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针对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在老少边区域增设教育部直属高校,加快教育精确扶贫节奏的提案》,教育部回话函件中表示,现在不适合扩大中央部门直属高校规模。
在各地新建高校如雨后春笋般诞生的今天,中央部属高校不再增加,是不是也意味着中央部属高校的含金量将进一步提高。
中国自开办大学以来,就一直有“国字号大学”和“国立大学”一说,指的是受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大学。现在,称得上“国字号大学”的几乎都是教育部高校,总数为76所。这类高校直接隶是教育部,包含校长的罢免、任命等都归教育部管理。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
除去教育部直属高校外,原国防科工委(现合并到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的7所大学因为办学实力雄厚,国防特点鲜明,也让人们习惯上称为“国字号大学”。
另外,2000年以前,全国还有数百所高校直是中央其他各部委管理。后来伴随国家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大多数院校划转到地方管理,但仍保留了部分比较特殊的院校。
经过短短十多年的进步,国内普通高校数目由1000多所进步到现在的2956所(含独立学院257所)。其中,中央部属院校为118所,地方高校2838所,地方高校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96%。
中央部属高校大多数都是重点大学,它们在提升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上发挥着示范和引导用途,代表着高等教育的尖端部分。
然而,好多人可能没想到,在118所中央部属高校里,有一部分高校录取分数并不高,考生只须上了二本线就有期望录取。甚至有些低分考生已经被录取了,还不了解将要上的这所学校是中央部属高校。
下面介绍的这类中央部属高校,不是“985”、“211”,更不是“双一流”,都是二本院校,或者说是非重点院校,在全国大多数省份招生时,二本线上的考生就能考试报名。
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高校一共有6所,除去中央民族大学,其他5所都是二本院校。
中南民族大学的前身为中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1年,2002年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
学校现有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预科等各类学生27000余人,有涵盖10大学科门类的84个本科专业。
学校每年面向全国招本科生6千余人,其中少数民族考生约占招生总数的65%。
学校在吉林、福建和陕西按第二批本科招生;在河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和青海的部分专业按第二批本科招生;在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浙江、山东、广东和海南按本科批招生。
另外4所在二本招生的部属民族大学是:西北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大学。
注:中南民族大学近几每年平均在河北本一批次招生。
学校前身是1949年在天津成立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由中共早期领导人李立三同志担任第一任校长。
1954年,学校从天津迁到北京,为国内工会和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培养了建国后最早一批劳动经济管理专业人才。
1984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改建为中国工运学院,是成人高校。
2003年,中国工运学院转制升格为普通高校,并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学校现开设有20余个普通本科专业及方向,涵盖管理学、法学、经济学、文学、工学、艺术学等6大学科门类。学校在拓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学校每年还承担着全国省、地两级工会和大型企业工会干部职位培训任务。
学院每年面向全国所有省份招生,录取分数大多数都在一本线以下。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学校校本部在北京中心,同时在河北涿州设有校区,新生一般先在涿州校区就读两年,后两年再回到北京校本部就读。


学校隶是国家地震局,坐落于北京东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
学校的前身是始建于1975年的国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学校。1985年升格更名为地震技术专科学校。2006年升格更名为防灾科技学院。
防灾科技学院是一所全国绝无仅有些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的本科院校。
学院现有20多个本科专业,其中地球物理专业、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专业是国家级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地球物理专业还被评为国家级精品建设专业;此外,特点专业还有地震工程系的勘查技术与工程、工程地震与工程勘查等。
作为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培训基地,学院承担着国家地震紧急救援练习任务和数字地震观测互联网项目任务的培训工作。
四十多年来,学院为地震系统和社会培养毕业生2万多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近70%的地震台长、70%的地震观测骨干技术职员均毕业于该校。学院因此被誉为“地震系统的黄埔军校”。
学校每年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2千余人,均安排在二批本科录取。在大多数省份文理科考生兼招。
学校的地点在河北,但却是北京东燕郊,距离首都天安门仅30公里,北京的930路公共汽车直达学校。这一点对想进京念书的考生来讲,也有着非常大的魅惑力。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84年的北京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分院,1993年改建为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更名为华北科技学院。
作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惟一直属的高校,学校从诞生那一天起,就肩负着为煤炭工业和安全生产事业培养人才的要紧使命。
学校立足于煤炭工业,着力建设与之有关的学科和专业,在煤炭安全方向上寻求突破,在原安全与环境工程系、安全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的基础上整理安全、采矿学科,组建了安全工程学院,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安全工程、采矿工程两个本科专业成为教育部特点专业建设点,地质矿产教育革新基地成为河北教育革新高地,地质工程和矿物加工工程成省级品牌特点专业。
学院地处河北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距北京天安门30公里,北京811、812路公共汽车直达学院。
中华女子学院的前身是1949年由宋庆龄、何香凝等革命前辈亲手创建的新中国女子职业学校,后更名为全国妇联管理干部学校。1995年更名为中华女子学院。2002年正式转为普通本科高校。
学校既然以“女子”命名,其专业设置也多以女人为本,如女人学、学前教育、外语、社会工作、艺术等本科专业。其中女人学专业是现在中国高校中唯一的本科层次的“独生女”。
学院从1984年就开始设置妇女学课程,并于2001年8月成立专门的女人学系。2006年,教育部把该校的女人学正式列入本科专业,并于当年开始招收国内首届普通高中本科学生。
另外,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北京也小有知名度,是该校最早成立的两个系之一。该专业设有2个专业方向,即学前教育方向、学前教育英语方向,近三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均在95%以上,主要工作单位80%以上在各大小婴幼儿园。
学校现在设有20余个本科专业,分布在法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经济学、工学等6个学科门类,覆盖社会学、法学、教育学、工商管理、艺术学等9个一级学科。
中华女子学院每年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一千余人,各地均安排在二批本科录取。女人学专业在部分省份已经陆续纳入一本批次招生。本科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男女兼招,不设性别比率限制,其余各专业只招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