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父母手记:做跟随孩子长大的爸爸妈妈

   日期:2025-01-24     来源:www.cznuofan.com    浏览:653    
文章简介:刚刚过去的儿童节,到处都是为孩子们筹备的娱乐节目、游戏、戏剧,到处都是孩子,但在平常的双休日,却极少可以看到如此到处都是孩子的场景。就像世界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描述的那样:在文化传播中,童年作为一个社会结构已经很难...

  刚刚过去的儿童节,到处都是为孩子们筹备的娱乐节目、游戏、戏剧,到处都是孩子,但在平常的双休日,却极少可以看到如此到处都是孩子的场景。就像世界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描述的那样:在文化传播中,童年作为一个社会结构已经很难为继,并且事实上已经没意义。

  婴幼儿园的开创者、德国的福禄贝尔1837年时就说,3到6岁的孩子应该是没书本的学校,唯一的任务就是游戏。但目前,3到6岁的孩子在到处参加培训机构,到处都是焦虑地一心想要“帮助”孩子长大的爸爸妈妈。

  哪个该为孩子消逝的童年快乐买单?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张明红教授给出的建议是:爸爸妈妈们要把孩子的时光还给孩子,试着跟随孩子一块长大。 ——编者

  不久前我去一所婴幼儿园为大班的孩子进行幼小衔接教育。老师让孩子们画马上成为小学生的自己。结果70%的孩子画了不开心的画,主题包含:我上课迟到如何解决?被老师罚站如何解决?老师非常凶如何解决?我上课和同学聊天被老师批评如何解决?我不会回答问题如何解决?……只有一个孩子说,小学了我可以写作业,非常高兴!放学时,老师就问这孩子的父母是怎么样与孩子交流的。父母说她常常对孩子说,终于盼到你可以背着书包进学校,母亲等这一天很长时间了,说明你长大了要成为小学生了。和婴幼儿园的小朋友天天回家工作就不同了,他们搭积木,而你会在我们的本子上搭积木,你去构造所有些思想,让老师知道你、了解你学会了多少。孩子感觉,这么好的事情为何我不要写作业?可见,低龄孩子的快乐与否非常大程度上与爸爸妈妈有关。

  父母应该跟着孩子跑

  其实,每人都有起跑线,有的人早一点,有的人晚一点。譬如卡尔威特直到3岁才开始起跑——0到3岁期间,他都不会说话;3到6岁时不只会说话了,还可以说6种外语;9岁时6种外语到了娴熟的地步。当时德国莱比锡大学的教授不相信,考完他后说,这个孩子应该来读大学。结果他14岁时就拿到了数学博士,21岁被大学聘为正教授。这说明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起跑的时候,有的人早有的人晚,有的人先快车后慢车,有的人先慢车后快车,因此面对别的孩子的成功,父母淡定吧。

  父母必须要了解孩子善于什么,绝不可以让教育的大环境把所有些孩子“一刀切”。目前小学老师常说,“我要叫你的孩子和其他人一样”,其实这并不好。我过去驳斥我儿子的小学老师,我说“我和你就不同,我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不同没关系,我就要他和其他人不同”。父母千万不要变成孩子的累赘,在老师的鞭策下跟着老师一块赶孩子,这是错误的,父母要跟着孩子跑。

  父母要教育孩子,就要先教育自己。不少父母在孩子小时候给孩子灌输不少常识,但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的是进步察看力、注意力、思维力和想像力。而且孩子越小,需要父母做的“功课”就越多,这类功课并非教孩子。

  英国在2000年过去做过实验,把140对父母分两组,每组70个孩子。一组按期教父母怎么样教育孩子,让他了解孩子在每一个阶段该怎么样进步。还有一组则随意父母怎么样教育孩子。2007年这类孩子7岁时,科学家发现受过婴幼儿教育教育的父母抚育的70个孩子,有9个IQ超越了130,另外一组一个智商超常的都没。而且前一组孩子平均IQ高于后一组15个月。这说明孩子早期开发要遵循科学规律。

  孩子的早期教育应该依据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特征和进步的需要。譬如,5、6个月的孩子有口腔探索欲,他喜欢把所有些东西放在嘴巴里,这是他最早的学习技巧。假如你禁止他探索,那孩子将来对新生事物就会非常难同意。

  孩子小时候要给他足够多的刺激,譬如,十一国庆节放焰火,不少父母抱着孩子,看到烟花就说:“快看”、“好看”,看一个小时都是说这类,这对孩子可以形成脑细胞的刺激吗?有些父母就告诉孩子“五彩缤纷”、“姹紫嫣红”、“星星闪烁”、“海棠花开倒挂金钟”、“像大火球”……还有些父母带孩子看,但什么都不说,孩子一说,他还说“烦,话如何这么多?”假如你不让孩子说,那他就都屡见不鲜了。父母需要要给孩子很多语言刺激和手的刺激。

  父母小心我们的控制欲

  影响儿童大脑的,有积极原因也有消极原因。家庭的情绪、情感环境都会干扰到孩子的大脑发育。在轻松、快乐、幸福的家庭中,孩子的大脑发育会好,由于有适当的营养,有和蔼可亲的教育方法,爸爸妈妈也会给他提供不少教育资源。

  妈妈的性格特点也非常重要。要选择一个性格好的母亲,至少是与人为善的母亲。孩子性格中绝大多数东西和妈妈有关,特别是情绪、情感。

  另外要小心家庭功能紊乱。家庭的功能就是亲子教育,两代人间的教育。目前爸爸妈妈不做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爸爸妈妈,父母是过客。不少家庭,孩子一个星期5天在爷爷奶奶家,还有两天姥姥带,父母就是看一看。上次我看到父母带孩子出去玩,孩子连玩都非常焦虑,上了滑梯,双眼还要偷窥父母在不在,由于父母一直在他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溜走,他没安全感。连玩都焦虑,能发育怎么样?

