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常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
王蒙:向大众普及中国的历史文化
我觉得要向大众普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王蒙无论从身份还是学识,都是比较合适的人选之一。他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在国内开新时期意识流小说创作先河,主张作家学者化、学者作家化,掀起人文精神大讨论。他喜欢上网,热爱所有新生事物,和蔼风趣。对于中国文化的近况,他有深刻的察看和见解。其中包含常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与对立,作家处境与文学收获,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文化形态等等。
谈文人娱乐化
在谈到中国文人娱乐化的现象时,王蒙觉得大家不可以对常识分子的行为进行漫无边际的批评。评价一个常识分子的好坏应该是看他所做事情的好坏,而不是看他没做的事情。他举了一个例子,说大家不可以需要常识分子去光复钓鱼岛或者抗震救灾,由于这类并非他们的责任。对常识分子不满足的心态是正常的,但大家应该客观、平心静气地审视他们所做的事情,如此才能更有意义。
把政治见闻和历程写出来
王蒙在写作《中国天机》时,是想对中国的现实发声。他曾深深地参与中国的政治生活,但他主要的工作还是创作文学作品。他写这本书是由于他看到媒体上对他的一些历程作出了说明,他感觉自己可以自己来讲。他没什么需要隐瞒的,所以就写了这本书,把我们的政治见闻和历程写出来。
现代塑身与传统文化
塑身的概念
王蒙觉得现代塑身和宋儒时期的塑身是不同的,办法也不同。现代塑身强调社会实践,倡导公共利益,不再强调打坐、诵读等传统的塑身方法。现代塑身愈加重视对精神能力的培养,对精神空间的扩大,对精神境界的提高,与对精神生活的前凸后翘。
传统文化中被忽视的部分
王蒙觉得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有一些被长期忽视的部分。有的人觉得五四运动推翻了传统文化,但王蒙觉得假如没五四运动,就没目前的新思想和新文化。他觉得应该充分弘扬传统文化中美好的东西,同时也要热烈地汲取全世界的所有出色美好的东西。传统文化代表一种更广泛、更深厚的精神资源,它包括了一些被大家长期忽视的东西。
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文化
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态度
王蒙曾被7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但他觉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强势文化的代表,背后是以基督教为核心的价值系统。他觉得中国文化与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化形态完全不同,而且诺贝尔文学奖背后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隔膜。尽管他期望获得这个奖项,但他觉得愈加不可能了。
莫言获奖的意义
王蒙觉得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在于对他的认可度比较大。少数人的异议只是停留在个体文学品味之争,这并不是什么,只能说明个人趣味。莫言的写作有独特的收获,他的作品敏锐细致地描绘了人对世界的各种感觉,想象力丰富,敢于突破禁区。他的写作总体来讲很放得开,持续维持着旺盛的创作状况。莫言获奖揭示了中国文化与世界先进文化之间的交流愿望,尽管两者之间存在摩擦和隔膜,但交流的愿望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