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不少爸爸妈妈喜欢不停地、携带厌烦的口气对孩子进行说教甚至训斥、打骂,这是最要不能的。
有个二年级的男生,曾对我抱怨说:“成老师,我非常讨厌我母亲,她只爱我的学习成绩,而不喜欢我。”
我猜到了男生的意思。在日常,不少爸爸妈妈都把学习成绩作为对孩子采取不同态度的尺度,当作区别好孩子、坏孩子的规范。
我问男生:“哦,你跟我说说,你母亲如何更爱你的学习成绩,而不喜欢你?”
他愤愤地说:
“上个礼拜,我考试只考了69分,我妈了解后,就对我一顿狠批。
成老师,你是没看见我妈那种‘凶神恶煞’的样子,没听到她说那样多烦人的话。每次我考试考不好,她都会说那样多话,没完没了地给我上政治课。”
“哦,你妈都怎么说?”
“她说,我和你爸拼死累活地赚钱叫你念书,你就考这么点分啊?丢不丢人啊?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
你如何就不了解羞耻呢,整天就了解疯玩,考试只考69分算什么能耐?你能否给我长点志气啊……”
男生一边用手指着旁边的一把椅子,一边学着母亲的样子气愤地说。
“她眼里只有我的考分,我这个人根本不算什么。我考不好的时候他们就对我大呼小叫,考得好了就对我陪笑脸。哎,我如何摊上了这么一个妈啊?”
男生“老气横秋”的样子让我不安,我理解他的烦恼。
“看得出来,你对母亲的做法非常不满,她的做法叫你生气。其实你母亲还是爱你的,只是她使用了不正确的方法。”我安慰男生说。
◇◇◆◇◇◆◇◇◆◇◇
有时,我也会犯如此的错误,这种错误过去带给了我的女儿桐桐伤害。
那是在桐桐3岁的时候,由于刚上婴幼儿园不久,她还不太适应婴幼儿园的生活。
有一天早上7点钟,该起床了,我一边着装,一边招呼桐桐起床,一会儿我要送她去婴幼儿园。
桐桐磨磨蹭蹭不愿起床,非常慵懒的样子。一会儿,她拿过小褂子摆弄起来,就是不往身上穿。
我穿好了衣服,洗刷完毕,回来发现桐桐还没穿好衣服。
这个时候,我就有点生气了,“快点穿衣啊,一会就迟到了。”
桐桐不说话,巴巴地看着我。我了解她是以此拖延去婴幼儿园的时间。
“快点穿衣,你听到没,再不快点你就迟到了,父亲上班也会迟到。”我又一次催促她。
“父亲,我不去婴幼儿园行不可以?”桐桐的声音非常小,但我还是听到了。
“不去婴幼儿园如何行?快点穿衣,一会儿送你去。”我皱着眉头说,一边整理着我们的文件包。
等我整理完了文件包,桐桐依旧坐在床上,只穿了一件上衣。
看到她磨洋工的样子,我真火了:“你什么问题啊?存心烦我是否?”
桐桐看到我愤怒的表情,脸上充满了恐惧,我从来没跟她发过这么大的火。
我不由分说,夺过桐桐的衣服,一边继续数落她,一边飞速给她穿上了衣服。
然而,从送桐桐去婴幼儿园,到下午接她回家,一直到晚上吃饭时间,桐桐一直都闷闷不乐,不再与我一块玩,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与快乐。
我非常内疚,肯定是我早上的态度伤害了她。
晚饭后,我与桐桐聊天,最后,她终于对我打开心扉:“父亲,你是否不喜欢我了?我听话的时候,你就亲我,抱我,我叛逆的时候,你就吵我。”
我汗颜:我只喜欢孩子满足我的需要、达到我的期望时的样子,而这却伤害了女儿。
考虑了一会儿,我对桐桐说:“对不起,父亲早上心情不好。父亲仍然是爱你的。”说着我拥抱了她。
◇◇◆◇◇◆◇◇◆◇◇
不少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常常附加不少条件,譬如当孩子听话的时候,孩子学习成绩好的时候,当孩子各方面表现好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对孩子千般欢喜、万般溺爱。
而当孩子叛逆的时候,当孩子学习成绩差、有行为问题的时候,爸爸妈妈就不住地指责、训斥、责骂孩子,语气和表情、动作中都透露着对孩子的不满甚至愤怒和嫌弃。
这其实是一种不喜欢孩子的表现了,这种携带爸爸妈妈强烈情绪的说教常常是无效的。
◇◇◆◇◇◆◇◇◆◇◇
有一次,桐桐由于好奇,把正开着的电脑给弄坏了。电脑算是大家家的贵重物品,是我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
老婆发现电脑被弄坏之后,有的生气,正筹备数落女儿一番。她情绪上来的时候,就喜欢唠叨。
“你如何这么不小心啊?不是说不叫你随意动电脑吗?你如何就是叛逆呢?你真气死我了……”
而女儿此时表现得非常慌张,瞪着一双惊恐的大双眼看着母亲,又求助地望望我这边。
见状,正躺在床上小憩的我忙走上前去,问清了事情的缘由。
“你是否把电脑弄坏了有的难过?”我蹲下来,问桐桐。
她点了点头,回头看了看一片黑屏的电脑。
“没关系,电脑坏了大家可以拿去修,修不好大家就去买一台新的。但无论怎么样,我和母亲都是爱你的。”我朝老婆使了个眼色,转身对桐桐说。
桐桐的表情这才放松下来,现出了笑容。
◇◇◆◇◇◆◇◇◆◇◇
对于孩子来讲,爸爸妈妈的爱心远比舌头更要紧。
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不少爸爸妈妈喜欢不停地、携带厌烦的口气对孩子进行说教甚至训斥、打骂,这是最要不能的。
由于,这容易让孩子感觉爸爸妈妈爱的不是他这个人,而是他的行为和成绩,这种做法易打击孩子,让孩子感觉不到爸爸妈妈的爱。
因此,无论孩子做得怎么样,爸爸妈妈都要表达出对孩子的爱,如此,孩子才更容易同意爸爸妈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