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上海嘉定区嘉一联中2020-2021学年初三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题

   日期:2025-05-21     来源:www.tspmpb.com    浏览:482    
文章简介:上海嘉定区嘉一联中初三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题 1、单选题 1.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煤气燃烧C.金桂飘香   D.尘土飞扬 【答案】B   【考试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及其辨别 ...

上海嘉定区嘉一联中初三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题

1、单选题

1.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煤气燃烧
C.金桂飘香   
D.尘土飞扬

【答案】B  

【考试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及其辨别   

【分析】【解答】A、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煤气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金桂飘香的过程中没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尘土飞扬的过程中没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剖析】依据反应是不是有新物质生成进行判断,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2.以下描述是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氢气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B.酒精容易挥发
C.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   
D.铜具备好的导电性

【答案】A  

【考试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解答】A、氢气燃烧生成水,是化学变化,所以氢气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性质,故A符合题意;

B、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是物理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颜色状况是物理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

D、铜用于制作金属导线是借助铜的导电性,是物理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剖析】解答本题要剖析物质的性质是不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假如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是物质的化学性质,假如无需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3.下列物质是纯净物的是(   )            

A.石灰水   
B.液态空气
C.冰   
D.海水

【答案】C  

【考试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分析】【解答】A、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氢氧化钙,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液态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冰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是纯净物,符合题意;

D、海水中含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剖析】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由两种或以上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

4.下图表示初中化学容易见到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读出液体体积    
D.液体的取用 

【答案】B  

【考试知识点】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操作需要注意的地方的探究   

【分析】【解答】A.不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不然易引发灯内酒精失火;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组装好仪器后先将导管伸入水中,然后用手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好;
C.量取液体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D.倾倒液体时,试管和试剂瓶要倾斜,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向着手心,瓶盖倒放在桌面上。

故答案为:B

【剖析】A、依据酒精灯的用法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剖析;
B、依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办法进行剖析;
C、依据量筒读数的正确办法进行剖析;
D、依据液体药品的取用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剖析。

5.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   )            

A.Fe   
B.Ca
C.Al   
D.Si

【答案】C  

【考试知识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分析】【解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其中铝铁钙是金属元素。

故答案为:C。

【剖析】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前5种元素分别为:氧、硅、铝、铁、钙
 

6.以下符号只具备微观含义的是(   )            

A.CO2   
B.2H2O
C.H   
D.N2

【答案】B  

【考试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解答】A、CO2宏观上表示二氧化碳,微观上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等,既具备微观意义,又具备宏观意义,不符合题意;

B、2H2O表示2个水分子,符合题意;

C、H宏观上表示氢元素,微观上表示1个氢原子等,既具备微观意义,又具备宏观意义,不符合题意;

D、 N2宏观上可表示氮气,微观上可表示一个氮分子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剖析】化学式、元素符号等都具备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意义,但在符号的前面加相应的数字(不为1时)只表示微观意义。

7.某同学欲量取8ml的水,应选取(   )            

A.50ml量筒   
B.10ml量筒、滴管
C.托盘天平   
D.5ml量筒、滴管

【答案】B  

【考试知识点】实验室容易见到的仪器及用,药品的取用   

【分析】【解答】①量筒越大,管径越粗,其精准度越小,由视线的偏差所导致的读数误差也越大;所以,实验中应依据所取溶液的体积,尽可能使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分次量取也能引起误差;所以量取8mL是溶液,应使用10mL的量筒;②胶头滴管又称胶帽滴管,它是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一种仪器;所以,在量取8mL的食盐水时,倾倒到接近8mL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食盐水,以提升精准度,降低误差。

故答案为:B。

【剖析】选取量筒时应该注意:一次量完,所量液体体积与量程越近越好。

8.下列物质是氧化物的是(   )            

A.O2   
B.KClO3
C.P2O5   
D.C2H6O

【答案】C  

【考试知识点】从组成上辨别氧化物   

【分析】【解答】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氧气是单质,不符合题意;

B、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KClO3是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P2O5是氧化物,符合题意;

D、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C2H6O是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剖析】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据此进行剖析。

9.在食品或调味剂中加入某些人体必需的物质,如高钙奶粉、加铁酱油、加碘盐,以上“钙”、“铁”、“碘”是指(   )            

