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家校交流中的爱与尊重——新教育小学家校笔记

   日期:2024-12-12     来源:www.sgrcc.com    浏览:442    
文章简介:按:这是2012年第一次做校长时的家校笔记。那时候,正值家校关系打造的初期。

按:这是2012年第一次做校长时的家校笔记。那时候,正值家校关系打造的初期。事实证明,理性的互动,可以创造出信赖的环境。今天翻出旧文,与我的老师们推荐。媒体请不要约稿,这组文章曾发表于《班主任之友》杂志,并让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初做校长时的那批父母,不少都是我的微信好友,维持着好的互动,也常常讨论孩子教育的问题。谨以此旧文,纪念大家一块度过的愉快的日子,并致以深深的谢意。

新教育小学门前的路非常窄,又有小区的车在停,门口常常就堵上了。尽心尽责的家委会提出了很多建议,学校就决定,让父母的车不要在学校门口停。

结果,没几天,就发生了一场冲突。一位老师,阻止一位父母在校门口停车,父母不乐意,言语间就冲突起来了。父母居然还往窗外吐了一口痰(父母后来讲解,是我们的习惯,不是有意的)。

老师把这件事记录下来,包含跟父母(实名)的对话,然后,发到了父母群里。结果,引发了新一轮的波澜……

我建议把这件事的整个过程做一个详尽的记录,原始发言全部保存,永久性地作为学校的档案。

然后,作为学术校长,我一直考虑的是,所有人(学校,与老师,包含父母),能从这件事是学到什么?

1

停车冲突的是非是非常了解的,责任主要在父母。(具体言语冲突中,可能双方都存在交流方法的问题,暂不计)

事止于此的话,解决方法非常明显:

(1)由班主任出面,详细知道状况,并建议父母来学校向值周的老师致歉。最好夫妻都来,如此有一个人可以从中调整防止尴尬。致歉,主如果做自我深思。在致歉过程中,老师也应该做一些反省,主如果交流方法上的深思。责任有主次,但并不是得理者就无需深思。何况,这种深思主如果传达一种善意。

(2)学校层面的深思。这件事,要深思的不止是当事人,学校也要为校门口停车整治这件行政行为本身进行深刻的深思,并作出积极的调整。

学校层面的深思,是重点,这对于新学校的成长,看上去尤为重要。学校第一要检讨:乱停车的问题,责任真的全在父母吗?

未必。

作为学校,要追问自己:

(1)我是不是确定了明确的停车规则?这规则合理吗?是否经过了实地勘察与反复讨论?有没跟家委会讨论过?有没给父母对规则进行审议的空间和时间?

(2)我是不是把规则发布给了全体父母?互联网发布是有缺点的,父母未必上网,上网了也未必能看到完整的信息。我有没做到将规则书面化,并需要父母提交回执?

(3)我是不是在确信规则已经被父母了解并理解后,准时在学校门口进行反馈?反馈非常简单,刚开始提醒(父母可能忘记了),假如有父母反复这样,记下车牌号,在父母群公开批评,这是为了捍卫规则(由于已经给了你犯了错误的机会,你还要继续犯了错误,那是你一个人不尊重自己)。

作为学校,在这种事务上,必须要预防草率,需要考虑:

(1)假如不允许父母把车停在校门口,那样,父母可以把车停在哪儿?不替父母着想,一定不合理。

(2)确定了规则之后,要严格实行规则。以这次为例,非常可能的状况是,规则未明确,很多父母乱停车,然后你抓住一个父母批评,这个父母一定有建议:其他人可以,我就不能?!就是说,要确保规则被实行且一直如一。至少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行。

这起冲突,本身并非什么大事,但类似如此的冲突,可以帮助新学校迅速成长,健全自己在行政方面的很多漏洞。——这是它的积极意义。

2

继发的波澜,出乎意料。值周老师显然很生气,将门口发生的一幕记录下来,发到了父母总群中,四个班父母都看到了。并且,立即引发了一轮针对那个父母的批评,有的批评过火,几乎成了讨伐。

这让我很不安,我了解,这次,是老师做错了。为何?我先说明几条原则:

(1)老师是有高职业素养的人群,需要控制我们的情绪,不可以简单地“以牙还牙”。无论何等情境,都要让我们的言行符合职业规范,不可以意气用事。意气用事一定致使犯了错误误,使事件复杂化。

(2)在父母群中,对于这种事件,一般需要作出反馈。但反馈时,要隐去父母名字(其实是孩子的名字)。由于反馈的目的,不是打击报复这个父母,而是提醒其他父母注意,不可以再犯类似的错误。事是核心,人不可以成为核心。大家教育孩子时,要遵守“对错误零度宽容,对灵魂无限爱惜”的原则,大家与父母交流也是一样,父母再如何犯了错误,除非极端的情形,一般都是“人民内部矛盾”,是自己家里人之间的冲突,坚持是非观,但,对人一直要有宽容,要维持一份善意。——就算你对我不善,我也对你维持一份善意,这尤为重要。

