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爸爸妈妈可以说是世上最难的一种职业,父母常常为教育子女问题发愁。其实,只须天天拿出10个1分钟,就能获得很难想象的婴幼儿教育成效。
1.一分钟肢体接触。心理学研究表明,肢体接触能增进亲子感情,让孩子心理发育更稳定。下班回家,可以抽出1分钟拉拉孩子的手,摸摸孩子的头、肩膀,传递亲情、爱和力量。
2.一分钟示爱。受传统文化影响,爸爸妈妈不愿表达爱。父母应该通过语言让孩子知道:你是爸爸妈妈最喜欢的人。可以在睡前、晚饭后等时间段,抽出一分钟抱着孩子,告诉他这类话。
3.一分钟倾听。中国父母喜欢向孩子单方面灌输命令、思维等。其实,倾听孩子的声音,最能增进信赖与情感。在倾听孩子说话时,必须要集中精力、态度和蔼,不要表露出没兴趣,更不可随便打断。
4.一分钟游戏。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有句话说得好:笨孩子在游戏中找乐,聪明孩子在游戏中增智。游戏还能增进亲子情感。父母带孩子做游戏,要健康积极、有趣味,如猜谜等。
5.一分钟矫正。孩子都会犯了错误,但父母有时由于累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花一分钟明确指出他们的错,并告知什么是正确的,尤为重要。矫正错误应该注意场所,当着外人的面最好别太过严厉,严肃指出就好。
6.一分钟惩戒。出现逃学、欺负小朋友等紧急过失,父母第一要表明态度,随后明确指出错误,责令其改正,并适度惩罚。惩罚不是动手打孩子,可以剥夺他的一些非生理需要,譬如一周不准看动画片、取消邀请小伙伴来家聚会的计划等。应该注意的是,假如孩子已经开始自责,父母可以适度调整态度。
7.一分钟勉励。孩子有错,必须要矫正,但同时,应该用进步的见地看问题,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勉励他前进,引导他深思,以情动人。父母要有耐心,要毫不吝惜地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斗志、自信心。
8.一分钟赞美。每一个孩子都有亮点。爸爸妈妈要擅长发现,并不吝惜准时赞美。譬如孩子捡起面前的一张纸,就能摸摸他的头,给予表彰。但语调要平和,不要看上去非常夸张,以免让孩子骄傲。
9.一分钟参与。伴随孩子慢慢成长,有了主见,爸爸妈妈就该有意识地尊重他们的建议,培养其独立考虑问题的习惯与能力。可以从孩子我们的事情开始,譬如早上穿什么衣服、买哪件玩具等,让他参与讨论。慢慢地,家里其他事,大到买房、买车,小到周末去什么地方玩等,都可以问问孩子的建议,尽量达成协议,而不是觉得孩子子懂什么。当然,应该注意孩子的参与度,将尊重与引导相结合,不可以一味顺从。
10.一分钟谈期待。人要有期待才能前进,爸爸妈妈也要引导孩子谈谈我们的期盼。第一,可在适合的机会跟孩子谈谈自己成长的心路经历,让孩子了解,爸爸妈妈不期望他遭遇同样的挫折;第二,可以引导孩子一同描绘理想;最后,用鼓励的语言勉励孩子。应该注意的是,期待要踏踏实实,不可以好高骛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