,拼命工作忽略了孩子。以至于她无奈向婴幼儿教育师求助:“孩子说不喜欢母亲,我该如何解决?”
小杨坦言,老公没什么出息,自己在外努力赚钱,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在养。
目前孩子三岁了,晚上到婆婆家陪孩子玩,小杨问她:“爱母亲吗?”孩子回答:“爱父亲爱爷爷爱奶奶。”就是不说母亲。
后来,由于孩子闹着看电视不愿睡觉,小杨教训了她一下。老公去哄,孩子就哭着说:“母亲不好,不喜欢母亲。”
小杨的本意是想努力赚钱,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事实上却是忙于工作,偏离了初衷,没在孩子身上用多少心。缺失的伴随,错过的时间,再也弥补不起来。
工作再忙,生活再不如意,大家都没理由对孩子不管不考虑。作为爸爸妈妈,大家需要多用一份心,多花一份功夫,对孩子来讲,真的的爱无可取代。
02
有法
——正确的办法,是爱孩子的首要条件
爱孩子,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大家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却未必学会爱的办法。就像铁炼成钢,需要学会其中的技巧。
日常总有一些爸爸妈妈,完全不讲究办法,全凭我们的感觉管教孩子。
不少爸爸妈妈都在犯同一种错误:该放纵孩子天性的时候,却强求孩子跟大人一样懂事;该把孩子看成大人的时候,却仍然当成孩子子,放在手心宠。
教育是顺着孩子的本性,而不是顺着爸爸妈妈的本性。爱孩子,为了孩子好,就应该先去学一学科学的婴幼儿教育办法。
成才有道,婴幼儿教育也是一门学问,学好这门课,爸爸妈妈才能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然,以爱之名,毁了孩子,是孩子的不幸,也是爸爸妈妈的可悲。
暑假外出,我在火车上常常碰到携带孩子的父母。有一次,邻座是一名中年男士,看着有的严肃,携带一个小女孩,是他的女儿。
车程3个多小时,没见他玩过我们的手机,途中就是陪着女儿聊聊天。
隔着几排座位,还有一个奶奶携带2个孙女。上车没一会儿,奶奶拿出手机发消息,两个孙女立马围了上去,说:“我也要玩”。
奶奶没任何犹豫,就把手机给了她们,然后,大一点的女生拿着手机玩,小一点的挨着她,紧盯着屏幕看。
有些孩子不玩手机,有些孩子却不能离开手机,这都是有缘由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断提升教育方法。要提升教育方法,那样就需要父母付出个人的努力,不断进修自己。”
大家作为“小白”爸爸妈妈,在婴幼儿教育的不少问题上毫无经验。爱亦有道,爸爸妈妈先学会正确的办法,然后才可以用适合的方法表达爱。
03
有度
——九分的爱,留一分让孩子爱你
爸爸妈妈的爱,最可贵的一点,是“不求回报 ”;最可怕的一点,也是“不求回报”。大家无怨无悔把最好的所有都放在孩子面前,却不曾想到物极必反。
理性地爱孩子,坦然同意孩子的一点爱,比感性地爱孩子,更有意义。
前一段时间,我看到一则新闻。11岁的小姑娘先天失明,但她有一件很骄傲的事情,就是天天自己一个人上学。
其实女生不了解,她的母亲一直悄悄地跟在后面。路上小姑娘遇见困境,母亲就在旁边,看着她一个人努力去克服。
母亲哪儿舍得呢,但放下才是最好的选择。
对盲童来讲,这个世界格外的残酷与黑暗。只有一步步地尝试,一点点地克服困难,她才能更快地适应这个世界。
这份爱难能可贵,正因这样,小姑娘虽然失明,却比其他的孩子更独立、也更自信。
小姑娘有一个心愿,她说“由于母亲目前记忆力不太好,就怕等她老的时候,出去就找不到家了,我可以领她,领我母亲。”
上学的这条路虽然坎坷,但阻挡不了女生前行的脚步。我看到了小姑娘的乐观与坚强,还看到了她对母亲的爱,对生活的爱。
陶行知说过,“好的爸爸妈妈守望孩子,让孩子自己主动成长;坏的爸爸妈妈代替孩子做事,让孩子被动成长。”
所以,爱孩子,不是用爱填满孩子的世界,而是给孩子留下一点空间,任他们成长。
《母亲是超人第二季》胡可被公觉得“婴幼儿教育模范母亲”。他们家安吉虽然只有五岁,已经成为了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哥哥,可以照顾好小鱼儿。而且安吉也常常体贴爸爸妈妈,在家帮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这类暖心之举,是对爸爸妈妈爱的回报,也是亲子间爱的互动。
出色的孩子,肯定拥有“爱”的能力。在这一份爱中,潜藏着坚强、感恩、独立、执着等等美好的品质。
从爱我们的爸爸妈妈开始,然后,掌握爱劳动,爱生活,爱世界,这种能力随着一生,受益无穷。
努力爱孩子,不是加强爱的给予,而是提高爱的层次。
有质感的爱,才是世间难得的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