(3)非常重要的一条原则是,父母与老师的冲突,要让孩子毫不知情。假如教师因家校冲突惩罚孩子,是紧急违背教育伦理的行为。(你可以降低对孩子的额外付出,但你不可以不履行作为一个教师的职责)父母和教师,在孩子面前彼此维护他们的权威,这是极端要紧的。假如由于一时意气,让孩子承受不应该承受的东西,那样其实没赢家。

(4)在任何交流或反馈中,教师需要以自我反省开始。就算无可反省,也可反省我们的交流方法,这种姿态中,也包括了一份职业素养。

(5)只须发生此类事,教师都要对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不带感情色彩的很客观的描述,特别不可以隐瞒自己做错的部分,尽量地还原真实情形。(这情形一定和父母的描绘有差异,这是很正常的。父母吐痰,说不是吐给老师,老师在冲突中看到父母吐痰,自然觉得是吐给自己,这种理解的差异是一定存在的,而且真相可能永远弄不了解。)

3

老师的公布名字的行为,又引发了父母的对峙。

有的父母,指责该父母行为不妥,没给我们的孩子树立榜样。另一些父母,主如果该班父母(抱团行为是可以理解的),又出来反击,说为何老师要组织讨伐父母?

这一次,双方都有对的地方,但双方都同时也错了:

(1)该父母行为不妥,所有人都要认识到。

(2)不应该把批评变成讨伐,对事转为对人。

那样,最好的反应方法是什么?是恕,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父母可以如此反应:校门口乱停车确实会干扰学校,影响到孩子们的安全,老师提醒得对,大家肯定注意,肯定从自己做起,不违反学校的停车规定。(有父母就是如此反应的,这就是聚焦于事,是让事件朝着积极方面进步)

该班父母可以如此反应:这件事,确实是父母的不对,我也能理解老师的感受。但强烈呼吁,不要公布当事人的名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家校作为一个一同体,应该“对事不对人”,所以建议其他父母,大家不要再批评这位父母了,大家更应该深思自己,有没乱停车,有没遵守有关规则?(若是家委会成员,还应该说,这件事,家委会也有责任,工作没做好……)

只不过抱怨他们,而不自我深思,非常快就成为相互攻击,这能够帮助解决问题吗?而且,还恶化了邻里关系。

非常快,该班家委会作出决定,该班父母退出全校性的父母群。

这次,事情变得很紧急。由于前面是父母各自发表我们的看法,而家委会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组织。这不是一个人的意气用事,这代表了一个组织的意气用事。假如作为一个组织的意气用事的话,学校就需要作出回话。

我的原则非常简单:每一个人,请为我们的言行负责,家委会也不例外(由于家委会的决议,是代表全体父母建议的,不然,不成非法决议了?)。

负责意味着什么?第一,全校性的父母群,将拒绝已经退群的父母再度加入(没退的当然也不清除)。由于,你们已经作了选择。

本来,家委会合宜的反应应该是:

(1)分担错误。家委会出面,意味着这个班级所有些父母都是“一家人”,所以,一个父母的错误,整个“家庭”要为此道歉。

(2)保护“家人”。呼吁停止带有讨伐行为的批评,对事不对人。

不了解是否由于家委会撑腰了,犯了错误误的父母说话不同了……

我替他难过,由于他缺少真的的担当。我若是他,我会如此反应:

(1)这件事情,责任主要在我,我不应该……

(2)但,也有误解的地方,我有摇下车窗乱吐痰的习惯,那天早晨我的这个行为是不自觉的,根本不是也不可能是针对老师的,但老师误解了,第三致歉……(假如还有其他类似的细节被误解了,一一指出)

(3)感谢各位父母对我的批评,我肯定改正错误。虽然有的父母言辞激烈,但用心是好的,大家都是为了这所学校,为了大家我们的孩子啊。

老师公布名字,从学校、老师、旁观者的角度,是一个错误。但作为当事人,则反而不可以觉得这是一个错误,而应该选择坦然承受,这种承受,是表达歉意的最好方法。

在新教育小学,有过类似的事情。有一次,有老师不点名地在工作群是批评了另一个年长得多的老师,那个老师看到了,很诚恳平静地说,这个没点名的老师是我,这件事我做错了,感谢**老师的提醒,我将来肯定注意。就这个行为,取得了我的敬意,相信,也取得了其他老师的敬意。

