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76所试点自主招生的高校很难抛弃笔试,那样笔试如何考?考什么呢?一些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试题的设问角度之新奇、考察形式之新颖,用“意料之外”已经不足以形容了。
笔试偏爱多科“一锅炖”
记者统计了76所自主招生高校的简章,发现笔试大致可分为两大流派——考新题派和不考新题派。
先说不考新题派。这种高校笔试一般考高考考试科目,大伙都要考语文、数学和英语,理科生在物理、化学中任选一门加试,文科生在历史、政治中加试一门。该流派的笔试从考试形式到内容都非常接近高考考试,主要不同是只考主观题,没选择题。
现在,大部分高校已加入考新题派。在这个派别中,又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多科多卷和一卷多科。把多个学科放在一张卷子里“一锅炖”的形式,已经被愈加多的学校喜爱——就像做菜,搭配多种材料更能做出新味道。
以武汉大学的笔试一试卷为例,分为语文数学习英语和综合四大多数,综合部分的考试试题总是一题要用到几个学科的常识。譬如该校昨日公布的2009年笔试一试卷中一道题为,“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五更,其中三更大致对应于地支纪时和北京时间的什么时间?”
武大招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该校的命题思路一直都强调考察学生运用所学常识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所以不只语文数学习英语部分注意结合实质,综合部分更重在考察运用能力。从整个卷面来看,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入门知识和灵活的实质运用能力。
部分“怪题”叫人暴跌眼镜
在考新题派中,武大的命题思路绝对算得上温顺,考的内容学生平常多半还在课本上看过。在部分高校的自主招生笔试中,考生出考场后只喊“意料之外”。
在九宫格当中填入1-9,需要横竖斜排都不可以有重复,在2009年上海交大的笔试中,这种名为数独的游戏成为压轴大题,令不少考生暴跌眼镜。
在北大的语文试题上,干脆直接印上卷首语“期望同学们抛弃程式化的思维,大家要考察你真实的语文能力”。在一道成语新解题中,将“度日如年”讲解为“日子过得非常不错,天天都像在春节”,需要考生按这种思路另外再写出两个成语。
业内专家表示,这种“不走一般路”的试题,有着我们的考察目的,譬如要看考生的常识积累水平、有无生活经验、反应是不是灵敏、会否独立考虑等。这类高校甚至期望通过这类的考试,对中学教学产生导向性影响。
自主招生笔考试试题摘录
●北京大学2009年考试试题:
依据“博雅塔前人博雅”对出下联。
语病改错。指出“大家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和“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中的语病。
●清华大学2009年考试试题:从“酷”、“粉”、“小众化”、“媒体”等10个时尚名词中选择5个,讲解其含义。
●复旦大学2009年考试试题:给出一张基因图谱,需要学生依图判断出一个家庭中哪几位会是色盲。
●上海交通大学:列出不同排量汽车的税费变化表格,需要就燃油税费改革作出是不是论断。
●上国外国语大学2007年考试试题:依据《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和《王子复仇记》写一篇议论文。
●兰州大学2008年考试试题:马路上的水泥为何会出现裂缝?
记者 朱玲 实习生 李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