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2019学年上海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卷方法

   日期:2024-12-09     来源:www.lzmffq.com    浏览:563    
文章简介: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卷方法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卷方法(一) 1、整体感知、迅速阅读的方法 ①抓标题、紧扣关键字句,把握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②找线索,把握文章结构和主题; ③抓标志性词句,把握素材的组合方法; ④抓文章中的“虚”与“实”,把...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卷方法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卷方法(一)

1、整体感知、迅速阅读的方法

①抓标题、紧扣关键字句,把握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②找线索,把握文章结构和主题;

③抓标志性词句,把握素材的组合方法;

④抓文章中的“虚”与“实”,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掌握在文章中筛选信息

①依据题干需要,筛选出与问题有关的语句直接摘取

②依据题干需要,筛选出有关信息——提取整理

③依据题干需要,结合有关内容——剖析总结

 

3、掌握必要的审题和答卷方法

阅读失分总是在不经意和无意识间,学会答卷方法克服以下问题: 

①回答不完整、不全方位、不准确;

②表达不通顺、不简洁、不平实;

③卷面不整洁,格式不规范。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卷方法(二)

1、要素充足法


解答主观性阅读,第一要看清该题的分值。一搬来讲,超越2分的题,其答案总是有两个以上的分值对应点,答案起码有两个词汇或词组或句子。

 

2、依文解题法:

考查对重点性词汇的正确理解、判断等题目,其答案总是就在原文中,由于出题人是“依文设题”,答卷也应“依文解题”。

 

3、总结重组法:

第一提取有用的信息,然后依据需要对原话或原文中的某些词汇加以改造、组合、压缩、变换进行“总结重组”,最后作适合规范地表述就能了。

 

4、专业术语法:

有些题干中明确规定不能用原文中的原词原句回答,这就需要在整体把握段篇或完全理解上下文语境的基础上,用自己平常学会的符合语文专业需要的说法,说清自己了解文章后的各种结论和感受。

1、在文章开头:

内容方面:(议论、抒情)单刀直入,开篇点题(主旨、话题、论点);(描写句)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地址,渲染氛围,定下感情基调等。结构方面:或总领下文,或埋下伏笔推进故事情节的进步(记叙文),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记叙文)等。


2、在文章中间:

内容方面:(议论、抒情句)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抒发作者的感情等。结构方面:承上启下(过渡);概括分论点(议论文)等。假如句子单独成段,还有强调用途。


3、在文章结尾处:

内容方面:(议论、抒情句)点明(强调)中心,深化(升华)主题(记叙文);概括论点(议论文)。结构上:照应题目、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

 

5、整体把握法:

这种解答办法需要整体阅读,突破本句和本段,充分把握条件,将思路放开,做到瞻前顾后,认真寻求照应,以便飞速而准确的解答卷目。至与寻求照应,或以前因找后果,或由结论溯前题等。

 

6、借助信息法:

解答简答卷时要充分借助本题题干信息,充分借助其他有关题的信息,包含注释等,充分借助他题答案信息。

 

7、字数达标法:

答案用语要规范化,要尽可能用完全句,要防止语病;同时,只须字数允许,在语境要准、文字要精的首要条件下,就要尽可能多答点,即可以用词组作答的不需要词,可以用句子作答的不需要词组,甚至可以用句群作答的就不需要复句,以保证答案字数的达标。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卷方法(三)

议论文解题方法:

1、记叙文的表达方法: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2、描写办法的分类:

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描写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用途:

1、交代作品的年代背景。

2、在回答时需要结合当时当地的年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有关语句揭示了哪种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用途: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征;

2、推进情节进步;

3、渲染氛围;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4、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__________

5、记叙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6、散文的分类:

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7、散文的特征:

形散而神不散

 

8、小说的三要点:

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

 

9、小说的结构:

开端、进步、高潮、结局(有些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10、评价作家作品:

1、应以对作家、作品的进步性作一定性评价为主;

2、对作家、作品的局限性应点到为止,重点在于历史局限性。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