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Q决定了人的学习力,孩子聪不聪明是爸爸妈妈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假如孩子有以下6种表现,可能IQ极高,父母千万不要忽略,好好引导可能以后大有出息!
01
爱笑
都说“爱笑的孩子运势都不会太差”。笑,是这个世界上最漂亮的语言。
有专家表示,人在开心时IQ会提升。笑有益于大脑的发育,愉快的情绪能让孩子迅速接收新的事物。
美国医学专家在系统地研究了年龄与智慧之间的关系后得出结论:IQ高的儿童对外面事物发笑的年龄比一般儿童要早,次数也多。
一般2-3个月的孩子在爸爸妈妈的逗引下便会发笑,被叫做纯真无邪快乐反应。这是婴儿与外面交往的第一步,也是心理发育上是一个飞跃,对脑发育是一种有益的激起,被叫做“一缕智慧的希望”。
所以,父母肯定准时抓住这一缕“希望”,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这也是作为早期智商开发的一种有效方法。
02
爱提问
母亲,我是从哪儿来的?
母亲,为何天空会下雨?
母亲,为何天空会打雷?
母亲,为何鸟能在天上飞,大家不可以飞?
母亲母亲.......
你家是否也有一个如此爱提问的孩子?
有时被孩子问烦了,忍不住吼回一句“哪来这么多为何!”
大家感觉孩子烦,一是由于没耐心,二是大家自己也不了解答案。
其实,孩子爱提问,是好事。
爱提问的孩子有着非同普通的好奇心,对于自己不懂的问题必须要刨根问底,直到弄了解为止。
或许对其他人来讲,这种孩子是个“小话痨”。但换一种角度看,这种孩子思维敏捷,对身边的事物有较强地察看力,并能通过提问,自己去考虑和探寻答案。
所以,父母不要害怕孩子问问题,爱提问的孩子才更聪明哦!
03
爱模仿
婴儿从出生起就开始对周围的人进行简单的模仿,父母的表情,说话的语气,生活的习惯,都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
孩子通过模仿的方法,去学习和认识外面的事物。神经生理学者表示,模仿能力越强的孩子,大脑越发达。
在日常,孩子模仿最多的对象就是爸爸妈妈。所以,爸爸妈妈的象形对孩子至关要紧。
父母必读讲堂田先老师说过:要想培养出出色的孩子,爸爸妈妈第一要为孩子树立一个积极正面的榜样,让孩子在模仿爸爸妈妈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三观。
04
想象力丰富
想象力,是大家必不可少的一种思维能力。想象力越丰富,大脑就越活跃。
想象力丰富的孩子,常常会讲出一些天马行空的故事。 即便看到几个玩具,几只动物,也会自动脑补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故事。
事实证明,想象力丰富的孩子,创造能力也更强。写作、绘画、创造等创作性的工作,一般需要在脑海种形成画面,然后通过文字或其他形式表现出来。
没想象力的世界,是没色彩的。
在亲子教育中,爸爸妈妈可以通过讲故事、读绘本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而电视、手机等电子商品,会大大抑制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的思维拘禁在一个固定的画框里。电子商品接触越多,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影响越大。
所以,为了孩子的将来,请放手你的手机,带他们到大自然去感受去冒险,必然会让孩子受益无穷的!
05
爱对其他人发号施令
有些孩子从小就是“孩子王”,喜欢出风头,爱对其他人发号施令。而偏偏这种孩子又非常受小朋友的信任,总喜欢跟着他一块玩。
有些爸爸妈妈会担忧,孩子从小这么爱逞强,长大之后会变成小霸王,难管教。可是换个角度看,这种孩子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都非常强,正是一个领导者需要的潜质。
所以,这种孩子更需要爸爸妈妈好好引导,告诉他任何事情能干什么事情不可以做,让孩子从小是非分明,预防误入歧途。
06
我们的事情自己做
日常,大家常常会看到三四岁的孩子在前面玩,一位父母在后面跟着,趁孩子不注意的时候快点塞两口饭。
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只能让孩子的独立性降低,导致孩子依靠爸爸妈妈、懒惰的个性。
过去看到如此一段视频:一名18个月的美国小孩子,走路还没非常稳,却已经能自己着装、洗漱。
其实有时不是孩子不能离开爸爸妈妈,而是爸爸妈妈把孩子想的太弱了。
孩子要自己吃饭,父母怕孩子将饭菜洒的到处都是,坚持要自己喂。
孩子要自己下楼梯,爸爸妈妈怕他摔倒了,必须要亲自抱下去。
孩子要自己穿衣,又嫌他一个人穿不好,快点套上完事。
我们的事情自己做,是孩子独立的第一步,也是自我认知的开始。这种独立来得越早,越有益于孩子的成长。
当然,这个首要条件是,孩子做的事情是没危险,在可控范围内的。在一些危险的场所,如马路上,即便孩子哭闹着要自己走,也要紧紧抓住不放开。
一个人的IQ,除去遗传原因,还与后天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息息有关。大家不可以改变自然规律,但大家可以改变教育的方法。给孩子多一些耐心和伴随,让Ta在充满爱的家庭中长大,即使孩子以后不可以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只须大家努力过了,就不会留下生活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