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怎么样更好的伴随孩子,是父母在这一阶段的必学课,调整心态,以身作则。父母认真学习,孩子每天向上!上海特级教师方培君为父母提供了一份“课程提示”,让大家一块儿看看吧!
理念
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
大家常常听到父母会对老师说如此一句话:“把孩子送到你们那儿我就放心了!”,这看上去是对学校的信赖,但事实上也反映了一些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的责任离别。
家庭的责任不只在养育。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重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双轮车,什么轮子都不可以少。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饰演的特殊角色是其他人不可以替代的。
有一所全国著名高中过去在学生中进行调查,87%的学生觉得他的人格和品格源于父母。新生孩子看不出什么不同,为什么三年、六年、九年成长之后就产生了非常大的差异,走出了不一样的道路?这个差异主要源于家庭。
用平时心看待孩子的学业成绩
评价是个复杂的话题,大家业内谈到评价的时候总是会说出好多种。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也只是功能性评价中的内容。
但父母由于不是从事教育行业,当孩子入学后,日渐的只关注孩子的一个评价,那就是测验和考试的分数。但仅仅关心分数是不够的,现在高考考试规范的改革已经与父母念书时的状况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高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规范的内容主要包含:学生思想品德进步情况、中华出色传统文化素养、修习课程及其学业成绩、革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信息、兴趣喜好与个人专长等。这类内容构成了一个健康成长的孩子的每个方面。
当孩子进入小学时,父母拥有一颗平时心是尤为重要的。
期望孩子出色,先从自我做起
孩子的任何缺点和优点都与父母有关,父母的言行会干扰孩子的一生。
每位父母与孩子相处时,你的行为都会给孩子做出表率,但今天父母的示范用途不少人都不在乎。
有些父母自己搓麻将不考虑孩子,但在我看来,今天更应关注的是,父母只顾自己打游戏,看微信而不断降低与孩子的交流。
重视孩子成长中的好习惯培养、自信心的确立
很多人都过去问过我,孩子成长过程中你最关注什么,我的回答是:习惯、自信还有人格。今天这里主要谈谈习惯和自信。
大家天天90%的行为都是源于习惯的支配。可以说,几乎在每一天,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习惯使然。习惯肯定是行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智能化的行为。由于习惯是一种智能化的行为,潜意识表现的行为,并可能不是他一个人期望的行为。大家每一个人身上肯定有不少好的习惯,也肯定有的不好的习惯。
好习惯越早培养对孩子的成长越有利。习惯培养的重点与指标值得大家父母考虑。
还有自信。
自信是一种感觉,你没方法用背书的办法“学习”自信。假如你一直认为自己不可以,你是没办法得到自信的。自信的秘密是相信自己有能力。
孩子小,他的自信总是是从身边人的说话和眼神中获得的,进入学校后,教师的言语对孩子确立自信尤为重要。因而,大家的父母要慎用“你一直”后面带个不好的暗示的言语。对于孩子的“奇思妙想”不随便打击。
做法
最近父母可以做的几件事
开个家庭会议,要有仪式感。由于上学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件大事。
如此的家庭会议建议在孩子成长的要紧时刻都可以举行。假如与老人同住,建议一块参加。
家庭会议的主题:你入学了,意味着你长大了
家庭会议的目的:激起孩子上学的愿望,让孩子感觉到新奇与渴望
可以聊的话题:
婴幼儿园与小学的变化:让孩子自参加学校新生入学后自己进行比较
让孩子谈谈成为小学生后的计划(一般孩子都有向上的愿望,正面一定,当令引导)
最近重视几个习惯的培养
行为习惯:加大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
生活习惯:一天作息时间的合理安排
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的培养
注意:指令不可以太多,好习惯的培养总是需要坚持、巩固。
多与孩子交流,全方位关心孩子成长
这个阶段需要父母特别关心,帮助孩子顺利完成幼小衔接。
天天他放学回家,可以聊的话题不少:
今天认识了几位新朋友啊?他们各自叫什么名字啊
学校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啊
上课学到了什么新的常识啊
今天上课时举了几次手?回答了一些那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