没自我深思的批评,不但缺少力量的,而且是没合法性的。这不是批评,更不是维护,这只不过相互攻讦。

4

什么叫“正能量”?什么叫“相互支持的家校环境”?一遇见冲突,有多少人会第一深思自己?冲突的积极意义,是所有人都要从中学习。

我想,在新教育家校关系中,所有人在发言的时候,都要遵守一些一同的原则,或者说价值观,我罗列如下,我觉得不会有人反对这类规则:

(1)家校关系不是买卖关系,不是敌我关系,而是相互支持的关系。但凡不利于打造相互支持的环境的行为,都是不对的行为。在冲突中,要控制我们的意气,一直维持必要的理性,确保事情最后朝着建设性的方面进步。

(2)家校关系要遵守一些恒定的价值观,每人要有是非心,不可以由于我们的立场,不考虑是非,只考虑对自己是不是有利,而照顾不到其他人的感受。

我喜欢如此的场景,有父母跟我剧烈地争吵,由于他觉得我的言行违反了原则(而不是由于我的言行让他不舒服),他甚至不在乎我们的孩子在大家学校念书,他只不过坚持他觉得对的事情。如此的父母,我会一直维持敬意,由于我了解他有底线,有超出利己行为的原则。

有的时候,父母会由于不想得罪老师或校长,而发违心之言,这是让人难过的。由于父母低估了你,与你的老师们的人品。他们感觉假如得罪了你,你会迁移到他的孩子身上。(我承认,很多学校确实会这样,但新教育小学不会这样)

事实上,我会作出反应,常常是剧烈的反应,由于我是一个原则性很强,并且骨子里非常强悍的人。但迫使我作出反应的,不会是讲道理的父母,不会是看法和我不同的父母,而是自私自利,置一同体利益于不考虑的父母。而且,我的反应也不会是突破职业底线,或拿孩子作为工具,再生气,我也会履行工作职责。我的反应是甘地式的,“非暴力不作为”,但“不作为”,不是指工作职责内的不作为,而是工作职责外的“不作为”,比如,在肯定时间内,不给这个班级提供额外的支持。由于我假如不反应,父母就不会深思和调整我们的行为,最后,不利于整个团队的进步。

(3)对事不对人,彼此的爱与尊重,在新教育家校关系中具备特别的意义。可能不少学校包含一些名校,家校都是买卖性质的,但新教育学校不是。所以,大家不收父母礼物,大家倡导老师像对待我们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大家将爱(而不是分数)置于师生关系的核心,大家自然渴望得到同等的对待。但,凭什么说大家彼此是相爱的?假如一点点小小的冲突,一点点小小的面子,都能引来彼此攻击的话?

父母错了,但我需要学校和老师第一深思,特别是学校。而父母名字被公布,也让我特别不安。我立即提醒学校需要为此致歉,并提醒班主任这类事不可以涉及孩子,提醒其他父母要对事不对人……这基于我的原则,基于我的立场,也基于我一直把父母没当成外人,而是感觉在新教育学校,家校一体。

老师错了,我会批评老师,和老师深度交流,帮助老师理解为何错了。但我爱大家的每个老师,我了解他们相比其他学校的老师很辛苦。对我来讲,批评或交流,都不是指责,而是爱的深刻表现。假如我不喜欢大家的老师,我就没资格批评他们。

5

新教育小学的家校关系,从刚开始就具备我们的特征,父母和老师们的关系特别好,对学校工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当然,对学校的将来也抱有很大的期待。这类,一直是大家引以为自豪的。

但,我不想和稀泥。

我不想掩饰学校与教师们的不成熟,我爱这所学校,爱这群老师,不是由于他们成熟,而是由于他们有理想,敬业,热爱孩子,他们在以我们的努力来践行承诺,这所学校所表现出来的热情与执著,是罕见的,我对今天不成熟的宽容理解,是打造在对将来的信心上的。

我也深知父母也还不够成熟,就算是最热情的父母,也需要和团队不断地磨合。有时会说错话(像对那个父母的过火批评),但需要被谅解,由于心中爱,有认可。

所以,我不想学校遇见的每一次冲突(就算像这次如此并不紧急)被轻轻地掩盖过去。

由于,我渴望所有人从中学习:

学校从中学习提升行政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师和父母;

教师从中学习怎么样依据原则而行,以更高的职业和专业素养来从容应付挑战;

父母从中学习怎么样承担我们的责任,怎么样与学校及老师维持好的交流,并掌握彼此相处;

所有人,都要从一次次冲突中学习爱与尊重,由于,这才是最伟大的力量。

更要紧的是,大家学到的所有,将深刻地影响大家的孩子。

2012年12月14日星期五

扫描上方微信二维码,关注阳光家教网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