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31日,是《中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10周年龄念日。汉语作为中华名族的精神与灵魂,本该遭到国民的看重与喜爱,但导报记者走访厦门多所高校发现,现在大学中英语和汉语学习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现象,很多大学生将大多数课外自习时间花在英语学习上,而本该被看重的汉语却遭遭到前所未有些冷落。
针对现在汉语、英语冷热不均的近况,大学生觉得这是社会需要所致,他们也非常无奈,而有关学者也表示,此现象应该遭到整个社会的看重,母语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
近况
英语受热捧,汉语遭冷落
日前,导报记者对厦门多所高校进行调查后发现,英语愈加遭到大学生的热捧,而汉语却遭遭到前所未有些冷落。大多数大学生都将很多的自主时间花在英语学习上,而主动学习钻研汉语常识的人却寥寥无几。
在厦门多所高校的学生自习场合,导报记者发现,天天都会有不少莘莘学子不停地重复着英语单词、背诵着英语课文、训练着英语口语,有的学生甚至连走路都在收听英语新闻节目,但几乎没发现有人在研读《大学语文》或与汉语有关的书目。
“除去课外时间,不少同学甚至会在其他课堂上看英语书,尤其是在四六级考试前的一段时间,我一个人也如此干过。”厦门某高校大二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王绿华同学说,对于英语的学习,同学们可谓争分夺秒,却从没见过有人如此对待过汉语学习。
在采访过程中导报记者发现,沉迷汉语学习并能主动抽出时间学语文常识的同学可谓凤毛麟角。在大学生中,也有人对当下英语考试的内容有着强烈的抵触情绪,“譬如之前英语考试时考过‘一个人跑掉了’和‘一个人跑走了’哪一个不对,这类连外国人都不去注意或犄角旮旯的东西,大家为何非要去弄得清了解楚?”
汉语学时不到英语的1/3
在大学里,把视角从学生一族的身上挪开,站在学校安排课程的角度上看,英语的“备受看重”也看上去尤为突出。导报记者在随后的调查中发现,在目前的大学本科教育中,绝大部分学生的必学课程“大学英语”大约占了10到12个学分,而教授传统中文常识的“大学语文”却大约只有可怜的2到3个学分,平均学时还不到“大学英语”的1/3。
漳州师院2007级新闻系的张同学甚至表示,他们从大一到大四都没上过大学语文,“平常所学课程能与语文沾得上边的大概要数《新闻写作》了吧。”对于这样的情况,张同学表示自己从没注意,而班上的其他同学也从未因此对学校提出过什么异议,但她也承认“学校还是开语文课最好,毕竟毕业后会有同学大概从事广告策划等需要文字功底的工作,学校开课了,能提升他们的语文水平,对大家来讲也是有益无害的。”
“大家只在大一的时候上过一个学期的《大学语文》,但除去在课堂上,我极少看见有人在课外还花时间读语文。”厦门某高校化工系大二的孟凡辉同学说,大学语文的任课老师在期末考试前都会“划重点”,他觉得“都已经学了十几年语文了,如此的水平出了社会也基本够用,不必把有限的时间花在专业的语文学习上”。
常常想不出常用汉字笔画
调查显示,目前的不少大学生能易如反掌地写出优美的英文文章,却写不出一篇行文流畅、文法规范的中文文章;背出一篇英文文章对他们来讲轻而易举,而背诵一篇古时候文言文对他们来讲却难如登天;他们能毫不费力地默写一个生僻的英语单词,却常常想不出一些常用汉字的笔画。
“上了大学将来,大家极少专门抽时间学语文,训练写汉字就更不需要提了,再加上目前大伙接触的都是电脑手机,字都是用打的,极少手写,所以常常一提笔就忘记这字如何写的。”某校机械工程与智能化大二的林同学侃侃而谈,“那天有位同学问我首加走字底是什么字,我想了半天才回答出来。”但对于英语单词,他却可以倒背如流。
“目前互联网用语的风靡对大家产生了非常大影响。写文章的时候,我常常会不自觉地将一些互联网用语融入文章中。假如语文功底不够的话,学生其实比较容易被误导。”嘉庚学院2009级人文传播学院广告专业的林同学担忧,这类互联网用语都极不规范,而这又势必对传统汉语产生肯定的消极影响。
探因
教育体系对汉语看重不够
大学生“重英轻汉”的现象并不是凭空产生。在采访中,大多数学生觉得这是由社会需要所决定的,“用人单位只看英语四六级证书,哪有人看语文等级证书?好像只须是中国人,语文就肯定能过关。”
还有一部分同学觉得学校综合教育中,大学语文被边缘化也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母语之所以每每不被看重,进而遭受冷落,与它常常被觉得“不学自能”也有肯定的关系。
“考研的话英语必须要过关,出国就更不需要说了,找工作时即使有的企业没硬性需要,但自己英语好了起码简历上也好看一点。”厦大2008级人文学院哲学系的郭同学表示,目前的现实是,不管以后走哪条路,都对英语有需要,再加上目前英语四六级证书以成绩单的形式发放,这就让学生的英语水平在用人单位面前愈加“赤裸裸”。
为了提升英语水平,郭同学近期还专门报名了剑桥商务英语。“其实大家也都是在迎合这个社会的需要,如果目前企业都需要面试者国语也考级考证的话,我相信同学们也会在这上面花时间。”
专家
母语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
厦门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李晓红教授觉得,大学生把很多的时间花在英语学习上的现象并非短期内形成的,更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
“目前几乎所有些考试都需要考英语,却没对语文的考级考证需要,学生学习势必有其功利性的一面,这是致使学生将大多数精力花在英语学习上非常重要的客观缘由。”李晓红教授说,整个社会都要看重这个问题。“假如目前企业面试、考研或出国留学都需要国语四六级考试而不是英语四六级,那我相信同学们也会在汉语的学习上下苦功夫的!”
对于现在学生对汉语的认识程度,李晓红教授表现出肯定的信心,“目前大家的国力日益强盛,大学生对国家的自信心在增强,对祖国文化知道的热情也日益高涨,这从平常学校中文系老师开的一些选修课的受青睐程度就能看得出来。我相信只不过现实的一些外在原因致使学生将大多数时间花在英语的学习上。”
而厦门大学中文系曾良教授表示,汉语作为国内的母语,凝聚着历史,积淀为文化,应该得到继承,更应该得到发扬。曾良教授觉得,目前几乎所有些考试中英语都占有要紧的一席之地,这是国家规范是什么原因,这直接致使了“重英轻汉”局面的出现,而随着着这种局面出现的便是学生语文素质的降低。
“目前有的理工科的学生写论文,甚至要教他们如何先把句子写通顺。”与文科相比,曾良教授看上去更担忧理工科的学生,“学汉语不像学理工的一些原理和框架,花一周的时间就能弄了解,它需要长期地慢慢积累,而理工科的学生又不可能像中文系的学生一样进行系统的学习。除此之外,目前不少学校都没开音韵文字学和训诂学了,我觉得中文系的专业课程安排也还需要加大。”
曾良教授觉得,目前的学科分得太细了,有的甚至把文史都分了家,致使学生学习面变得非常狭窄。再加上现在英语政治开了这么多课,学生的总学时是固定的,这么一来,学生汉语或专业课的课程就势必被冲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