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样正确对待孩子告状
先调查了解事实再进行适合教育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常常会遇见他们向爸爸妈妈告状的状况。然而,作为大人,大家应该怎么样正确地处置孩子的告状呢?以下通过实例来详细了解,不一样的教育办法会带来不一样的结果。情景再现:母亲正在筹备午饭,兵兵回家了,一进门就大声说:“母亲,刚刚洋洋抢我的玩具了。”“坏”母亲的做法:“早就告诉过你,别和那个淘气包玩,你不听。玩具如果弄坏了,我可不给你买新的。”“好”母亲的做法:“他如何抢你的玩具了?”“我刚去捡地上的树叶玩,他就过来摸了一下我的小汽车,我不让他摸,他还摸。”“兵兵,洋洋上次拿的那个大飞机你喜欢吗?”“喜欢。”“如果洋洋也不叫你碰,你开心吗?”“……”“和小朋友一块玩玩具是否更好呢?”“嗯,母亲,我了解了。”专家点评:孩子说的话并未必准确,有时为了引起大人的看重或推卸我们的责任,他们会夸大事实。因此,父母不应该仅仅听到开头就下结论,而是要先知道事情的经过,然后依据具体状况进行教育。
先要“以身作则”再给孩子立规矩
孩子对于大人所拟定的规则已经有了记忆和遵守的能力。当孩子发现有人不遵守规则时,他们会产生疑惑并告状。这个时候,父母第一要一定孩子的看法是正确的,并且需要孩子做到的,父母第一要做到,不可以让孩子感觉规则只不过针对他们拟定的。情景再现:“母亲,吃饭不许看电视,为何父亲边吃边看呢?”“坏”母亲的做法:“孩子乖,父亲不乖,咱们不学他那样。快吃吧,别管父亲。”“好”母亲的做法:“孩子,吃饭的时候看电视会干扰消化,对身体不好。父亲如此是错误的,孩子去告诉父亲怎么样?”专家点评: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让孩子看到自己也在遵守规则。当孩子发现爸爸妈妈不遵守规则时,他们会产生疑惑并告状。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告诉他们吃饭时不应该看电视,然后鼓励他们去告诉父亲,让父亲也遵守规则。
先安抚孩子情绪再启发独立考虑
孩子告状的时候,有时候是为了宣泄自己紧张的情绪,由于对其他人不满,自己又不太会处置,所以期望通过大人的帮忙,获得我们的心理“平衡”,让大人替自己出气等。父母第一要维持冷静的心态,忽视但不忽略。也就是说,孩子的情绪要准时安抚,不要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不好的影响。而且,还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和孩子探讨与人交往的办法和原则,启发孩子的考虑,培养孩子独立处置事情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培养勤于考虑,独立自主的好习惯了。情景再现:婴幼儿园门口,母亲来接琪琪回家。不料,琪琪一把拉住母亲,边哭边说:“今天涛涛又欺负我了,我的裙子都弄脏了,我再也不上婴幼儿园了!”“坏”母亲的做法:“这个捣蛋鬼,就他最讨厌了。琪琪别哭,咱们找他的父母评理去?”“好”母亲的做法:“琪琪,涛涛弄脏你的裙子是他不对。让母亲看看。嗯,不太脏,洗一洗就好了。涛涛爱运动,母亲想,他不是故意想弄脏你的衣服。你感觉,这件事情咱们如何处置好呢?”专家点评:父母在孩子告状的时候,要维持冷静,并安抚孩子的情绪。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和孩子一块探讨与人交往的办法和原则,启发孩子独立考虑的能力。通过如此的方法,孩子可以掌握独立处置事情,培养勤于考虑和独立自主的好习惯。
总结
在面对孩子告状时,作为父母应该采取正确的教育办法。第一,要调查了解事实,不要随便下结论,而是依据具体状况进行教育。第二,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让孩子看到自己也在遵守规则。最后,要安抚孩子的情绪,启发他们独立考虑和处置问题的能力。通过正确的教育办法,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好的行为习惯和独立考虑的能力,为他们的成长进步奠定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