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作文有六字箴言:凤头、猪肚、豹尾
凤头:开头,像凤头那样漂亮、精彩、引人入胜。为内容和中心服务,不适合拖沓。应简洁、利落。
猪肚:主体,像猪肚子那样充实、丰富的内容
豹尾:结尾,像豹尾一样有力刚健,比喻文章的结尾应表现力强
学好这七法,塑造完美凤头
1、悬疑法
在文章的开头设置肯定的疑问,引起读者好奇,使人想进一步知道事情怎么样进步,吸引读者的目光。
一般用在故事、小说或是描写事件的文章,用悬疑的办法来作为事件的开端,使文章一开头便引人入胜,引起其他人阅读的兴趣。
2、破题法
又叫做“单刀直入法”或“直起法”,也就是在文章第一段直接说明题意,点破题目的意 思,或是揭露文章的中心思想,让读者一清二楚,单刀直入。
最常见的一种开头方法,紧扣题目,直指题心,直接说出题目的意思,把中心思想写出来,会让文章一开头如万马奔腾,气势十足,使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3、引述法
在文章的开头引述古人的名言佳句,或是中外谚语、俗语、诗歌,用来支持我们的看法,使文章增加说服力,引起读者共鸣。
一般用在议论文或是记述文,把我们的想法透过名言佳句表达出来,使文章的开头看上去有力。
4、提问法
文章起笔用“提问法”,可以让文章充满浓浓的情感,就仿佛和他们见面聊天一样,很亲切。激起读者对题目的好奇,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5、对话法
在文章的开头借助人物的对话,点出主题。如此的开头可以增加文章的真实性,叫人身临其境,仿佛进入作者描写的故事情节。(先声夺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一般用在记述文,或是童话、小说。用对话作为文章的开头,描写时切勿冗长啰嗦,以免导致文章拖泥带水。
6、假设法
在文章的开头借助假设的语气,反问他们,点出主题,使文章看上去气势十足,非常有 力量。
一般用在议论文。
7、倒叙法
在文章一开篇就使用倒叙的手法来开头。倒叙开头,能一下子给人以悬念,叫人(读者)能急着往下读文章。
一般用在记述文中,描写人物或事情的文章。
小知识
开头办法还有不少,譬如:比喻法、拟人法、举例法、对比法、排比法、联想法....要依据作文需要选择自己最拿手的,成效最好的办法写开头。
但必须要切记:开头只是为文章主体服务,力求简洁,假如开头一些议论抒情性的话过多,必然影响中间内容部分的充实,内容就看上去单薄,不够具体。
四个绝招写出丰盈的猪肚
1、采撷一个新颖的材料
新颖的材料能给读者新鲜感。所谓材料新颖,是指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风尚、新看法……表目前大家要对现实日常出现来的新生事物独具慧眼,言别人所未言,选别人所未选,描写感人至深的人和事,展示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抒发真挚纯洁的情感,表达独一无二的见解。“新”是作文题材的生命活力所在。
2、常中求异(老题材中挖出新立意)
文章材料当以选择新颖鲜活的材料为妙,但这并非说大家过去用过的材料就不可以第三用了。恰恰相反,旧材料假如经过技术化处置,如转换视角、延伸拓展、逆向解析……做到常用常新,照样让阅卷老师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考生要反复斟酌,从海量的表现角度中选择一个新奇的角度,挖掘事件最深刻的意义。
3、确立一个新颖深刻的主旨
一个新颖深刻的主旨需要一个新颖的立意。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变换“角”度变“角”就是变换一种切入角度,角度一新,立意也会为之一新。“猪八戒照镜子”,人物常常嘲笑猪八戒的不是,却忽视了镜子客观反映事实的可贵品质。
②避“俗”原则立意时必避俗避熟,禁忌用通用公式。“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未能言”。
③求“异”思维。譬如依据“满足者常乐”翻出“不满足者常乐”,依据“不必班门弄斧”翻出“弄斧需到班门”等等都是求异思维的体现。切记求异并非求离奇,一旦刻意追求怪异就偏离了大家认知的主流,也将不受阅卷老师欢迎。
4、穿插精美片段
在行文的过程中,穿插一组精美的片段,不只能丰富文章内容,更能让阅卷老师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审美愉悦,高分自然不言而喻了。
①使用一组美词。比如叠用四字词,引用诗词、歌词、电影经典片段等,如此能使行文富有情趣和生活气息。
②设置一组美句。譬如排比句、哲理句、双关句、修辞句、名人名言句等,如此形成的一处闪光点可以在瞬间点亮阅卷的双眼。
五个关键字写豹尾简洁有力
1、首尾呼应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要互相照应,尤其是在结尾要回话开头,使文章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不至于由于开头和结尾相距甚远, 而使文章相互脱节, 给人以残缺感。
2、留有空白
作文要给读者留下肯定的想象空间,让读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去加以补充,从而产生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成效。
3、余音渺渺
这种结尾既深刻又发人深省,可以让读者在读完你的文章之后掩卷深思。
如《爸爸》一文的结尾:“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人天相隔,骨肉永离。父亲,你在哪儿?你在哪儿?我无语问苍天,无语问苍天啊!
4、总结概括
在结尾时对全文作简单的总结,揭示事件的意义,点明题旨,深化中心。
5、抒情言志
结尾用抒情的语句,阐发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直抒胸臆,情感浓烈,感人肺腑,表达作者的愿望和志向,并紧扣题旨,总是能打动读者,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