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唯高考考试分数论’”,“推广考试基础上的面试”……高松、陈十一等11位北京大学教授致信校长周其凤,提出改革本科招生方法的建议。昨天,周其凤表示认可此建议,并以后信向全校师生、校友公开,对信中的建议广泛征求建议。
联合写信人包含高松院士、陈十一教授、饶毅教授等,他们研究范围覆盖北大工科、生命科学、教育学等学科,都参与过招生。教授们表示,生源水平是决定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重点之一,高校招生录取的规范对基础教育有着要紧的导向用途。而现在无论是在统考,还是在自主招生中,分数线都压倒性地成为录取依据,高校只能依据高考考试分数做出录取与否的判断、还要被动地同意数目有限的高分考生的挑选。
“唯高考考试分数论”引发中小学教育的应试化倾向,忽略对人的全方位培养。教授们觉得,“唯高考考试分数论”不只使高校面对高分低能没办法淘汰,而且对略低几分的出色考生也爱莫能助。甚至各高校为了所谓“社会声誉”和分数线排名,把招生变成拉高分考生和抢“状元”,比分数线高低,比奖学金额度,各校招生形成恶性循环,不好的角逐。
虽然北大曾率先尝试自主招生、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等招生改革,但用途有限。教授们建议北大率先打破“唯高考考试分数论”的羁绊与束缚,在确保公开公正公平的首要条件下,以中学学习状况和高考考试成绩为主要参考依据,通过增加考生提交申请和多学科专家团队面试的环节,加大对学生求学意愿动机、平常表现、革新能力、综合素质等考察,以此综合决定考生的录取与否。教授们期望这种“高考考试成绩与本校专家面试相结合”的方法先在北大招生工作肯定范围内试点,之后渐渐推广。
有关新闻
本市13所高中月内向北大推优
本报讯2011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授权中学名单结束一周公示,北大招办方面并未对名单做出修改。本月起,包含北京13所高中在内的全国161所中学及其校长将开始向北大推荐出色学生。
本市共有13所高中获得北大授权,除人大附中、北大附中、北京四中和北师大二附中4所首批推荐校外,又新增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十一学校、二中、八中、牛栏山一中、首师大附中、一零1、十二中、民大附中等9校。
13所北京授权校最少可向北大推荐13名出色学生,最多低于21名出色学生。
人大附中和北京四中分别可推荐的学生数由今年的5人减到3人,北大附中和北师大二附中仍可分别推荐3人,其余9所新加入的高中则只分别可推荐1人。
本月,13所中学校长将开始向北大推荐出色学生。
2011年高招,北大会初次对推荐学生的规范做出明确规定——综合素质全方位、学科成绩突出、志向远大、拥有进步潜能、社会责任感强。北大招办表示,北大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具备远大理想,思维活跃、视线宽广、基础扎实,有进步潜能和社会责任感,了解孝顺爸爸妈妈,关心别人的学生,而不是只能死念书,心里没其他人的“应试机器”。
北大将于本月完成对161所中学推荐的出色学生材料的审核,本月底至下月初公示推荐生信息。通过公示的学生将跳过北大自主招生笔试,直接进入面试,面试合格者将最高享受北大线下30分录取的打折。