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学生参加高考考试时作文得高分,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将网站收录高考考试满分、出色作文作为教学宝典,破解出一个个可以获得阅卷者喜爱的成文模式。因为高考考试试题阅卷时间短,作文写得辞藻越华丽、情节越悲情、排比句越多、经典人物和历史故每件事例罗列越多,便越容易获得高分。以至于大多数应考作文不会讲道理,不可以体现思辨能力,常列举一些与看法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例,考生在表达感情丰富程度时,不约而同的虚构妈妈病亡等苦难情节。
这篇报道举出了一篇曾获得高分、并收入《高考考试满分作文》一书的高考考试作文片段:
“一个国家没早的见地,只能落后于世界时尚。失去了早,就好似明清时期中华文明无奈的式微;失去了早,就好似戈尔巴乔夫领导下的苏联的土崩瓦解”……
“有了早,就能抒发‘愿乘风破万里浪,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宏愿”……
“有了早的勉励,才有了比尔·盖茨Microsoft帝国的不朽传奇;有了早的勉励,才有了俞敏洪新东方英语学校的繁华似锦”……
“用早来激励自我,何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悔恨,何须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念书迟’的无奈?”……
“有了早的勉励,又何必再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悲音;有了早的勉励,又何必再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哀曲?”……
把作文写得这样混乱,显示出写作者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贫乏、只能机械套用名言警句和对仗排比句的特征。被列举出的这类句段,非常显然是写作者考试前背诵其他主题、看法范本而简单套用的结果。
怎么样写作文、用哪种语言和风格达成主题表达,是考生的自由。事情荒谬之处就是,这等高考考试作文居然可以得到高分,并且经过了复审,还在收入作文辅导书之前得到了热烈赞赏“慷慨激昂、荡气回肠——其飞扬的文采,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一来,能给下一届乃至下几届的高考考试应届考生,及其任课老师传递哪种信息?辞藻华丽、情节悲情、排比句多、繁复举例的作文“八股”模式是否会趋于强化和固定化,钳制学龄青少年的思维和表达?
当然,我不觉得,编制高考考试作文高分、满分文集的出版社及发表点评建议的专家,具备最大的责任。甚至可以说,出版社和专家的责任不单独体目前这一块:在国内图书出版水平管理、差错审核和召回规范长期得不到落实的状况下,出版界一味迎合市场需要而短平快出书;各路专家在不需要为建议发表担负责任的首要条件下,好话说尽是正常状态,司空见惯——官员的打油诗可以被专家评为大奖,一篇高考考试作文铺陈一点华丽的形容词,有银子可拿的专家激动一回,又算得了什么呢?
令我疑惑的是,高考考试作文“八股化”等问题饱受诟病,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考生集体“诅咒”爸爸妈妈的冷笑话早已传遍大江南北。从中可以明确的反映出高考考试作文阅卷时间太短、阅卷标准不清楚、命题方法过于陈旧和死板等问题,缘何国家教育部及其所属的教育科学、考试主管机构一直拿不出破解的办法?
回顾这类年来的媒体报道,大家甚至不难发现,从北京、广州等沿海一线城市,到中西部区域、中小城市,各地各种规模的用人单位都纷纷反馈应届毕业生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存在问题,毫无疑问,这正是高考考试作文八股化及其影响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投机化的结果。这类问题也通过媒体报道、高校招生就业组织机构和政府其他部门等途径,很完整全方位的反馈给了教育部门。何以年复一年,不见高考考试作文命题和阅卷、中小学语文教学等环节真的有力度、对症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