A.单质   
B.分子
C.原子   
D.元素

【答案】D  

【考试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分析】【解答】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日常常接触到的“高钙奶”、“加铁酱油”、“加碘盐”等食品中,“钙、铁、碘”指的就是元素,它们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不是以分子或原子的形式存在的。

故答案为:D。

【剖析】 食品或调味剂中的“钙、铁、碘”指的是元素,它们存在于化合物中,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10.加湿器可增加室内空气湿度,这是由于(   )            

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体积非常小
C.分子发生分解   
D.分子不断运动

【答案】D  

【考试知识点】分子的概念与分子的特质   

【分析】【解答】依据分子的性质可知,加湿器可增加室内空气湿度,是因为分子在持续的运动。

故答案为:D。

【剖析】分子水平和体积都非常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11.ClO2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消毒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2                                         B. -1                                         C. +2                                         D. +4

【答案】D  

【考试知识点】容易见到元素与容易见到原子团的化合价   

【分析】【解答】ClO2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消毒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2﹚×2=0.x=+4.
故答案为:D。
【剖析】依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进行剖析。

1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很多白色烟雾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D.在大理石上滴加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C  

【考试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解答】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很多白烟,没雾,说法不符合题意;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法不符合题意;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白光,放出很多的热,说法符合题意;

D、在大理石上滴加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不是现象,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剖析】A、依据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结合烟和雾有什么区别进行剖析 ;
B、依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剖析;
C、依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进行剖析;
D、依据实验现象不可以说出生成物的名字进行剖析。

13.化学式是要紧的化学语言,下列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氯化铁FeCl2   
B.氧化镁MgO2
C.氧化铁Fe2O3   
D.氯化铝AlCl

【答案】C  

【考试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解答】A、氯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FeCl3  , 该选项中的化学式为氯化亚铁,不符合题意;

B、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MgO,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Fe2O3  , 符合题意;

D、氯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AlCl3  ,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剖析】依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检验化学式书写是不是正确。

14.是分解反应的是(   )            

A.CuSO4+2NaOH=NaSO4+Cu2   
B.H2CO3=CO2+H2O
C.CO2+H2O  H2CO3   
D.2Mg+CO2 2MgO+C

【答案】B  

【考试知识点】反应种类的断定,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解答】A、CuSO4+2NaOH=NaSO4+Cu2↓,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B、H2CO3=CO2↑+H2O,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是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C、CO2+H2O=H2CO3  ,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是化合反应,符合题意;

D、2Mg+CO2 2MgO+C,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剖析】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为分解反应。

15.华为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为材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其电池反应原理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O2   
B.CO   
C.CO2   
D.H2

【答案】A  

【考试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水平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解答】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可判断反应前后C、H、O、Na四种原子的个数为:

 

反应前

反应后

C原子

2

2

H原子

12

12

O原子

6

12

Na原子

4

4

依据水平守恒定律的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类型、数目不变,可判断物质X的3个分子中含6个O原子,则每一个X的分子由2个O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O2。

故答案为:A。

【剖析】依据水平守恒定律的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类型、数目不变结合化学式的书写办法剖析。

16.关于对分子,原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维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B.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
C.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D.CO2和CO性质的差异主如果因为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答案】C  

【考试知识点】原子的概念与构成,分子和原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分子的概念与分子的特质   

【分析】【解答】A、分子是维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A错;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再分,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B错;

C、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故C符合题意;

D、CO2和CO性质的差异主如果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不一样的分子性质不同,故D错。

故答案为:C。

【剖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的概念是维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的特质:“水平小,体积小,一直在不停的运动,彼此间有间隔”;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17.有的有香味的文具中含有有害的甲醛,其化学式为CH2O,关于甲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是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它的摩尔水平为30g/mol
C.甲醛是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D.该物质中,碳、氢、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1

【答案】C  

【考试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有关计算,摩尔水平及有关计算   

【分析】【解答】A、由化学式判断元素组成状况可知,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借助各元素原子量之和求解知:甲醛相对分子水平是12+2+16=30,它的摩尔水平为30g/mol,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从甲醛分子结构可以看一个甲醛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D、依据化学式CH2O可知,碳、氢、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1,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剖析】化学式的意义一般是指宏观上表示该物质及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微观上表示该物质的构成;假如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分子,它除去表示一个该分子外,还表示该分子的构成;有时依据物质的化学式,结合所给的原子的相对原子水平,还能计算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水平、其中的元素水平比或某元素的水平分数等。