  还有强迫性养育风格。父母控制欲强,强迫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对孩子所有些东西都限制,最好是代替孩子思想。有一个孩子被父亲带到美国访学一年,母亲天天晚上6点视频,第一句话就是“想母亲吗?”孩子说“想”。“作业做完了吗?”“做完了”。“不要看电视,早点睡觉”。几天之后,孩子上来就说:“母亲我不想你了,作业做完了,电视不看的。”母亲非常伤心,说孩子没良心。这就是强迫性的养育风格。到了初中,父母说我为了你好,限制你打电话的时间、限制你看电视的时间,孩子完全没自我,在各方面自主性都非常差。

  还有些家庭两个极端,热暴力和冷暴力,这也会干扰大脑的发育——持续性的重压会使得大脑产生器质性变化。大家都了解,前额叶皮质和海马区,长期的重压会致使什么?孩子会不说话。还有是记忆断裂,前学后忘,说话断断续续、结结巴巴,语言开发得晚。大伙都了解,重压非常大时,大家常常用不说话维持我们的心理安全感。孩子假如紧张得不了解母亲什么时间会吼、不了解母亲什么时间回来,就会一直有重压。大家要降低孩子的重压,和孩子打造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轻松、快乐,不是谈谈而已。

  语言能力直同意父母影响

  孩子的语言也遭到父母文化程度的制约,美国1995年的一项研究调查了44个家庭。在孩子0到3岁之间,受过高等教育的爸爸妈妈3年中为孩子用过的词语有4500万个,而蓝领爸爸妈妈3年中用过的是2600万个,领救济金的爸爸妈妈是1500万。研究者写了一个报告叫“3000万的差异”。第一看到的是语言差异,然后就是智商进步、学业程度、人际交往和收获的差异。假如你早期和孩子有非常不错的互动,不只促进他的语言进步,还促进他各方面进步。受过高等教育爸爸妈妈的孩子,3岁时能达到1200个词语,而蓝领爸爸妈妈教育的孩子达到500、600个,领救济金的爸爸妈妈教育下的孩子是200到300个,孩子的语言不丰富,也会干扰认知。

  德国不倡导学前教育,但早期有3样东西需要做。第一是社会尝试,为人处世,爱护物品、节省资源,公共场合的规则,包含自我保护,安全意识,这类都是需要要教的基本内容。第二是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第三就是情商的培养。愉快的情绪、情感的培养。并不是我反对孩子学外语、学钢琴,重点是孩子有没这个动机,他愿不想学。有些孩子一到了钢琴那边,像着了魔,手指流淌,忘我了,这是学习带来了快乐。

  数理逻辑能力不是唯一准则

  有时候,孩子是不是能成功,父母都用数理逻辑智能或者是用其他智能来衡量。譬如有些孩子绘画非常差,说明他的空间视觉智能比较差,但他的数理逻辑智能和语言智能可能很好。有一次婴幼儿园里,老师让大伙画海洋动物,这个孩子画了一团墨。他说我画的是章鱼,章鱼在一团墨后面,遇见敌人攻击,就喷了一团墨。虽不是让人认可的作品,但他交出了丰富的想象力。下一次,老师让他们画漂亮的冬季,他画了三个黑点,老师问这是什么?他说,这是北极熊在雪地上,就是两只双眼和一只鼻子。根据单一智能衡量,这个孩子一定只能得大叉,但老师一样感觉他也是聪明的孩子。

  哈佛大学过去做了一个研究,显示缺少父爱的孩子,数理逻辑非常差,数学成绩会一直不理想。缺少母爱,在社会学、情绪情感会比较差。而父亲的职责是什么?跟我玩。在游戏、冒险、探索、动手能力、动作进步、思维能力进步方面占绝对的优势。母亲呢?交流。亲孩子,说话。父亲更多是和孩子玩,在游戏当中是孩子的玩伴、伴随和角逐者。目前没同伴角逐,父亲吃东西快,孩子就会像抢一样。

  孩子虽然天生各有不同,但有时候是爸爸妈妈在给孩子做加分和减分的,也就是你孩子的社会性表现,是爸爸妈妈做加分和减分。像早期开发孩子的大脑等等,不可以想当然地适得其反。另外,大家必须要注意,即便爱孩子也不可以作为控制孩子的筹码。不少母亲说:“你看我为你做这个,我为你做那个”,其实这话没必要说。爱孩子是天性,教育孩子是你的责任。大家要让孩子高兴、幸福。大家要知道他的童心、童趣,发现他们喜欢什么爱什么,比较合适的启蒙教育源于家庭,最好的早期保教不能离开爸爸妈妈。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