18.对化学方程式2H2+O2 2H2O的意思叙述正确的是(   )            

A.氢气加氧气点燃等于水   
B.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C.两个氢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水分子   
D.2克氢气和1克氧气生成2克水

【答案】B  

【考试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定义、读法和含义   

【分析】【解答】A、在反应中“+”读作“和”,不可以读作“加”,该选项读法不符合题意;

B、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该选项读法符合题意;

C、从微观上,点燃条件下,每2个氢气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该选项读法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可读作:每2mol氢气和每1mol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2mol水,该选项读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剖析】化学方程式的意思也有三个,它们分别是:(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水平关系;(3)表示各物质之间的粒子个数关系。

19.从以下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类型没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原子的类型与数目发生了改变
C.反应前甲、乙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2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答案】D  

【考试知识点】反应种类的断定,微粒看法及模型图的应用   

【分析】【解答】A、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所以反应前后分子类型肯定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B、水平守恒定律的微观讲解:反应前后原子的类型与数目都不变,不符合题意,

C、从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可看出,反应前甲、乙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3,不符合题意,

D、从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可看出,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是化合反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剖析】依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结合各选项的描述进行剖析判断。

20.将肯定水平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肯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水平见下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水平/g

5.0

1.2

2.0

0.5

反应后水平/g

待测

3.0

3.6

0.5

关于这四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是反应物,b、c是生成物   
B.d可能是催化剂
C.反应后a的水平为3.4g   
D.a肯定是化合物

【答案】C  

【考试知识点】催化剂的特征与催化用途,水平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解答】解:由题意和水平守恒定律,结合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b水平增加了3.0g﹣1.2g=1.8克,是生成物;c水平增加了3.6g﹣2.0g=1.6克,是生成物;d水平不变,做催化剂或者是杂质.生成物共增加了3.4克,所以a是反应物,共参加了3.4克,所以,反应后物质a的水平为5.0g﹣3.4g=1.6g,由此可知:

A、a是反应物,b、c是生成物,说法不符合题意;

B、d可能是催化剂,说法不符合题意;

C、反应后a的水平为1.6g,说法符合题意;

D、因为该反应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是分解反应.所以,反应物a肯定是化合物,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剖析】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水平变化进行剖析,水平增加的生成物,降低的是反应物,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也会是杂质;据此结合化学反应种类的辨别办法进行剖析。

2、填空题

21.化学与大家的生产生活密切有关,用所学的化学常识按需要填空  

①家用体温计中的“水银”,是液态金属________.2=CaCO3 ↓+ H2O  

【考试知识点】氮气及稀少气体的作用,酸雨的产生、风险及防治,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分析】【解答】①硅的元素符号是Si;②SO2排放过多会引起酸雨;性质非常稳定,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或飞艇的气体是氦气,化学式为:He;CaCO3中含有原子团—碳酸根;

③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剖析】依据容易见到元素及元素符号的书写办法、酸雨形成是什么原因、稀少气体的作用、容易见到原子团的名字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办法等常识进行剖析解答。

3、实验题

23.水有哪些用途不可忽略。下图中三个实验分别用到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A中用水做溶剂,其中玻璃棒有哪些用途是________。

②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集气瓶中水有哪些用途是________。

③实验C中,烧杯中的水被压入集气瓶是什么原因________。实验结東后,如发现压入集气瓶内的水不足1/5,可能是什么原因________ 。

【答案】搅拌、加速溶解;3Fe+2O2 Fe3O4;预防高温熔融物炸裂集气瓶底部;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装置内充气压力减小,大方压把水压入集气瓶中;红磷的量不足等  

【考试知识点】物质的溶解,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的化学性质,水的性质和应用,化学实验策略设计与评价   

【分析】【解答】①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有搅拌,加速溶解有哪些用途;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方程式为:3Fe+2O2 Fe3O4;铁丝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是预防高温熔融物炸裂集气瓶底部;③因为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装置内充气压力减小,大方压把水压入集气瓶中;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与没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均会致使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少于五分之一。

【剖析】依据水的性质和作用与功效、玻璃棒的容易见到作用与功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办法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需要注意的地方等常识进行剖析。

24.氧气与大家的生活息息有关,也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的一个要紧物质之一,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如下,请回答。  

 

①写出编号仪器的名字:①________;

②甲同学欲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材料,制取一瓶较纯净、干燥的氧气可使用的装置组合为________(填字母,下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有哪些用途是________。

③乙同学用装置A和F组合制氧气,氧气可以用F采集的依据是________ 。装置A中长颈漏斗需要伸入液面以下,目的是________;若用B代替A,优点是________。

④乙同学将肯定水平的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后,采集到0.1mol的氧气,则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水平为________。(依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答案】酒精灯;CD;2KClO3 2KCl+3O2 ;催化用途;氧气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预防生成的氧气从长颈漏斗中逸出;控制反应速率;6.8g  

【考试知识点】实验室容易见到的仪器及用,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采集办法,化学实验策略设计与评价   

【分析】【解答】①据图可知仪器①是酒精灯;

②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应使用装置C;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用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 2KCl+3O2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容易溶于水,因此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采集,向上排空气法采集的氧气比较纯净、干燥,应使用装置D;

③氧气可以用排水法采集,是由于氧气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若用装置A制氧气,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预防生成的氧气从长颈漏斗中逸出;C装置中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进而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

④设参加反应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为x,则:

2H2O2 2H2O+

O2↑

2

1

x

0.1mol

 

x=0.2mol,

需要过氧化氢的水平为0.2mol 34g/mol=6.8g。

【剖析】熟记常用化学仪器及其名字;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况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采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药品的流速;借助氧气的物质的量通过化学方程式可求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水平。

25.某化学兴趣小组做如下实验.请依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操作②应为下图中的________ ,该操作中用到玻璃棒有哪些用途是________。

 

②上图中A应该酒精灯________加热。上图B实验中如发现滤液依然浑浊,则可能是什么原因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③经过上述实验,可计算出该粗盐的纯度为________。

④若得到NaCl的产量比实质值偏低,则可能是什么原因________。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混合液流入滤液中

 

B.蒸发时受热不均匀,有晶体溅出 

 

C.溶解15g含有泥沙的NaCl样品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答案】B;导流;外焰;滤纸破损(答案合理即给分);80%;BC  

【考试知识点】实验室容易见到的仪器及用,粗盐提纯,实验数据处置或者误差剖析的探究   

【分析】【解答】①操作①、②、③依次为图中的溶解C、过滤B和蒸发A;操作②中玻璃棒有哪些用途是导流;②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缘由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③该粗盐的纯度为:   100%=80%;④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导致含泥沙的食盐有一部分进入滤液,被蒸发结晶析出致使产量偏高,A不是可能是什么原因;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致使原混合物中的食盐没全部转到商品中,故B是可能是什么原因;

C、溶解15g含有泥沙的NaCl时,加入的水量不足致使食盐有一部分没被溶解,从而使食盐没全部转化为商品,C也是可能是什么原因。

【剖析】(1)可以将泥沙和溶液离别的操作是过滤;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导流;
(2)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最高;
(3)纯度是纯物质的水平与混合物的总水平的比值;
(4)依据各选项操作导致的影响进行剖析。

4、简答卷

26.每年入冬时期,都是流感高发期,“达菲”是现在世界上治疗H1N1流感病毒旳良药,生产“达菲”的主要材料是莽草酸(C7H10O5),可从茴香中提取。依据如图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莽草酸是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摩尔水平是________。

②莽草酸中氢、氧两种元素的水平比为________。

③0.1mol莽草酸中含氢原子的个数为________。 

④如图信息中描述莽草酸物理性质的有________。

【答案】3;174g/mol;1:8;6.02×1023个;ABC  

【考试知识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化学式的有关计算,摩尔水平及有关计算   

【分析】【解答】①依据莽草酸(C7H10O5)化学式可知,莽草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水平=12 7+1 10+16 5=174,其摩尔水平是174g/mol;②莽草酸中氢、氧两种元素的水平比=:=1:8;③依据莽草酸(C7H10O5)化学式可知,0.lmol莽草酸中含氢原子的个数=0.1 10 6.02×1023个=6.02×1023个;④熔点185℃;气味辛酸;易溶于水,难溶于氯仿、苯和石油;无需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剖析】(1)依据莽草酸的化学式判断元素类型;1摩任何物质的水平都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种分子的相对分子水平;
(2)元素水平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水平×原子个数之比;
(3)依据阿伏伽德罗常数计算;
(4)依据性质是不是经过化学变化来表现进行判断。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